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啊”有两种用法,在句头作叹词用和在句尾作语气助词用。作语气助词时,它的读音随着前面音节韵母的末尾音素的不同而发生音变,这种变化属于语流音变。汉字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在教学中,发现当前普遍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在处理语气助词啊的语音问题上存在着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情况,如不加以规范,势必引起师生在普通话语音知识认知上的混乱,影响初中学生语调的培养,不利于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在给师专大一学生讲授语气助词啊的音变这一节时,笔者曾以下面一段对话导入新课,学生的朗读情况令人堪忧。对话如下,括号内为啊的正确音变。  相似文献   

2.
经常接到中小学老师的来信,谈到语气助词“啊、呀、哇、哪”的用法不容易区分,教材上也出现用法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同一本教材中就有“好哇”、“好啊”两种写法;在有的作家的同一篇作品里,也存在用法自相矛盾的情况。因此,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楚。 “啊”有叹词和语气助词两种用法。例如: 啊,这孩子真聪明啊!前一个是叹词,后一个是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啊”,由于受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看了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99.1)上陈永林同志的《这些“啊”字还是改的好》一文,笔者不敢苟同.也想借此谈几点个人拙见.第一,“啊”字音变必要性不大.现在许多有关汉语语音的书中都非常郑重其事地把语气词“啊”的音变现象详细罗列陈述.例如: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一书列出了“啊”的音变表:  相似文献   

4.
语气词“啊”发音时往往受前字读音的影响而产生音变,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朗读或说话时,音变的正确率很低。提高语气词“啊”变读的正确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有所提示;将“啊”的音变结果用相应的文字书写出来;逐步渗透音变知识;加强口语教学,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目标 ,有必要掌握“啊”字的变调和音变规律。一、“啊”字变调“啊”字在句首时作叹词 ,声调有如下几种变化 :1.表示惊异赞叹读一声。如 :“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 !”2 .表示追问读二声。如 :“啊 ?你说什么呀 ?”3.表示惊疑读三声。如 :“啊 ,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 ?”4 .表示应答的、明白过来的读四声。(1)表示应诺。 (音较短 )如 :“啊 ,好吧 ,我就去。”(2 )表示明白过来。 (音较长 )如 :“啊 !原来就是找个树杈 ,挺简单 ,我会了。”二、“啊”字的音变“啊”字在句…  相似文献   

6.
“啊”附着在句子的末尾是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不同的语气。表达的语气不同,句末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如:①你对这件事到底有什么看法啊?②郊外的景色真美啊!③是啊。我找着了他,在一家小茶馆里④爸爸、妈妈,雪大路滑,当心啊!⑤老王,别老提这件事啊。这里的‘啊”(有写作‘呵”或‘啊”,或依连音变读规律写作“呀、哇、哪”),在例①中是疑问语气,用问号来表达;例②中是感叹语气,用感叹号表示;例③是陈述语气,用句号表示;例④⑤是祈使语气,前者因感情强烈用感叹号表达,后者因语气舒缓,用句号表…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2007,(7):124-124
怎样读《桂林山水》里的“啊” 有些老师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啊”一律读成“a”,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怎样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呢?这要从“啊”的音变说起。  相似文献   

8.
语气词"啊"的音变及其用字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同化增音和异化增音的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应重新整理为8种,现代汉语教材认为,“啊”根据音变应分别写作“啊,呀,哇,哪”,但实际上几乎无人能真正分清它们的写法,因此长期以来“啊”的音变用字一直处于混乱状况,结束这种混乱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律统写为“啊”。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时,把“啊”字读成“a”的情况经常出现。如:“他力气真大啊”等。,其实,用在句子末尾的语气助词“啊”因受其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读音已发生了变化,不宜笼统  相似文献   

10.
“啊”字在句末或句中与前一音节连读时,受前一音节尾音的影响,读音随之产生了变化。“啊”的音变规律是:  相似文献   

11.
轻声是汉语最常见的一种音变现象,是普通话测试必考内容之一。通过对参加普通话测试的37名学生问卷调查,发现轻声字的误读现象十分严重。在统计的基础上把这些错误进行分类,探讨造成这种误读现象的原因,为了更好地掌握轻声字的发音,提出学好普通话轻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描写语言事实入手,按“小三角”的研究思路,从结构成分,语义类型,语用价值三个角度对“不X不Y”结构,作了较全面的考察,从结构成分来看,能够嵌入“不X不Y”结构的“X、Y”一般是单音节,也有双音节乃至多音节,“不X不Y”结构构成两个停顿,两个停顿前后之前表并列,表因果或表假设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主要探讨甘肃靖远方言中后字非儿化韵的两字组连续变调及其规律。附带指出靖远方言的轻声有两类: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两字组变调从“重重型”和“重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有四种变调类型,变调三个:211调、31调、55调。变调主要跟今音的语音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着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语音混杂的现象,“混杂式”英语语音问题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了解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语调、单词重音、单词读音和节奏速度方面的典型差异,建立正确的语音观念,注重教材选择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是克服“混杂式”英语语音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多音字在日语中的发音主要是通过统一音读、区分训读来完成的。音读用来表示字的读音,训读用来表示字的含义和词性。与汉语不同,多音字在日语中的音读发音基本统一到同一个音,一方面是为了文字的简便认读,采取的人为的统一,另一方面,是汉语的语韵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广韵》中反切声相同或相通、韵同、调不同的异读字共1694字,本文对这些字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平上去入四声之间的相转证明了古有四声别义;第二,我们推测,《广韵》异读中平去相转但又不辨义的字可能与方言有关;第三,浊上变去,这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揭示了《广韵》中包含有时音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文山方言语气词“啦”在实际言语活动中,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构成重叠式,还可以在其后加另一语气词“嘛”。它往往出现在问答句中,常见的格式有两种:1.是+啦。2.格是+啦。本文试图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这两类格式中“啦”的语法意义和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8.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19.
运用EDS符号注音的课堂语音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采用符号注音的方法来标注单词发音,使学生将单词拼写和单词发音的背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实践结果为:实验班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英语口语水平出现了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提高。此结果证明:采用符号注音的方法的确有助于提高学生单词发音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其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校园中使用较广的称谓语“老大”加以研究,根据其使用情况分为不定称和定称两大类,并归纳出使用“老大”需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即亲密原则、尊重原则以及幽默原则,最后从发音、构词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揭示了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