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教师要依托教材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表演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辩论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只有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想掌握语言的精髓,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与交际,就必须要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在真实的会话情景中来展开,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只能将语言知识塞进学生的大脑,而学生并不能灵活地运用。实施情景教学法,在丰富的情景中来展开积极的学习与运用,才能让学生能够深入语言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那么  相似文献   

4.
一、明确认识,使学生肯于语言交际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语言交际行为 对学生来说,语言交际行为不仅可以激活原有的知识,而且能把新学的语言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联系起来,使之升华为不断增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此外,通过语言交际行为来有效地培养其他各种交际能力已成为"全球一体化"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朱玲 《大学教育》2013,(15):13-14
外语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和写的能力,协调过级考试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探索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重的教学途径。过级考试重知识轻能力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交际能力和重视语言知识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牺牲语言知识教学为代价培养交际能力,结果将是交际能力因缺乏语言知识基础的有力支持而难以提高。课堂上语言知识的讲解操练和真实的英语交际活动相得益彰,学习与习得并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思美 《成才之路》2011,(33):23-23
中学生的英语交际学习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学习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文本语言,促进他们语言文化知识的内化生成,以此来培养他们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学生语言交际学习能力培养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7.
文化背景知识是培养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具体的方式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使语言技能的培养教与文化背景知识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英语口语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进行口头交际,如何上好口语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以交际理论为依据,将语言运用过程引进口语教学十分必要,口语课的语言运用过程应通过活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其中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从交际策略培训这方面来探索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春荣 《教师》2010,(33):88-88
一、明确认识,使学生肯于语言交际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语言交际行为对学生来说,语言交际行为不仅可以激活原有的知识,而且能把新学的语言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有效地联系起来,使之升华为不断增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此外,通过语言交际行为来有效地培养其他各种交际能力已成为“全球一体化”时代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学生对此尚不够明确,且在应试教育的传统影响下反而认为,语言交际行为对学习英语无太大的益处。这就需要英语老师首先自己解放思想,然后对学生积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逐步认识到回避交际行为的错误,肯于参与各种形式的语言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语言知识过于强调,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和实际交际中,师生不自觉地运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判断和理解对方的话语,从而产生社会语言迁移的错误。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很少有的甚至不讲这些文化知识。结果,学生往往语法规则掌握得很好,语言知识很熟,应付考试得心应手,但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实际交际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家对“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多有论述,其观点既有统一,又有分歧。结合我国的现实教育,高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强调“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都离不开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但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运用机会的获得。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交际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朱晓红(安徽商业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马鞍山,243000)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语言得以传播、发展的原因。而长期以来的语言教学中,却只注重将语言作为一门知识来讲授,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本质。以培养学生“使用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这已成为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实现交际必不可少的因素。把语用学理论原则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薛瑞贞  王宏 《初中生》2013,(24):14-23
完成情景对话题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设置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环境,把语言知识升华到语言技能,旨在通过书面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日常交际英语的理解能力、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交际英语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6.
非语言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方式,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只注意语言交际,过分强调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这种偏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认为,只要通过语言行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致使大学英语课堂缺乏有效的非语言交际手段.这也是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非语言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内容,使广大英语教师进一步了解语言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密切关系,在实践中注意运用非语言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5个方面探讨开展交际活动在实现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作用。作者认为以有效的交际活动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巩固语言知识,促进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转换;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交际欲望;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保证落实中学英语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发挥英语新教材的优势,笔者运用交际活动法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很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交际活动法呢?一、精心设计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9.
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不在于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正确与否,而在于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合适性。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即分析句子语法结构的正确,却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际中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合适性的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其结果是学生在交际中往往因话不得体而致使交际中断。此类现象的发生根源在于语用能力的缺失。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两不误。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对教学法的探索研究是从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的.交际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强调英语教学应针对学生具体的语言需要来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把英语语言文化传输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使用在实际交际中运用的语言的重要性;强调英语教学应在保证语言基础知识习得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得出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在实施一种语言文化教育的过程.因此,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向学生传输语言符号知识的同时,结合语言特点也赋予了学生丰富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继而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