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玉松 《教育导刊》2004,(3):124-124
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有同学喜欢在黑板上涂涂抹抹,还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过一过“当老师”的瘾。我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做个小老师,上好一节课”的活动。消息一传开,全班就像炸开了锅,个个跃跃欲试,大家都很期待这别具一格的语课,我最后让一名较为大胆的学生上了一节课。上课铃一响,“小老师”有模有样地上起课来。他认真,自然,声音响亮,下面的学生呢,都觉得很新鲜,积极配合好“小老师”。这一节上的是《羚羊木雕》,由于这一课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反应特别热烈。学生认真回答问题,各抒己见,仿佛就是在上一节心与心沟通的课。一节45分钟的课过去了,我坐在教室后面,发现学生的表情是开心的,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比我想像中要好。课后,他们交上这节课的评论,他们的触动也颇大。  相似文献   

2.
王明祥 《江苏教育》2007,(14):110-11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释》一课,是属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一课,本课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处理这课关于“毛细现象”实验时,我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今天上午第一节下课后,搭班同事接到家里电话说有急事需要请假,下面第二节课他正好有课,于是他立即跟我商量调课的事情,我二话没说就爽快地答应了。一看手表离上课的时间只有1分钟了,快!赶时要紧。我只是简单地把办公桌上的书本和讲义一捧就跑出了办公室,以至于到了教室才知道忘了带上上课要讲评的已经做好答案的考试卷。人已经站在讲台边,回去取吧,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不回去取吧,生怕自己在学生面前出现差错,对不起学生。这张试卷我是在几天前做好的,按照正常情况我的课要到明天上,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但是现在是临时顶班,课前根本又不会去看,说实在的,我对已做的个别试题的答案也有点模糊了,特别是选择题(阅卷的时候只是对着答案批)。在取还是不取的即时选择中,我选择了后。于是我拿起了第一排一位学生的试卷(学生主动送递给我的)开始上起课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教育》2001,(7):62-62
《画建筑》是黑龙江省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课,这是一节以建筑为题材的线描画。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的画法,但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两大类,一是临摹的作业,二是创作画的作业。因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一部分创作画的质量明显不如临摹的作品。批作业时,我采用了双重标准,尽量用好的成绩或评语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作业非常认真的同学。这个感受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后记。  相似文献   

5.
《画建筑》是黑龙江省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课,这是一节以建筑为题材的线描画。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学生的作业中反映出学生基本掌握了线描的画法,但是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可以把学生的作业分成两大类,一是临摹的作业,二是创作画的作业。因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一部分创作画的质量明显不如临摹的作品。批作业时,我采用了双重标准,尽量用好的成绩或评语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作业非常认真的同学。这个感受成为了这节课的教后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有时教师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去年我在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的课,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讲课教师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要求上课时每个学生都带一个葫芦来。确实,课上得很到位,在真实的观察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葫芦的可爱,知道了叶和果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全县的一次语研讨会一L,我观摩了一位教师执教《望梅止渴》一课。听完后,觉得这位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箫略和我平时上课的思路大不-一样。我平时都是照着课情节,紧扣教参,按部就班地进行串讲分析,而该教师在课堂上是让学生充分读,在感悟课的基础上,大胆质疑,诱发争辩,使整节课生机勃勃,精彩纷呈。于是,我决定参照这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实际重新进行课前预设。没想到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成功。下面是教学这节课时的两个片断。  相似文献   

8.
在校语教学研究课中,我展示了一年级上册《小熊住山洞》一课。下课了,我们班小朋友纷纷围住我,说:“王老师,这节课我上得真高兴!”“我喜欢上这样的课。”……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我深感欣慰,同时我又陷入沉思:这节课学生为什么喜欢上?我找到了答案:因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促进;由课堂的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课堂中心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上吗?  相似文献   

9.
王文 《南昌教育》2004,(3):28-28
中学美术的服装设计一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一课,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有特殊的重要性,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下午,第一节是品德与生活课,我让学生做了“夸夸他”的卡片,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张优秀的卡片贴到教室后面的墙报栏内。第二节是口语交际课,我灵机一动:何不以上节课的内容为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呢?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从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最大的感触是:让学生爱上一门课,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那么,怎样让我的学生爱上英语课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听了一节二年级水平一的体育展示课,教学内容是双脚连续向前跳。任课教师在课上组织了各种小游戏,如逛动物园(模仿小动物的跳)、小青蛙跳荷叶……一节课下来,场面上热热闹闹,学生玩得十分开心,并且显示出积极参与的热情。但是本课学习领域目标中的运动技能目标——“学会双脚连续向前跳”,学生完成得并不好。我在课上随机观察了一组学生(10名学生)的练习,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安排复习课。以前,我先引导学生对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给出全面、详细的知识结构,并配以例题讲解,但效果并不好。原因是考讧£结束后,我发现,考试内容我都给学生复习过了,有的问题还是我讲过的例题,  相似文献   

14.
我校开展了“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课题,并设计了四种基本课型:资料研析课、讨论辩论课、人物赏析课、影视品评课,其中“我眼中的武则天”一课就是按讨论辩论课的模式设计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功过是非历来评说不断,在课前老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使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和过程。课堂辩论的主体是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在辩论活动中,学生不乏精彩的观点,反映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而学生观点的稚嫩,恰恰反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自然进程。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才会欣赏到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热水变凉”一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单元中的第一课。该课通过组织学生研究一杯热水在常温下降温的情况,发现其温度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预测和收集数据等方面的能力。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过程的。a.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开始上课,我就出示了一只烧杯,在杯中倒进一些热水,等待三分钟。此间要求学生观察,并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后,我又注意让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生,得到一次表扬,他可能会一生一世记住;而受批评十次,他可能仍旧是屡教不改。去年秋季,学校安排我接手一个无人愿教的问题多多的差班。我没有像人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样“烧”学生,只是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表扬台,便开始讲我的课了。不是我夸口,我讲的语文课是大家公认比较生动有趣的,但是,专心听课者少,讲闲话者多。我一点也不发作,装作没看见一样。等下了课,我便把上课时专心听讲的几个学生的姓名写上了表扬台。第二节课,专心听讲的学生剧增。课后,我又把认真听课,还动脑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姓名写上表…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所带的是七年级5个班的生物课,在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市质量抽测中,以绝对优势分别获得前五名,人均成绩81分。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最大的感触是:让学生爱上一门课,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下面就具体谈谈我是怎样让学生爱上生物课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下,语文是一块交流情感的天地,我觉得从课外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既可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又让学生在受到美文熏陶的同时获得人文教育。最近,我上了一节研讨课——《爱的回音壁》,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上这节课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转眼间,来到附小已有五年了。曾经意气风发.对未来抱有美好期望的我,现在多了一分踏实与坚定。初为人师时,一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油然而生,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学生教好;可现实和预想大相径庭,我觉得“浅显”的知识在学生那里却很难理解;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课上学生乱成一片;每天都有等待批改的作业;时不时有上课开小差的学生……累人累心,是初为人师时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上课前。忽听一位教师反映学生对我的评价:学生都说历史老师讲课很生动.讲起课来眉眼都会说话。听后,我嘴上虽说“我这小眼也会说话?学生太抬举我了。”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我喜滋滋地走进了课堂。这节讲的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由于学生对我的肯定,整节课.从语气到声调、从板书到表情、从手势到眼神,我都将我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至。从学生会心的微笑、流利的回答.我知道这节课很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