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书面语言的训练,常常淡化了口语表达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种体会。一、提供一个话题,让学生争议在课堂上或在课余活动中,我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特别感兴趣,也能引起他们  相似文献   

2.
"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生活!"教育家杜威这样说过.确实,孩子的童年多半是在学校里度过.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让他们快乐地学习语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以为,应该给学生精心营造一个有情有趣的语文课堂,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尽情地徜徉其中,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堂是他们最幸福、最快乐、最留恋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汪风林 《学语文》2011,(5):58-58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一个费神却收效甚微的工作.语文界的泰斗张志公先生也曾发出“作文教育向来被誉为我们语文教育的老大难”的感慨。我认为,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情感空间,让他们敢于表达和书写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让他们走进作文世界,亲近作文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其实,小学生是最喜欢表达的,但由于我们的作文给了学生们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规范和要求,使得他们的童真不敢释放了,他们的童言变得谨慎了。要真正治好学生的"作文恐惧症",关键是要让他们有话敢说,有话可写。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给学生以自由表达的机会,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要让学生知道,作文就是"我口抒我心,我  相似文献   

5.
刘丽新 《学周刊C版》2010,(6):167-168
听人教社的顾之川教授的报告,我记下了这样的几句话:“新课改就是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这就是说新课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一个学期以来,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也体会到了语文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变化,看到了新的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的活力,但透过纷繁的课改实践,回眸一学期的课改过程,我觉得语文新课改仍需反思。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理应关注儿童的言语意识和言语能力。从言语生命潜质来说,每一个儿童都是天才。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促进儿童主体的言语觉醒,让他们获得自己的言语自觉和自信。1.自我言语的觉醒,让儿童的习作映射童年的自由。周一贯老先生说:"我手写我口,童年谈童心。"教师要努力养护好儿童言说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有话想说。我班有一本《每日小记》,让学生记录每天最值得珍藏的事情,我只要求学生写三五行,让他们觉得这不是一项作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生不断成长的时候,语文教学学科承担着给学生文化知识和语文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语文知识和能力,更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品行和伟大的人格。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紧密抓牢学生的德育教育,时刻不能放松对他们的品行培养,要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优良人格,让学生成为品德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8.
陈全田 《成才之路》2011,(11):31-31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发现他们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等,让他们的思维空间不断有新的开拓。这样,语文教学的效果才能卓有成效。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利天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做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塑造高素质的人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线,发展为主旨来实施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送去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打开知识的大门,自己去寻宝,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迷雾时适时点拨,略加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拿”知识,而不是教师在灌知识、给知识。  相似文献   

10.
张建平给李镇西的信镇西先生: 你好! 最近,和你就语文教学的一些问题交换看法时,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 我们语文教师对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有许多颇为精当的比喻。这些角色定位既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教育思想,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教学方式。下面,我想选择两种角色定位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其一,语文教师应该像导游,教学过程应当重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读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这是一种尊重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发展的一个小小的阶段,而堵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他们语义能力终生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是在学生主动学习中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自主地寻找他们认为美的素材,让他们对美有一个自我完整的审视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源,让学生在丰富的大千世界中主动发现美。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人教版教材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感悟语文的美。  相似文献   

13.
魅力天津     
《天津教育》2014,(23):119-120
天津市红桥区跃进里小学语文教师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愿做阳光,给他们以温暖;我愿做雨露,给他们以滋润;我愿做土壤,给他们以勃勃生机。 ●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发展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推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感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因此我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放在课堂上,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5.
张晶 《成才之路》2011,(21):94-I0023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意味着以人为主体性的主导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域,以人为本的自然栽体。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自己很少有自主权。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参与,把主动的权利交给他们,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翱翔,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教学的实施和推广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教师的我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特权,学生才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思考,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科书,让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7.
正迎来了六月的"考试季",又送走了一批毕业的学生。看着毕业照上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我再一次问自己:"三年了,我给了我的学生什么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教给他们语文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应对考试的解题能力,可是,我总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读几篇课文,做几张卷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计,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让同学们离开学校之后,还能保持阅读的兴趣,具有纯正的  相似文献   

18.
杨清华 《成才之路》2010,(21):46-46
一、激起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朗读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朗读兴趣也被激起。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所体会到的也仅仅是一点点,但我相信,作为一名认真的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利用日记或者是周记让学生吐露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成为朋友,并且自己以身作则,我想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应该会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地球.”我也力图给学生——我的“阿基米德”们一个支点,让学生“撬动”课本.低年级儿童毕竟受其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的影响,他们对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知识、情意、方法的理解难以到位.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如何在学生前方的适当位置作有效的引领呢?本文就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运用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重组教材,变式呈示,为学生打开一个“攻城略地”的突破口和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