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青云 《江苏教育》2011,(7):117-119
三毛曾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题记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品茶     
几年前,当我写《三毛传》时,相当喜欢三毛的一句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相似文献   

3.
人生如品茶     
几年前,当我写《三毛传》时,相当喜欢三毛的一句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我又好茶,就一直记得这个比喻。在东京,每天打工之后,也总要泡上一杯酽酽的茶,看着袅袅上升的水汽,氤氲茶香绕鼻,紧缩的心也会慢慢舒展开来……后来认识了武井妈妈,喝茶便由一个人变成二人,她常常带些精美的小点心来,我们便一起吃“午茶”。每天,都聊得很多。一天,她泡了一壶极浓的煎茶,我先吃了一口又香又甜的栗羊羹,啜了一口深绿的茶,哇!好苦…  相似文献   

4.
三毛曾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我当时觉得这种感悟与禅宗的见山见水有相通之处,颇耐回味。——题记喜欢喝茶,缘于同事送的一盒苦丁茶。  相似文献   

5.
三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她说:“我”写作只是我生活的记录。“三毛的作品是以‘我’为中心,‘我’的生活世界和‘我’的爱情及情感世界构成了三毛作品的艺术空间。她一生漂泊,足迹遍及五十九个国家,经受着异民族的“文化惊骇”,在多元文化景观下,  相似文献   

6.
看过《三毛流浪记》的小朋友,我敢肯定地说你们一定喜欢“小三毛”!我的判断对不对呀?如果你不喜欢“小三毛”的话,就看看下面我给你们介绍的“老三毛”吧!相信你们会忍俊不禁的哦!  相似文献   

7.
记得还是我几岁的时候,看过连环画《三毛流浪记》。从此,三毛这个旧中国苦难儿童的化身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这个生长在红旗下的孩子,第一次懂得了苦和甜,爱与恨。时隔二十多年,书中关于“人非草木”、“炭画黑衣”、“人不如狗”等情节,我不仅能讲,还清晰地记得有关的画面。前不久,有幸再次看到重版的《三毛流浪记》。不同的是,这次是和我五岁的独生儿子一起看的。“爸爸,三毛的爸爸妈妈呢?”孩子问。“他们都饿死了。”书上没有具体介绍,我猜测地回答。“三毛睡觉怎么不盖铺盖?”“他太穷了,没有钱买。”“那三毛为啥不上幼儿园?”“……”我语塞了。孩子与三毛之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可一时又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缩短它,只好说:“那是旧社会,三毛是个苦孩手,哪能象你现在在这样吃得好,穿得暖。”孩子不再提问了,  相似文献   

8.
张慧君 《宣武教育》2003,(12):43-43
课堂上,同学们一边表演,一边吟唱着,我们大家在一起,你对我,笑嘻嘻,我对你,笑哈哈,亲亲密密如一家。假如我要碰了你,马上道声“对不起”;见我道歉有诚意。你会说句“没关系”。假如你能帮助我,马上道声“谢谢你”;见我致谢懂礼貌,你会说声“不客气”。  相似文献   

9.
还记得在三年级的一次班会课上,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给三毛“添鼻子”。一开始,姜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又大又圆的三毛头,可惜一个都没有鼻子,它们好像在说:“我的鼻子是谁弄丢的呀?快给我补上……同学们似乎听懂了三毛头说的话,都争先恐后地要给三毛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专辑     
侄几答题 校长考我五岁的 侄儿:‘你有三毛钱, 买了一根三毛钱的冰 棍儿,还剩几毛?” 侄儿答道:‘万受毛 儿了,’ 教,【子学数学 儿子已经会算十 以内的加减法了,为 了培养他的应用能 力,我给他口头出T 一道应用题:“你昨天 ,乞了两个苹果,今天 吃了三个,一共吃了 几个?” 儿子答道:‘,0个>’’ 我没想到儿子会答错,便跟他讲:“怎么 会是O个呢?想想看,你昨天吃的两个苹果 加上今天吃的三个苹果,一共是多少个?” 儿子非但不开窍,反而委屈地哭了:“怎 么就不是0个呢?都变成屎拉出去了,哪里 还有苹果?呜呜呜……” 比赛 我陪四岁的儿子玩赛跑,…  相似文献   

11.
回归     
他是这样的一个学生。热爱篮球,一日无球不欢,经常玩一手跳高转身投篮的把戏,引来众人的欢呼。这时他眉飞色舞,脚步轻快得满场飞。他喜欢画画,最喜欢自由发挥。比如老师教画素描三毛,他画了一幅又一幅。交上去的是悲苦的三毛,入木三分。给同学看的是一个暴发户三毛:上衣是NIKE,裤子是乔丹,鞋子是安踏,袋子是adidas,就连三毛的三根头发他也要扎上发带,写着“我是篮球明星”。  相似文献   

12.
下午放学后,儿子告诉我:明天他和班上的另外两个同学将参加学校办的“爱我中华”知识竞赛,老师要求他今天晚上要把有关内容熟记。为此,晚上我还特意为儿子进行了模拟测试,见他对答如流,我心中充满了希望,相信他明天一定能胜出。第二天下午放学,在回家的路上,我焦急地问儿子:“今天知识竞赛,你获奖了没有?答对了几道题?”儿子爽快地说:“答对了!”我追问道:“答对了几题?”儿子说:“三题,不是,两题。”我又问:“是三题还是两题?”儿子想了想说:“好像是两题。”我见儿子答话含糊,就严肃地说:“到底答对了几道题?”这时,儿子小声地说:“是两题…  相似文献   

13.
黄怡小朋友是班里的“小画家”,最喜欢画马和三毛,在黄怡的影响下,许多小朋友都热爱“三毛”,喜欢画“三毛”。一次,几个小朋友围着黄怡看他画马,一会儿几个人就吵起来了,一个小朋友把黄怡的铅笔弄断了,黄怡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他不肯,两人就抢起来了,闹得不可开交。对此,置之不理或强加命令都是不行的。我急忙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幅三毛借铅笔给小朋友的图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问他们:“老师画的是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有的说:“三毛帮助别人。”有的说:“三毛是个好孩子。”刚才不肯借笔的小朋友也不好意思地对黄怡说:“我把铅笔借给你,你画吧!”我望着融洽的充满友好气氛的情  相似文献   

14.
课外作业     
<正> 一天,三毛颇为得意地把课外作业交给班主任。第二天班主任把三毛叫到办公室:“三毛,你的课外作业基本上都做错了,为什么?”三毛愣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报告老师, 昨天的课外作业是我爸爸做的。”  相似文献   

15.
三毛,这位海外文坛以至女界的“特殊人物”,竟用一种古老方式结束了自己实际仅46岁的生命。消息传开,社会震惊,人们纷纷寻问:三毛为何自寻短路? 港台新闻媒介推测三毛的死因,不外下列三说:一是死于剧作获奖“受挫”说;二是死于疾病“折磨”“误解”(误将肾病当成癌)说;三是死于感情“孤寂”“纠葛”  相似文献   

16.
欣赏能产生奇迹 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赢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就是她的父亲。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的这篇文章,给她留字条:“深为感动,深为有你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以后,“眼泪夺眶而出”,挥笔写道:“等你这句话,  相似文献   

17.
红尘·梦外     
《三毛》一本精致的书映入我的眼帘。书中的主人公“三毛”不是那个有三根毛的流浪儿,而是拥有一头如瀑秀发的大美女。三毛只是她的笔名。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她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和她的爱情史。她在慢慢地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父母的羽翼下迈向复杂的社会,创造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8.
一、引形象,激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点击:三毛像)生(开心地喊起来):“三毛,三毛。”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位朋友非常熟悉。是的,他就是著名画家张乐平爷爷为我们创造的三毛。(板书:三毛)师:为什么称呼他为“三毛”呢?生:因为他只有三根毛。  相似文献   

19.
李琪 《现代语文》2007,(3):96-97
三毛作品所塑造的“三毛”形象,具有丰富的意蕴,显示的是一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关系体现在:在艺术创作上,三毛存在着修辞与模拟的冲突,即写的真实与活得真实的矛盾;就三毛的心灵历程:而言,也存在“流浪”形象与眷顾“红尘”的矛盾;通过文化语境的分析可以发现三毛身上所固有的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冲撞。三毛形象集中体现了小本文与大本文双重本文交织互动的复杂情形。由此锻造出三毛形象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猫咪森林     
“没什么。”三毛又叫了一遍,他才回过了神,但马上就镇定了下来,脸上又变成了死水一潭,没有半点表情。呷了一口酒,他又稍许呆了会儿:“有心情吗?陪你老哥坐下来喝两杯。”“跟我你还用得着这么客气吗?你想喝,我随时都有心情。”三毛说着,挨着老霍坐下来,拉过酒瓶、酒杯,给老霍斟满了,又给自己倒了一大杯。轻磕一下后,两人便一仰头,把酒“哗啦”一下都倒进了肚子里。我想阻拦,可钟钟又来凑热闹。三个人顿时狂饮作了一团,还有说有笑的,你根本插不进嘴。他们说了些什么,为何而笑,我不想在这里重复了。一堆没头没绪的酒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