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下午第三节课,班主任於老师捧着烧杯和试管台、试管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於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个算式:1 1=?。“当然等于2呗!”一个同学叫起来。“不对,老师问这么简单的题目就不会等于2,可能  相似文献   

2.
看了贵刊2004年第3期戴秀芝老师写的《1∶2不能写成1/2吗》一文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非常同意戴老师的观点,而且深为那位因此而被迫下岗的老师忿忿不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和阅卷工作中,也常常会被此种问题所困扰,有时左右为难,有时哭笑不得。下面举两个在简便运算中遇到的问  相似文献   

3.
永远的1+1>2     
在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郭玉梅老师的数学课上,你所学到的永远是1+1>2,也许你会感到奇怪,但这个奇怪的算式并不在课堂的黑板上,而在郭玉梅的心中。 在一道一道的数学题后面,在一堂一堂的数学课后面,应该让学生们学到什么,郭老师的回答不仅仅是学会数学,还要学会探索,善于表达,拥有自信,走向生活。 在课堂上,郭老师总是给学生提许多问题,设计出许多带有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为他们独立探索研究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程来平老师的《“1/2 3/1=5/2”和“2/1 3/1=6/5”具有同等价值》一文(以下简称“程文”),笔者对“2/1 3/1=2/5”是一种模式的观点表示认同,但对这一模式所表示的数学意义有不同的见解,现阐述如下。“程文”认为,“2/1 1/3=5/2”这种模式只要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教师竞聘上岗文化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甲数是1.2,乙数是2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摇摇),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摇摇)。”一位老师是这样填写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12)。”结果,第一个填空被阅卷老师打了个“×”,就是因为这个“×”,使她文化考试落后2分而下了岗。之后,大家对此各持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错,理由是比应该写成1∶2的形式,如果写成12与比值区分不开。笔者认为1∶2可以写成12。教科书里明确指出:“两个数的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3∶2可以写成32。”难道试卷上的1∶2就不能写成12吗?“12”…  相似文献   

6.
贵刊2004年第3期在《问题·争鸣》栏里登载了戴、代二位老师的《“1∶2”不能写成“12”吗》一文,认为1∶2可以写成12。2005年第二期又刊了王老师的《也谈“1∶2”与“12”》一文,他认为,比就应写成“1∶2”的形式,而不能写成“12”形式,两种观点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在《比的意义》一节对此进行了阐述,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也进行了详细说明。教科书中认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如3比…  相似文献   

7.
老师:(4a~2)~(2/1)是不是二次根式?为什么?小明:不是!因为(4a~2)~(2/1)=2a,而2a是整式而不是二次根式,所以(4a~2)~(2/1)不是二次根式.老师:谁有不同意见?王刚:我认为(4a~2)~(2/1)是二次根式.老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王刚:为什么我说不上,但我认为(4a~2)~(2/1)一定是二次根式.老师:赞成王刚同学意见的请举手,哦,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谁能说说理由?李玲:因为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在a~(2/1)中,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2期程老师的《“2/1 1/3=5/2”和“2/1 3/1=5/6”具有同等价值》一文,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理性地认识、理解获得的“信息”。首先,立足于“分数加法”知识的学习,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认知的应是分数相加(减)的实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造一可逆变换.引用换元法推广∫x1^(p1-1)x2(p2-1)∫(x1 x2)dx1dx2 x1 x2≤1 x1>0,x2>0的积分重次,并阐明它的简单运用,给计算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0.
江剑 《早期教育》2001,(11):11-11
如果在教完1 1=2后,你还会问孩子“1 1还能等于几”吗?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违反常识的怪问题,而赴德国参观考察的中国老师就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在江西实施还不到三年,对大多数老师来说都是新事物,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去借鉴,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以全新的思维去审视教材,去创造性的开展教学。下面我就把自己在必修1、2教材中阅读与写作教学衔接上的一点做法拿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思政理论课的重视度与实效性之间存在很大反差。提出"2+1+1"教学方法。此方法通过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体验中接受教育。"2+1+1"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在其他教学方法的合作下,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最大限度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题目所示函数在λ_1>0,λ_2>0,a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通讯》1990年第5期,1991年第2期分别发表了周学璋老师和谭光全老师的文章,对sum from k=1 to n k~2、sum from k=1 to n k~3公式,从面积和体积的角度给出了几何解释,本文想再介绍一种解释一、sum from k=1 to n k~2=1/6n(n+1)(2n+1)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5期中何龙辉老师的《如何找1/3和1/2之间的分数》一文,深受启发。文中介绍了根据"分数大小比较"所想到的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可叫做"通分法",方法二可叫做"同分子法"。需要说明的是:何老师给出的正好是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第l0期潘楷林老师写的《“左.右”为难》一文,文中题(3)的问题是:树应该画在房子的哪边?题(4)的问题是:学生问,哪边是左?哪边是右?潘老师对以上两题的判定左右为难。在教学中这类问题也时常遇到,在此谈一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如果在教完1 1=2后,你还会问孩子“1 1还能等于几”吗?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违反常识的怪问题,而赴德国参观考察的中国老师就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实: 在一节数学课上,一位德国老师用几个苹果几块糖做教具教1 1=2。他讲完1 1=2后,竟轻声地问孩子:“请小朋友们仔细再想想,1 1还能等于几呢?”这一问,孩子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高中代数《不等式》的同学都知道,x∈R,x≠0时|x 1/x|≥2当且仅当x=±1时等式成立。这一结论的证明也不难。 前段时间给学生上辅导课时,一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什么时候|x 1/x|<2?,这个  相似文献   

19.
1 1=?     
你一定很奇怪,1加1还能得多少,不就等于2吗?其实你错了,生活中1 1能有许多的答案,你相信吗? 老师告诉我1 1=1,为什么?老师笑笑,一份辛勤的汗水加一份自信,就会有一次令人满意的成功。是的,我找到了答案,1 1=1。妈妈告诉我1 1=3,为什么?妈妈微笑着,一个妈妈加一个爸爸,家  相似文献   

20.
1 1=?     
1 1=? 1 1≠2。你不信,我可以随手列一张单子: 1个家长 1个老师=1张天罗地网;一场考试 一个分数=1根绷紧的心弦。一个重重的跟斗 一场无泪的痛哭=一步成长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