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逆反心理是一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它具有双重性,既有理智性的逆反,又有非理智性的逆反.作为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善待学生,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一、在沟通交流中求化解 化解的前提是知情,只有详知内情,才能把握学生的现实心态,了解他们希望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应与学生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化解其逆反心理.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的是他人的赞赏与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差生的自尊心甚至更强,一旦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则很容易出现逆反行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扮黑脸,应改变教育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或表扬,然后再指出错误之处,提出希望,这样学生会很高兴地接受,这种沟通方式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在当前小学生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有部分孩子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要求我怎样,我偏不这样。这样最容易引起教育者的恼火,而教育者越恼火,对孩子越发训斥,这样使孩子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孩子与其之间的关系,以至离家出走,离校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出发,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逐渐成熟,相伴随的是孩子有了这样的观念--逐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大人.随着这种成人感的产生,儿童一方面更加自觉地希望参加成人活动,另一方面也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教育者如果继续把儿童当做小孩子,就会让儿童产生不满情绪,表现出来,就是逆反.对这种状态下的孩子应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教育学生时,最忌讳的是“高大空”的说教式教育。教育学生,最怕的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最大障碍。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形象欠佳,缺乏感召力,自身不正,焉能正人?二是教育内容不实,夸夸其谈甚至不对题,缺乏说服力,易产生抵触情绪:三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吸引力;四是教育知识肤浅缺乏新意,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孩子自主,自由意识很强,接受的外界信息纷杂,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叛逆心理明显,正确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意识,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寻学生叛逆心理根源,耐心教导,运用行之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育批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凡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验:原本乖巧、听话、易于调教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变得不那么驯顺了。你要他干这,他偏要干那,你要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对大人的教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较多,教师应注重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正常健康发展中的心理现象,其指向性既包括正确方向,也包括错误方向。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的逆反心理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生心理问题时常困扰着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是无数专家学者经常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调查,逆反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不仅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对小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小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形成了一些预防方法和疏导策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很多家长、教师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束手无策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施教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考验和打击,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看法、危害及寻找积极有效的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生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和学校教育效果,同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小学生处于心理成长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正确疏导学生逆反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牟东芳 《广西教育》2014,(29):65-65
正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学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犹如缺乏浇灌的娇嫩花朵,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真诚呵护。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  相似文献   

17.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阶段,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且给出了四种转化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以期让中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李富喜 《学周刊C版》2010,(11):144-144
逆反心理,就是学生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反面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表现出来强烈抵触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的具体表现为:你有千条纪,我有老主意;任你苦口婆心,我却两耳不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逆反心理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教育带来负面作用,通常使教师一筹莫展。如何调适学生逆反心理,略述己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生活阅历的增加,其心理也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在感知、认识和接受事物时带有一种相反的反应情绪.  相似文献   

20.
周小翔 《考试周刊》2010,(16):199-200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当代大学生虽未进入社会,但却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然而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距离,表现出一种不适应,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焦灼状态,因此大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待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现实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