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月20日下午,新疆新闻界与企业界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迎春联谊会。几十名新疆企业界有名的“老板”,兴致勃勃地在这里同自治区新闻单位和中央驻疆新闻机构的负责人亲切交谈。吐鲁番百货站总经理谢钟绍在会上发言说:“新闻界是沟通企业与社会的桥梁。企业的活动,离不开新闻宣传,企业的困难,更需要新闻界如实反映,使社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向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界和新闻界全体同志表示感谢。他认为企业界与新闻界的交流很重要,希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文学是两门不同的社会科学,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很清楚的事,但是由干两者有某些共同的特性,在运用文字表达和相互借鉴写作方法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随着事物的发展,有关新闻与文学的理论问题乃至实践问题便出现了种种观点。 几年前有些地方的报纸发表某一类型的文章,标为“新闻文学”,引起新闻界的讨论。多数人认为“新闻文学”的出现顺应了新闻改革的潮流,是新闻与文学“联姻”的好形式,可谓新闻苑里的  相似文献   

3.
有些心直口快的人,常给人提出一句古老的忠告:“别让人家当枪使。”也许这话多少有点劝人明哲保身的意思,但我理解,它更主要的还是提醒那些涉世未深或遇事欠思考的人们,要多动动脑筋,以免受骗上当。如此说来,这话还是一句好话。 联想到近年来新闻界与企业界的某些联谊活动,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前面的那句忠告。凭心而论,宣传企业的成功之道,宣传企业的名牌产品,宣传企业家的经营方略,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无可厚非。可令人不安的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某些媒体、某些新闻同行在得着点小恩小惠之后,便不分青红皂白地为某些产品大肆叫好,不辨是非曲直地为某些“企业家”涂脂抹粉。到头来,某些产品坑了消费者,某些“企业家”现出了蛀虫的原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情形屡试不爽:当内地人还在为某些有违传统的新鲜事儿属性如何、可行与否争论不休时,“广东佬”已然不声不响地干了起来。 于是,便有了“南快北慢”的差别。 新闻界同仁由此达成共识:有机会多去广东走走,不为别的,听听潮,开开眼界。  相似文献   

5.
中性报道近年来在新闻界很时髦。记者笔下有“中性报道”,编辑笔下有“中性处理”,到版面上,就成了“中性标题”、“中性语言”。总之,人们常常挖空心思做中性文章。有人把新闻界的这一“伟大创造”叫做“玩中性”。中国人历来十分看重这个“中”字。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成了处人处事的最高准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不过真正做起来很  相似文献   

6.
一些学生在闹事中,提出了“争取新闻自由”的口号。开始,颇觉纳闷:与新闻事业很少接触的青年学生,为什么对“新闻自由”如此热衷?细细思察,此乃事出有因。近年来,新闻界有的人对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持有异议;有的热衷于揭露黑暗面;还有的大声疾呼“要争取新闻自由”。可见,那些天真的同学们只是跟着新闻界某些人叫喊而已。近代新闻事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社会集团、政党、阶级、政府实现自己政治目标或  相似文献   

7.
善捉“刺猬”的人──记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詹国枢张熠,王炳尧近年来,一个人的名字在新闻界、企业界和经济界越叫越响。有人专门收集他的文章;有人称他是“经济学家”“物价专家”;中央党校把创始的数篇文章纳入高级干部的学习材料;李瑞环同志看了他参与采写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收到《新闻界》编辑部寄来的《新闻界》,那份喜悦甭提有多爽了。局望同志争相传阅,末了都说:《新闻界》是行家里手的精言妙论,对写稿子大有益处。原来,大家根本不知道还有个《新离界》,“笔杆子”们如凿壁借光。《新闻界》是我为《巴中日报》“我与巴中日报”征文写稿获奖所得的赠品。我细细品味,足然我们与《新闻界》编辑部远隔重山,但这本杂志却启导我们习文悟性,帮助我们走近新闻。得到《新闻界界》就等于觅到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帅。以前,写搞也得过一些馈赠,此类馈赠还是头一遭,我想对业余作者进行这样的“输血”,恐怕…  相似文献   

9.
“观众朋友,您好!这儿是深圳火车站,我们上海电视台报道组一行四人,烟花三月下深圳,主要是报道珠海、深圳等经济特区,以及广东全省的改革开放的最新进展……”当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刘剑手持话筒,在4月27日的荧屏上说这番话时,《来自广东的报道》八集电视专题片奉献给了广大观众。每天一集,每集仅4—5分钟的广东报道,犹如投石下河,激起了层层波澜,把曾经以“老大”自居的上海人从沉睡中惊醒!议论、反思、感叹,从四面八方涌来。反馈:咀嚼苦涩后的甘甜上海海虹宾馆,“来自广东的报道”观后座谈会开得热烈。参加座谈会的新闻界、企业界人士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这个词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没出现过,是我国新闻界某些人的“创造”,指向被报道者收取报酬的广告宣传性新闻,即“收费新闻”。1984年前后,我国个别新闻单位出现了把广告编写成新闻发表以取得广告客户钱的做法,当时叫做“广告新闻”。对此,我国新闻界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1987年11月颁布的《广告管理条  相似文献   

11.
“打假”莫忘新闻界莫云眼下,说多少谎,得多少奖的风气大有向新闻界蔓延的势头。一些“水分”颇大的稿件在新闻界的陆续“亮相”,使人民群众逐步对这块“净土”失去了信任。有的通讯员为了迎合某些领导者的心意,肆意歪曲事实,为本单位涂粉浓装;有些记者吃了单位的嘴...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光明日报规模空前的读者月活动,以其“办报须臾不能离开读者”、“报纸办得好坏只能由读者来检验”的宗旨,为今天改革中的中国新闻界留下了一点宝贵的启示。从4月30日的“掬至诚,以告读者”,到5月31日“密切联系读者,深化新闻改革”的总结,短短31天中,光明日报的《读者之声》专栏共收到来信数千封,读者专线电话的铃声响过上千次。十几位长年订阅《光明》的老读者被请到报社座谈、参观;一批知名学者、专家为报纸题字赠言;由部分新闻界、文艺界、企业界领导人作评委的“光明日报好新闻评选”,有26000余名读者热情投票。最多的一天,紧张忙碌的计票组竟收到投票信2388封!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人问我,作为一个编辑,你最近对新闻写作方面有什么想法? 我将不假思索地回答:首先拿出合格品来。何以如此?且听我道出几条理由。“质量品种效益年”和新闻界 1991年,我国的第一个“质量品种效益年”,新闻界在宣传上卖了很大力气。但是有一件事新闻界同仁似有同感,更需要开展一个“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恐怕是新闻界自己。新闻稿件“市场”,供大于求,可以说是绝对的“买方市场”。这一点有目共睹。通讯员的稿件难上,记者的稿件也难上。按理说这种市场环境是有利于促进新闻作品质量的提高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种压力的正效应并不明显。一些人宁可用很大的气力去推销劣质品,而不愿意把这些力气花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于是,推来选去,常常只能用一篇相对好一  相似文献   

14.
“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这是旧社会常见的一种风气。可是,我们新闻界也有人沾染了这一庸俗作风。有些人以报纸“具有商品属性”为借口,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抢新闻、争广告、夺发行。他们对“老一辈”不尊重,对“同一辈”不服气,对“新一辈”看不起。难怪有人谈起新闻界的某些人士叹之曰:八月十五吃饺子——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前,报刊正在加强对法制的宣传。但是新闻界的同事是否都已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是否都坚信我们国家可以实现“法治”?对这些问题,不是仅用一个“是”字或一个“否”字所能准确地回答得了的,因为现实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人对有我们国家实现“法治”的信心不很坚定,他们一遇到某个领导人执法犯法或者以权压法,就形而上学地认为“权大于法”的现状不可能改变,于是自已干了违法事也毫不在乎,说什么:“高干也不守法,我们卒娃子算个啥!”于是,他们接受犯罪分子的贿赂,变  相似文献   

16.
“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这是旧社会常见的一种风气。可是,我们新闻界也有人沾染了这一庸俗作风。有些人以报纸“具有商品属性”为借口,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抢新闻、争广告、夺发行。他们对“老一辈”不尊重,对“同一辈”不服气,对“新一辈”看不起。难怪有人谈起新闻界的某些人士叹之曰:八月十五吃饺子——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7.
展江 《青年记者》2007,(8):12-12
这些年来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诱发了新闻界某些人“新闻寻租”的欲望;但是,新闻界腐败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媒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来的管理制度缺陷。其中,报社驻各地记站,成了这种缺陷的集大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秦友苏 《传媒》2001,(7):50-51
这家杂志社的朋友对我说“你就再写一篇吧!”随后赠送一些令人感动的鼓励的话语,使我这个提起笔来就不知怎么写的人也就咬住了牙:“写吧!”本来,用文字倾吐一下我与新闻界朋友们的友情,也是我的一个常有的念头。 前几个月里,就有记者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管”他们了,并直言道:“人家说是你自己不  相似文献   

19.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农民兄弟照例是按四时八节过日子。于是有人便以此取笑新闻界,对新闻媒介那种“应时应景报道”啧有微词,讥“为新闻四季歌”,倡言废除。  相似文献   

20.
时下,“贵族”、“极品”成了时髦名词,播之于人口,见之于五颜六色的各 种广告,冲击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心理和市场。 君不见,豪华商场、美食城、高级宾馆……,使本就拥挤的城市显得更 加喧嚷。高级轿车、高档服装、烊烟洋酒……,成了众人追逐的现代“摩登”。这些,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中国人富得流油了。 中国人真的富得流油了吗? 畸形的“时尚” 即使你走到那些吃国家财政补贴的山区穷县,也能见到几家“卡拉OK”厅、美容美发厅,也一样的为灯红酒绿、笙歌贯耳。配合着这一“时尚”的,是大吃大喝后满桌的剩鱼剩肉;庆典活动后成车的礼品,社交场合的烫金名片,无一不显示着某些人的富有和“气派”。一些人的腰包充盈了,当一个“贵族”的欲望也膨胀起来了。于是,近万元一瓶的洋酒,上万元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