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岩 《科技风》2014,(4):248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人口不断增长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资源匮乏成为了世界难题,人们在不断探寻新能源的同时,能源的合理利用和产业节能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课题,就目前而言,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与之密不可分,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加入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产业节能的队伍,而电子工业炉窑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设备,对其进行能源利用率和节能潜力评估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支柱性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美国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端国,长久以来以其雄厚的研发能力、丰富的产品、巨大的市场份额一直稳居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第一位,成为各国争相效仿的榜样。美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不仅得益于美国雄厚的技术积累,更得益于美国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密集的投资及雄厚的人才资源。分析美国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创新采取的资金支持、政策引导、技术标准设定以及人才战略等措施,以期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规模,目前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手机、计算机和彩电更是位居世界出货量第一位,但在尖端技术上德国、美国较我国仍具备一定优势。本文从电子信息产业入手,简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并针对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正>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等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科学技术为根本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现代科技最先进成果集中体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其出口能力便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反映。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世界各国、国内各省市都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在战略规划、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对山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形成一定的压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偏小、占外贸出口比重偏低已成为山东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形成推动山东省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的带动力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高新技术产业化速度慢、企业科技力量不足的现状,文登市加大科技改革力度,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培植新的高新技术增长点,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技术装备差、产品档次低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使之向产业化规模经济发展,为全市经济实现新的腾飞奠定基础。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及支柱产业总数要  相似文献   

6.
韩国三星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代工、跟随和赶超的发展阶段,借助韩国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推出的一系列鼓励措施,韩国三星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一定的地位,其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持续创新模式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借鉴韩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立足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思路。认为以政府为主导,吸纳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国家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抓住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机遇,以电子信息产业西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为核心,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的原则,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推动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昆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经过近十年的“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跃升为全国百强县第二位。随着昆山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成为昆山经济发展中成长最快、活力最强、前景最好的产业。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高新技术产品147只。  相似文献   

9.
2003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2户、高新技术产品237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08户,商新技术产品累计846个。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N800亿元,增长38%: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达到420亿元,增长4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7.5%。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加速放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5亿元,  相似文献   

10.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从来料加工到自有产品,从大量的传统加工制造发展到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从分散的生产“轻、小、精、新”产品向规模经营转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经历了从来料加工到自有产品,从大量的传统加工制造发展到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从分散的生产“轻、小、精、新“产品向规模经营转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成绩斐然,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多深层次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模式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主要靠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与贸易发展缺少核心技术、缺乏营销网络、产品附加值低等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面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产业发展的严重威胁,国外技术壁垒与知识产权构成的双重障碍,以及国外频繁的反倾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贸易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加快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改变单纯加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蓬勃兴起和广泛转移,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由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特别是信息产业因其附加值大、技术含量高、渗透力强,而成为当今社会的先导产业,成为最有生命力、市场最广阔的现代产业。信息技术已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着巨大的影响,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管理》2004,24(3):F002-F002
<正> 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东营建设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载体。主要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等高新技术项目和加工制造业项目。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成为对世界经济最有影响力焦点。为帮助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其发展并维护产业安全,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其构成为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聚合力、结构优化力、社会贡献力和环境支撑力。  相似文献   

17.
<正> 济南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强化技术创新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工”战略,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高新技术产品利税率达到25%,新产品增加产值、利税年增幅达到10%,初步形成电子与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与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群龙腾飞的格局。 一、高科技产业成为济南第一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现状 2003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2户、高新技术产品237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08户,高新技术产品累计846个.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到800亿元,增长38%;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达到420亿元,增长41%,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7.5%.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加速放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49%;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33亿元,同比增长39%.科技兴贸取得成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占我市同期外贸出口总额的22.3%,其中新材料领域异军突起,成为拉动出口的主要领域,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44.9%.超声聚焦刀继出口英国、新加坡和日本之后,又通过韩国、欧共体出口认证,并加速了同类系列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世界经济总体增势强劲,外需旺盛、内需扩大,带动信息电子产品国际交易增长旺盛.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经济运行质量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扩大,电子通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第一大行业.相对良性的宏观环境,为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推动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从而使各类系统软件在传统产业结构改造中得以广泛应用.2000年中国软件产品市场的增长速率在34%以上,软件销售总额达到58.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0.
一、WTO规则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约束 WTO协议中直接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文件有<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及投资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等.加入WTO后,这些协议将直接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