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都知道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重力实验的故事: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普遍相信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从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无关,因此伽利略的实验证实了人们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如果驾驶员驾驶汽车时没系安全带,汽车就会不断报警提醒。有的人觉得很烦,又不愿系安全带,索性将安全带锁舌从背后经过插入锁扣内,“骗过”汽车让其停止报警。能否改进现有的汽车安全带提醒系统,识别骗局,保证乘车人的安全?一、汽车安全带提醒系统工作原理汽车安全带是一种保护乘车人的被动安全装置。一旦汽车发生碰撞,安全带将乘车人束缚在座椅上,限制乘车人向前冲或阻止乘车人被抛离座椅,避免二次碰撞,减轻伤害程度,保护乘车人。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是运动中人、车、路关系不协调的产物,即车辆在特定的道路上发生了与“力”有关的暴力活动,“力”作用于物体和人体过程中产生的痕迹,必然存留有反映事故发生原因的信息。交通事故的力学属性,决定所有类型的交通事故以及车辆载体附属物的车体部(附)件、人员等都服从于力学规律的支配,事故现场路面、交通设施、建筑物及其他物体遗留的与事故有关的物件印迹,物体表面粘附的附着物质,损坏脱离的车辆零部件、人体抛落在地面上的物品和掉落在地面上的树枝、水泥及石头碎块等物证,都需要拥有专门知识的人,应用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对交通事故证物予以鉴定、个化、评估,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侦查方向、重现交通事故现场。  相似文献   

4.
1977年2月18日,在新疆伊犁地区发生的一起大火夺走了699条生命,造成161人受伤,尤为痛心的是死亡人数中,1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竟达579人。引起这场悲剧的“导演者”,是一名12岁小学生在礼堂看电影时燃放俗称“地老虎”的花炮,引燃了堆放在礼  相似文献   

5.
地球表面为一层大气所包围。这层大气既为生命所必需,又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护。如果没有大气,来自太空的陨石将像超级炮弹一样,将地面的一切毁坏殆尽。因有大气保护,绝大部分陨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由此所产生的细微粉尘,既为雨滴提供适当的凝集核心,使降雨成为可能,并且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  相似文献   

6.
安利 《百科知识》2014,(3):34-35
1.旅行者飞出太阳系 2013生9月1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历经36年的时间。“旅行者”1号航天器已飞出太阳系,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它的下一站是“奥尔特星云”,那里是太阳引力影响的边缘。以“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来计算,估计需要30000年的时间才能抵达.  相似文献   

7.
在“亚特兰蒂号”上,航天员正在测力计上练习对于航天员来说,航天飞行需要闯过道道难关,他们要面对比地面更加恶劣的环境,比如失重、超重、宇宙辐射等等,这些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超巨重和失重航天器在发射阶段加速度很大,航天员要经受5倍于地球引力的超重过载;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还要经受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日,欧洲空间局在巴黎总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科学家们对“火星快车”探测器传回地面的数据资料所作的最新研究发现,火星确实存有大量的水。这是人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探测这个地球外邻星的征途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以后发射航天器考察火星和未来送人登陆火星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虽然外观看起来有点笨拙和古怪,可是,世界第一架私人载人航天器——“太空船1号”不仅成功地冲出大气层,而且安全地返回了地面,在人类航空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此次飞行的驾驶员、今年62岁的南非裔美国人迈克·梅尔维尔也成为驾驶非政府资助飞行器进行太空行的第一人。与此同时,“太空船1”号的设计者伯特·鲁坦获得“X奖”的希望也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10,(12):34-34
“首领”头盔是一种只需要0.1秒便可以打开的安全气袋,在撞击发生时可保护骑车人的头部和颈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喜欢骑自行车但又不愿戴头盔的人来说是一项完美发明。  相似文献   

11.
小辞海     
【运动运动学】物理学的内容之一是,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机械位移运动,即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状况。由此构成的一门学问便是运动学。【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系】一个物体的位置或一件事发生的地点,只有参照另一个适当选择的物体,才能明确表示清楚,因为位置、地点是相对的量。例如说“某飞机离地面高5千米”或“某游轮位于某岛东3千米洋面上”,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某岛。速度也是个相对的量。说到某物的速度多大,总是明里或暗中相对于另一物而言的。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一般总习惯把地球或地面选为参照物。如说“一辆小车正以1…  相似文献   

12.
电影的发明同科学对人的生理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182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拉多经过反复试验、揭示了人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现象:人在看东西时,当所视物体已经消失后,它的视象还会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一般影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命安全座椅,主要是为减少人类无穷不尽的交通灾难,让世界人民都能拥有最基本的生命保障,为全面提高人类的幸福指数,开辟一条全新的生命之路。它由座椅总成、控制电路、升降部件、定时振动部件、视角调整部件、摇摆部件、平摆部件、颈叉展开部件、滑动部件、下额活动部件组成。使用时,将开关打开,人坐立在座板上,颈叉自动升起到颈部高度并向颈部两旁展开后自动合龙,将双手大拇指同时捏住下额活动托块下方的一对按纽,调整好颈叉视线角后松开,点燃汽车便可行驶,当疲劳来袭时、定时振动电机自动工作,疲劳立即消除,当遇碰撞时,人的头部在一对缓冲弹簧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6,(11):32-33
谈到航天载人工程测控通信系统,于志坚有很经典的“放风筝论”。“航天器好比是一只风筝,测控通信系统中遍布国内外的测控站和分布三大洋的远洋测量船就是牵住风筝的那根线,地面控制系统就像放风筝的人,通过这条看不见的‘线’,我们可以对航天器的高低等各种状态进行实时控制,确保不让它像一只断线的风筝那样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革新》2009,(7):54-54
英国研究人员发明出一种新型安全气囊,可以缓冲汽车撞上行人时产生的撞击力,减轻车祸对行人的伤害。 这是一款专门针对行人安全的气囊。根据设计,气囊被安置在发动机罩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气囊会迅速充气,将发动机罩顶起。这样,发动机与机罩之间的距离变大,撞击力可有效缓冲,而气囊的U形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缓冲行人撞上挡风玻璃或者两边前柱的作用力,同时保证它在打开情况下不影响司机视线。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9):7-8
由于一种新型保热涂层的成功问世,未来航天器看起来要比今天的兄长们苗条许多。在近期于宾州费城召开的美国化学会年会上,研究人员拿出了新的证据,表明这种被称为薄膜可变辐射电致变色装置的新材料,能够在太空的严酷环境中——包括微小陨石的碰撞——保护电子装置和组件。专家表示,这种新材料能够用来制造下一代的小型长效航天器。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4,(1):34-35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日前对2013年科学发展进行总结后,评选出2013年度十大科学成就。2013年头号科学成就是首个人造物体进入星际空间。9月1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旅行者1号”航天器已飞出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它的下一站是奥尔特云,那里是太阳引力影响边缘及太阳系尽头,到达该处需要约3万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李学军  曹宪海 《科技风》2012,(24):76-77
矿山索道人车是一种矿山地面及井下(平)斜巷人员输送设备,在我国煤矿称为“架空乘人装置”,俗称“候车”.将钢丝绳安装在驱动轮、托绳轮、压绳轮、迂回轮上并经张紧装置拉紧后,由驱动装置输出动力带动驱动轮和钢丝绳运行,从而实现输送矿工的原理.用于井下斜巷矿用架空索道人车来运送矿工,目的是缩短矿工上下井的路途时间,减轻矿工上下井的体能消耗.之所以索道人车能够广泛应用,是由于它具备很多优点:能用于环境较差的斜巷,运送人员能力大,安全可靠,保护全,1)人身安全保护:a.机头、机尾越位保护;b.欠速打滑保护;c.过速飞车保护;d.重锤下限位保护;e.全巷道突发事件紧急停车保护;f.钢丝绳断绳(绳径变小到极限和断绳)保护;g.防掉绳保护等.2)设备安全保护:a电动机电流、电压保护;b.电机温度保护;c.减速机温度保护;d驱动轮和迂回轮绳横防异物导入保护等.但索道人车也存在一些常见故障,故障发生影响着安全.我们从事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多年,现对煤矿井下索道人车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及处理.为了保证索道人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效率,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冒险之星”航天器是一架能完全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天地往返航天器,这种飞行器启用后,其使用费用将降低十分之一;飞行期间卸货、加油、检修、再装货时间,也将从数月减少至数天。  相似文献   

20.
从人造卫星的发射到星际航行地球与任何物体之间都有吸引力,所以投掷一个物体出去,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最后仍会落回到地面上来。但是,我们发现,离开地面愈远,引力愈小,远到一定程度,引力就几乎没有了。另一方面,如果往上投掷物体,速度愈大,物体就升得愈高。所以,只要物体的速度超过了某一个限度,它就可以一直跑出地球引力的范围以外,再也不会落到地面上来。我们把这个速度叫做“逃脱速度”,科学家们根据计算知道,它的大小是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