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平时勤俭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而父亲却恰恰相反,花钱大手大脚,不该花的钱花了一大堆。可是每当我们要上学时,父亲却拿不出钱来给我们报名,母亲没办法,只好拿出自己平时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给我们报名。我清清楚楚知道,如果没有勤劳能干的母亲,也就不会有今天在校园里幸福读书的我。我必须发奋,必须努力,因为我肩负着母亲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胡麻盐     
母亲从乡下托人给我捎来一包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包胡麻盐。一刹那,我的心中不禁思绪翻滚,难以平静。胡麻盐,是北方我的家乡过去饭桌上一种极其普通的佐料,如今已不多见了。但我却永远也不会忘记它。我感到那包胡麻盐是那样的亲切。的确,那似乎不仅仅是一包普通的胡麻盐,其中又渗透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及一位母亲无私的爱呢?我们家过去在村中也算是一大家子,弟兄姐妹四人,加上父亲、母亲和奶奶,便是七口人。七口人的家庭,要吃饭,要穿衣,尽管大家都很节省,也得有不少开销。而当时却只有做基层干部的父亲的一点微薄的工资,生活自然艰苦。由于…  相似文献   

3.
陈绍龙 《师道》2007,(1):57-58
接到父亲电话:回来,你妈给你包韭菜饺子呢。花下韭,香,饺子我极爱吃,我知道,我的生日到了。父亲记得。母亲,也记得。  相似文献   

4.
卢科 《成长》2005,(10):16-17
我是7岁那年才见到父亲的。恢复高考后父亲上了大学,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怀上了我,等母亲知道后写信告诉他,他一个字没有回,也再也没有回过乡下的家。见了面才知道,父亲在省城早已经又结了婚,并且有了一个小妹妹。他将我们安排在招待所里,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给我。可是母亲的神惰很寂寥,我几次看到她背着我哭。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搬迂到省城,母亲被安排到了一个街道企业,而父亲,只能偷偷地偶尔来看看我们。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余氏六姐妹谈家教之二徐国静执笔母亲给了我一颗女人温柔而细腻的心,父亲给了我一个男人客观而冷静的头脑。徐国静徐国静(五姐)1957年生。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写诗。后又写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还有教育学、...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看到一名中学生在一篇题为《父母们,早点放下我们吧!》的作文里写道:“三年前,我升入高中的时候,母亲用手推车给我推着行李,父亲用自行车把我带到学校。到校以后,父亲东奔西走给我办了入学手续,买了课本和饭菜票。母亲给我铺好了床,打来了洗脸水。吃晚饭时,父亲给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心思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没有情爱的男人,至少,他从没有在我和哥哥面前,表现过对母亲的亲密。有时候我给他们拍照,父亲都会紧张,总是催促着我们赶紧照,他没闲工夫陪着我们。说完了又偷偷把身子朝前移一移,结果,几乎所有的照片里,都是父亲很伟岸地占据了大半个江山;而母亲,则温顺地站在他的身后,像是他的贴身丫头。  相似文献   

8.
<正>三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  相似文献   

9.
她的刘海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我也是父亲的第二个孩子,我是父亲和母亲的孩子,而那个女孩,她不是,我管她叫姐姐。后来我和母亲搬出了那个家,那个时候我还只和母亲的梳妆台一样高。离开父亲的时候我抱着自己的玩具被母亲抱出了家门,头靠在母亲的肩窝里,没有哭。从此,我们走出了那座房子。父亲说:“我送你。”母亲微笑着点头:“我该走了。”父亲为母亲打着伞,雨水滴湿了母亲的左肩,我看见了。自我满月就一直和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母亲不在,她为了那个姐姐把我放在这儿,她说太忙。打小我的印象中只有两位老人的存在,而忽略了母亲,那个太忙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心思     
我一直以为父亲是个没有情爱的男人,至少,他从没有在我和哥哥面前,表现过对母亲的亲密.有时候我给他们拍照,父亲都会紧张,总是催促着我们赶紧照,他没闲工夫陪着我们.说完了又偷偷把身子朝前移一移,结果,几乎所有的照片里,都是父亲很伟岸地占据了大半个江山;而母亲,则温顺地站在他的身后,像是他的贴身丫头.  相似文献   

11.
你爱之美     
父亲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 他坚强。不服输,也不太会表达感情。以前家里穷,父亲很少给我们买什么,但是我知道.他对我们的爱不会比母亲少一分一毫。  相似文献   

12.
有一句话讲,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说的是做女儿的,特别亲父亲,而做父亲的,特别疼女儿。那讲的应该是女儿家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也亲父亲,不但亲,还瞎崇拜,把父亲当举世无双的英雄一样崇拜着,那个时候的口头禅是“我爸怎样怎样”。因拥有了那个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母亲还曾嫉妒过我对父亲的那种亲。一日,下雨,一家人坐着,父亲在修整二胡,母亲在纳鞋底。就闲聊到我长大后的事。母亲问,长大了有钱了买好东西给谁吃?我几乎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给爸吃。母亲又问,那妈妈呢?我指着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对母亲说,让他给你买去。哪知小弟弟是跟着…  相似文献   

13.
王国军 《家长》2013,(1):48-48
父母老了 每次回家,父母总会早早地在路边等待,然后争相提着我的行李。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和父亲因岁月的重压而凸显的驼背,我一阵心酸,父母是真的老了,且正和我们渐行渐远……我轻声喊“妈”,母亲一脸微笑地转过头来说:“你上次带去的干菜吃完了吧?还好吃吧?这次,我又给你做了一些,还有你喜欢的腊肉,我也给你做了些,还有米酒……”我全然答应了,母亲的眼神里,全是满足。 到了家,母亲开始张罗着做饭,父亲-则坐在旁边和我闲扯。  相似文献   

14.
爱心不怕剪     
一次,父母在看电视,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还拿着毛衣针为父亲编织毛衣。母亲织了一会儿,对父亲说:“剪刀。”父亲拿起剪刀迅速地递了过去。我看到父亲的手自觉地握住剪刀的刀口部分,而将剪刀的刀柄递给母亲。母亲用完后将剪刀递了回来,同样用手握住锋利的刀口部分,而将圆曲的刀柄留给父亲。我被这一瞬间的动作感动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危险的部分留给自己,而将温柔的部分留给对方。难怪在生活中他们相敬如宾,互谅互让。看到这一幕,我猛然醒悟:父亲是因为爱而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于是递剪刀时是将圆曲的一边递过去。而我递剪刀时是将锋利的一…  相似文献   

15.
母亲     
我的母亲已近花甲之年。我的父亲在3年前就已去世了。去世时,母亲没掉过一滴泪。相反,还满不在乎地将哭哭啼啼的我们几个儿女骂了一通,接着坚强地"领导"我们几个继续往前过日子。我记事时,母亲才30多岁,穿一件带小花的衣服,梳两条大辫子,眉清目秀。除了围着锅台转,她手里总拿着一只鞋底儿纳着、纳着。尤其让我佩服的,就是母亲练就的在父亲打骂的死不还口的忍耐。而父亲除了发脾气骂母亲之外,就是晚间成夜的咳嗽。后来,我渐渐大了,发现母亲不再像先前那样死不还口了,开始与父亲相理力争;再后来,唠唠叨叨地说父亲,而父亲被气…  相似文献   

16.
假币·真情     
在我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的离去,给整个家笼上了阴影。每个人心头都结着一份苦痛,历经多年,集而不散。母亲看病拉了一屁股饥荒,父亲的账本上,密密麻麻,有十好几页。父亲不说话,除了下田干活,还要忙着做饭,剁鸡食。初中毕业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到车站。父亲说:“我不送你到学校了,有伴儿,不用慌。”父亲排队买半价的学生票,递到我手里,嘱咐几句,就匆匆地骑车走了。事后父亲写信,说开学那天应该送我到学校,那样心里才踏实些,顺便看看我们的学校。沉默少言的父亲,频频来信,有时信很短,可每次写信,父亲都要提到这件…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听着这首十分耳熟的歌曲,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从小到大,母亲为了我,很辛苦地在外面工作着,父亲没能支撑这十家,家中所有的开支便一下全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记得小时候,父亲很不喜欢我,常常打我、骂我,我又没有人带,这可累坏了母亲。每天,母亲早早叫醒我,带我一块上班,中午还要带我回家煮饭给父亲吃,吃完饭又匆匆赶去上班。母亲常常为了多赚点钱而加夜班我困了,母亲会  相似文献   

18.
卑微的父爱     
黄健 《学习之友》2009,(11):19-20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大字不识几个,人又老实木讷,甚至有些迂腐。他一辈子就喜欢琢磨村里分给他的那块地,精心伺候着这几块薄田。而母亲年轻的时候,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的祖上是富农,出身不好,就嫁给了一贫如洗的父亲。从小到大,我们都是跟母亲更亲近。直至上了大学,每次给家里写信,我还是习惯性地在收信人地址这栏写上母亲的大名。  相似文献   

19.
不平常的母亲1966年,我上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家庭作业是:弄清楚父亲的职业,第二天告诉全班同学。我回家后马上问母亲父亲是干什么的,母亲说她和爸爸都是科学家。我问她科学家是干什么的。她递给我一把勺子,要我把它扔到餐桌上。我扔出去,但勺子掉到  相似文献   

20.
回家前,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母亲告诉我,父亲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赶30里的路到县城去卖芋头。赶到家里时,已是下午2点。父亲还没有回来,妈妈在院子里拣芋头,把从地里收回来的芋头按照个头大小分类,并整理干净。放下包,我来到院子和母亲一起收拾。母亲告诉我,这个时节家家都开始刨芋头了,卖的人一多,芋头的价格就一天比一天贱。县城里比村里贵一两毛,父亲为了卖个好价钱,每天坚持到县城里去卖,这样可以多赚20块钱。家里没有农用车,他只能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