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测试题高考化,是目前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试卷结构考题类型到考题数量(或曰知识点)无不上演着与高考试题“惊人相似的一幕”。高考考了对联,于是从高一到高三,从小考到大考,全都齐刷刷地考上了对对联,也不管这种题型是否适合学生作答;高考考的是话题作文,于是从高一到高三从平时写作到考场作文,统统是“话题”,什么文体训练、规范训练都不要了。高考是个指挥捧,高考试题是风向标;高考试题变化了,高一、高二的语文考试则也紧跟其后而变。我并不反对检测试题向高考看齐,但检测试题过于注重高考试题的“形”而忽略了高考试题的“神”,的确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不少地区考了对联,仅仅2004年就有八份高考语文试卷考了对联。因此,对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崔玉华 《山东教育》2004,(29):24-25
“哇噻,考对联啦!”失意的考生如此遗憾地叹息,得意的考生也如此忘情地欢呼——怛无沦是叹息还是欢呼.2004年的高考语文试题设计了对联的考查已是既成的事实,而且必将成为一种明确的导向,引导以后的高中师生对于对联加以探讨、研究和训练。  相似文献   

4.
2004年高考,全国15套语文试题中,有8套考了对联,其中7道要求对出下联,1道要求写出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如果考虑到使用这8套试卷的省份的话,则全国仅有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和重庆7个省市未考对联题,可见覆盖面之广。再从媒体披露的答卷情况来看,得分不够理想。特别是广东卷,据2004年6月23日《南方都市报》披露,“对联题全省没有出现一个绝佳的对子,一些得5分(满分6分)或者6分的都只是不太严谨或不够精彩的‘宽对’”,“得0分的比比皆是”。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不认真关注对联题。上海卷考查对联的特点,此题不复杂,不赘…  相似文献   

5.
2011年安徽省高考数学学科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感受到数学试题较难,而"难的原因"考生归结为:题型变化太大,平时训练的题型"套不上";解答题的知识排列顺序不按"常规出牌";知识点"考偏"了,平时重点训练的知识点没有考,而平时不考的的知识点反而考了.我们认真研究了考生的这些"原因",整理出了与这些原因对应的"难题"是文科的(8)、(9)、(10)、(15)、(17)、  相似文献   

6.
2004年高考,全国15套语文试题中,有8套考了对联,其中7道要求对出下联,1道要求写出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如果考虑到使用这8套试卷的省份的话,则全国仅有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和重庆7个省市未弩对联题,可见覆盖面之广。再从媒体披露的答卷情况来看,得分不够理想。特别是广东卷,据2004年6月23日《南方都市报》披露,  相似文献   

7.
一、对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的总体分析 2006年全国高考英语学科共有19套试卷(其中全国卷3套,自主命题省市卷共16套),这些试题基本上体现了教育部对高考提出的"两个有利"的要求:一是有利于高校选择拔优秀学生;二是有利于中学的教学,达到"以考促改,以考促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初高中课本中,有这样三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邓拓《事事关心》)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这三副对联被编成了1991年的高考试题:一是考引用这些对联的课文作者,二是判别上述对联在文中的用意。这是对联首次作为考试的内容。如果说,1991年高考考三副对联重在记忆与语言文字理解运用,那么,1992年的两份高考卷的两道题目.就包含了更为广博的知识,没有一定知识…  相似文献   

9.
刘小忠 《新高考》2011,(10):19-20
2011年高考全国17套语文卷,除上海卷与福建卷没有考查病句外,其余各卷都有对病句的考查。有的考病句辨析,分值3分;有的考病句修改,分值4分。考病句辨析的,除了湖南卷的题干是选"有语病的"外,其余12套的题干都是选"没有语病的"。考病句  相似文献   

10.
教过高中毕业班的教师都知道,高考复习进入到高三下学期,各学科考试次数明显增多,除了月考、模拟考等大型考试,更多的是周考及三天两头的套题训练等小考。语文-—哒一高考分值占大头的学科自然难于幸免。  相似文献   

11.
一、07高考语音题回眸1、考题覆盖:近几年随着高考语文客观题数目的压缩,语音题和字形题常常是"二考一"。07年高考语文18套试题除全国Ⅰ卷、海南宁夏卷、北京卷、上海卷、  相似文献   

12.
写作对联是旧学的必修课,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生虽没做要求,但是,对偶、对仗修辞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并且要求能准确、熟练运用。一些地方教材编有对联欣赏的内容,有些省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填写对联的题型,高考考对联题很常见,一些教师会自觉地让高中学生提前感受一下此类题。另外,对联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学生都会从小就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喜欢上这种练习。  相似文献   

13.
写作对联是旧学的必修课,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生虽没做要求,但是,对偶、对仗修辞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并且要求能准确、熟练运用。一些地方教材编有对联欣赏的内容,有些省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填写对联的题型,高考考对联题很常见,一些教师会自觉地让高中学生提前感受一下此类题。另外,对联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学生都会从小就受到不同程度的,陶,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喜欢上这种练习。  相似文献   

14.
高考前,各类学校的语文试卷可谓铺天盖地,每周都有好几套,什么周练、月考、模考、仿真、押题,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很多套有"猜题"形式,领导说,谁猜中了题目,奖多少多少;同事说,谁谁猜题很准。猜题真的很准吗?真的有效吗?  相似文献   

15.
钱士宽 《学语文》2004,(6):30-31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对联题很多 ,高考要求考生对对联 ,今年还是第一次。包括全国卷和自主命题卷在内 ,今年共有8份高考语文试卷考了对联。上海卷题型较为特别 (把对联与古诗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对联内容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 ) ,广东卷对联内容较为新鲜 (岭南水果入联富有地方气息 )。其他6份试卷题型都较单一 (上联对下联 ) ,内容也较简易 (多数联句属于春联 )。考生如果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文化素养 ,关心生活 ,注意观察积累 ,对出下联 ,应当不会太困难。试以广东卷对联题为例。上联 :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可对的句子很多 ,如“鹿茸…  相似文献   

16.
作为"指挥棒"的高考,考作文,已经连续6年采取话题作文的形式了。这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少老师为了对付高考,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用话题作文去训练学生。就我市而言,许多学校从初中就开始进行话题作文的训练,因为中考命题与高考接轨。高中从高一开始,话题作文更是大行其道。这看是循着高考思路进行教学,殊不知正陷入了一个误区,致使产生了不少弊端。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率先进入新课改的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区首次进行了新高考。广东、山东两省自主命题,宁夏、海南使用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这三套"课标卷",都出现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规定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其中宁琼卷考的是传记《叶圣陶在四川》,广东卷考的是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山东卷考的是新闻《梦碎雅典》。这些文体的出现,体现了高考与选修课程的呼应,以及对实用类文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聚焦: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一体四层四翼"新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和高考复习的指南针,它涵盖了考查目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一体"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明确了考查的目的。"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内容中的提炼,明确了考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闪亮登场,并获得了一致好评。然而七套涉及对联的高考试卷如出一辙,都采用了给出上联要求对出下联的命题方式,这未免过于单一。近一年来,历经各地高考命题专家的潜心摸索,对联考查题型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现撮举十种变式,作一简述,以期能为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高考、中考,有些考生由于临场过度紧张,以致影响成绩,考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为了使临场的考生很快镇静下来,我们根据我国传统的静气功、按摩锻炼法,并综合了日本的超觉静思训练和苏联、保加利亚等国的自我暗示训练,编制了一套“考场镇静操”,包括三节,三分钟做完,效果显著,绝大多数考生反映很好。做操的时间不论是高考、中考,还是其他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