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政府行为 对政府行为的解释=政府形象传播"这一框架,优化与完善政府形象,一是政府通过调整和修正自身行为,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和绩效,进一步加固、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已有的良好形象;二是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尤其是大众传媒,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有效信息传播,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在公众中建构符合客观实际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2.
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个人形象,不仅包括他们的外貌,还包括他们在发布过程中呈现的整体素质。随着信息公开化、全球化的发展,形象一词越来越多地和政府联系起来,出现政府形象的说法。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评价。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馆要想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走出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主动地把自己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档案馆社会化。一、实现档案馆形象的社会化档案馆形象是档案馆以其特定的组织要素和组织行为在公众中产生的总体印象,它是公众对档案馆的感知、看法和综合评价。档案馆形象社会化是确立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档案馆形象的基本前提。档案馆要树立良好  相似文献   

4.
政府形象传播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府本身就是媒介 ,政府施政的过程 ,就是政府传播自己形象的过程。光“练”不“说” ,不会形成应有的形象 ;光“说”不“练”(或者“练”与“说”两张皮 ) ,形象也将大打折扣。政府形象构建、传播的真谛是 :确立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通过塑造、改善、提升政府形象来加强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公信力、吸引力。即政府形象传播以社会公众认可、支持为前提 ,以“推销”政府的理念、服务、影响为指归  相似文献   

5.
张娜  徐艳力 《青年记者》2007,(12):113-114
一个国家的形象是国家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也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公众对国家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地方博物馆公众形象构建与传媒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物馆形象是指博物馆在开展实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形成的个性特征作用于社会公众,在公众中形成的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的总体反映、认知和评价。①良好的形象是博物馆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社会与个人的公益赞助,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作为特殊的文化事业单位,从本质上讲,它的形象是档案馆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各种感性行为的整合,同时也包括公众对档案馆的总体评价和综合印象.  相似文献   

8.
依据《苏州市普通公众档案利用行为调查问卷》获得的调查数据,本文对主观价值因素不同的社会公众与其档案利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众个体的主观价值因素与档案利用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档案需求、档案利用经历、档案情感等不同的公众个体在档案利用内容、利用方式的选择以及利用心理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与政府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形象是“政府这一巨型组织系统在运作中即在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表现与客观效应所作的较为稳定与公认的评价:”简单地说,就是政府的行为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良好的政府形象决定了政府的威信,决定了政府的凝聚力;良好的政府形象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故现代政府都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国际传播日趋发达以及国际舆论效应日渐凸显的数字信息时代,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来说,国家形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主观印象,国家形象反映了人们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民众的性格特征、文化气质与行为方式的心理预设和认知判断.正面的国家形象往往使人愿意用同情、理解、和善的态度与方式去对待该国及其民众的信息和行为;而负面的国家形象则会使人们对该国及其民众相关信息与行为的认知和评价无形中带有刻板印象、排斥甚至敌意.所以,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不仅可以增强本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该国政府处理国内、国外事务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有利于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并增强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陈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6):108-111
通过对湖南省城乡居民关于信息分化的认知调查,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情况,探求信息分化的主观成因。经统计分析发现,公众对信息分化的主观认知主要由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决定和制约,公众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状况自我评价、受教育程度有很强的解释力。在不同职业身份的公众中,知识分子具有最强的信息意识,对信息分化认知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机关、公务员及社会生活实施的监督,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是监督者按照预先设定的也是能被公众认可的标准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人的行为进行主观的或客观的评价。在我国,舆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电视台的不少栏目常常因为主持人的走红而家喻户晓。主持人是公众人物,主持人的形象也自然地受到关注。主持人的形象是与受众评价相联系的一种观念,是主持人的表现与风格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和反映。主持人的形象不是主持人的"个人形象",它是一种特殊的公众形象。节目主持人在关注自我形象时,既不要因为少数公众的主观评价而妄自菲薄,停步不前,也不要因为多数受众的客观评价而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图书馆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包括公众对图书馆宗旨、人员素质及行为、服务质量、藏书特色等的感知与评价。图书馆形象的塑造需借助于合理的馆藏、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手段及优美的环境,还需要形式多样的公关活动、恰到好处的舆论宣传和畅通无阻的信息沟通等为补充。本文试从树立圈书馆形象的作甩及方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媒介形象通常指媒介的社会形象,是公众对媒介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由媒介的外在特征和内在风格构成.就报业来说,外在特征是报业给予社会公众具体的、可直接感觉到的形象,主要包括报纸名称、报纸质量和版面形式、报社的外观、固定资产、采编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行为等;内在风格是社会公众对报业的一种抽象、升华了的认识,主要是对报社的信誉、报社员工的精神面貌、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等得出的印象.①一般而言,内在风格比外在特征更重要.作为以提供信息为首要功能的新闻媒介,新闻报道是其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形象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图书馆形象的含义所谓图书馆形象,是指图书馆、图书馆行为及其活动的成果在社会上和人们心目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和获得怎样的评价,它是图书馆的实际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图书馆形象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概念。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公共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整体的看法和评价,并由建筑形象、馆员形象、资源形象、服务形象、管理形象、综合形象等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随着公众关注度的日益提升,建国以来博物馆公共形象由保守、刻板和迟钝逐渐向有趣、活跃、亲切和开放的形象变迁,这一变迁与博物馆事业的实际发展轨迹基本吻合,但与公众需要还存在较大偏离。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公信力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信者,公众信赖之谓也。媒体的公信力,就是指新闻媒体赢得社会公众信赖的能力。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互联网,作为“社会公器”,作为公共信息平台,它们各自在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社会公众对自身的评价:例如导向是否正确,新闻是否有偿,信息是否可信,格调是否高尚,广告是否可靠,记者是否诚信等等。年长日久,积以时日。诸多问题答案的融合,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对它的…  相似文献   

19.
危机是指"危及个体或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1]因此,处理和化解危机事件历来是组织形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政府的"媒介形象"则是指"政府通过大众传媒所展示和传播的形象.它是由政府的现实形象转化而来的.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所以,政府的媒介形象展现首先与它自身的现实形象有关,同时也与大众传媒的报道方式、传播方式有关,与社会公众的接受与认同有关."[2]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现实形象是其媒介形象展现的基础和依据.但对社会公众而言,很多时候,政府的"媒介形象"就等同于其"现实形象".  相似文献   

20.
颜海  王雪雪 《湖北档案》2011,(11):12-15
随着社会公众自我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公众越来越多地要求政府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为了满足公众急剧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保障公众权利和利益,同时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促进政府管理民主化、公开化.构建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