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襄阳耆旧记》为东晋习凿齿所著,在语言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经过调查发现,判断句在《襄阳耆旧记》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总的来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仍然是上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无系词的判断句”占据一定的优势;也承袭了上古汉语中的以“为”表示判断的非名词性谓语判断句;由系词“是”表示判断的判断句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复杂化。这些情况表明,《襄阳耆旧记》的判断句正处在从上古汉语判断句向近代汉语判断句演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代表北方语言特色的重要文献。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形式、结构成分、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水经注》的“是”字判断句进行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它继承了上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语法特征,另一方面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是”字判断句的鲜明特色,反映了它在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4.
所谓判断句,是指那些用来判断主语的类属和性质的一类句子。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来联系判断宾语,上古汉语则不然,而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直接对主语作出判断。由上古的判断句到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其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1.1〕上古汉语的判断句,往往在主后后用助词“者”提示并兼表顿宕语气,在名词(包括名词性词组)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句,表陈述语气。这样,“者”与“也”相  相似文献   

5.
关于虚词“非”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判断句中的“非”字,一般认为是否定副词,个别认为是系词;词义一般认为应解释为“不是”,个别以为应解释为“不”;语译则一致为“不是”。本文从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结构形式入手分析,认为“非”字确属否定副词,但其词义只能解释为“不”;习惯解释为“不是”,是由于忽略了上古判断句基本结构形式体现出来的结构意义“是”、并把它强加给“非”字所致。  相似文献   

6.
文章拟从中古佛经《贤愚经》作为汉语判断句研究的选材原因和意义开始论述,同时结合其他的上古时期的语料、同期的中土语料及后期的近代汉语语料进行总体的一个比较。试图寻找出判断句在汉语史发展历史中的一个变化规律。文章主要是对中古汉语的佛经语料的判断句进行研究。揭示在整个汉语语法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文章重在对这些语料的选择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中的判断句研究董德志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冶古今词汇与句法于一炉,而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情况”①,对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其判断句的调查分析,试图说明当时判断句的一些特点.一我在这...  相似文献   

8.
判断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型,从上古到近现代,判断句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近代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期,一些语法现象都得到了发展,判断句正是其中之一。所以,了解判断句在近代的发展,有助于对古代和现代的判断句式的发展、演变有个明确的脉络,从而对判断句也有个全面详细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刘捷 《怀化师专学报》1997,16(2):173-174
判断语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古今汉语中的判断旬的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些不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要用判断词,而古汉语判断句的一叶、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上古书面语写作的各类作品中的语言。所谓句式,就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古汉语的句式基本上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也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这一格式组织的。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语言的发展,加之文言与当时流行的口语也未尽相同,所以有些情况与今不同。现着重论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大量的判断句式,但两者的表达方法是不一样的。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而古…  相似文献   

11.
魏晋六朝时期小说中的判断句仍以无系词判断句为主,与此同时上古汉语中通常被用作指示代词的“是”在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中已经被广泛地用作系词。但种种迹象表明,“是”的系词用法在此时还没有发展成熟,只是为“是”最终演变为系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董秀芳 《中国语文》2012,(4):356-366,384
本文分析了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语篇结构,认为联系语篇结构才能更好地分析一些虚词的功能,指出议论语篇中常见的"夫"和"今"可以分析为话语标记,"夫"主要用于引入说话人或文本作者的观点,作为议论的前提;"今"主要用于引入事实,这个事实往往是需要加以议论的论题。"夫"和"今"的功能都与语篇结构密切相关。本文还分析了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一些常见特点,包括链式话题结构的使用、比叙述文体更多地使用排比句、使用某些特定的虚词等。  相似文献   

13.
论《金瓶梅词话》的判断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金瓶梅词话》的判断句许仰民,韩伟判断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它存在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中,只是结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而《金瓶梅词话》 ̄①以下简称《词话》)的判断句却带有鲜明的近代汉语的时代特点。一《词话》的判断句,从其谓语构成来观察,可分...  相似文献   

14.
东汉是汉语语法从上古到中古发展的重要阶段,《论衡》中的疑问代词"谁"既有对先秦汉语中"谁"的句法功能的继承,也有某些功能的扩展和演变,还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择其要者:(一)"谁"的句法功能与上古汉语基本一致,主要用作主语,次作宾语和判断句谓语,较少用作定语;(二)"谁"作宾语已基本后置,占"谁"作宾语总数的86%;(三)"谁"不仅可以问人,也可以用于问事物;(四)"谁"用于表选择问的频率和范围都超过了上古时期。  相似文献   

15.
杜诗否定副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杜甫诗否定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杜诗否定副词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一些上古汉语中的否定副词已经消失或正走向衰亡,同时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否定副词.二,同类否定副词在分布上的对立现象已不复存在;三,否定副词的内部分工相当混乱;四,"非 NP"式否定判断句仍占较大优势,新兴的"不是NP"式的使用频率还不高.结论是:杜甫生活的初、中唐时期是中古和近代汉语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过渡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汉语的上限可以提前到唐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以概念场为参照背景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上古汉语中"食"类动词进行分类分析。随后,通过上古汉语"食"类动词与现代汉语"食"类动词的对比,总结上古汉语中"食"类动词词化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东汉是汉语语法从上古到中古发展的重要阶段,《论衡》中的疑问代词"谁"既有对先秦汉语中"谁"的句法功能的继承,也有某些功能的扩展和演变,还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择其要者:(一)"谁"的句法功能与上古汉语基本一致,主要用作主语,次作宾语和判断句谓语,较少用作定语;(二)"谁"作宾语已基本后置,占"谁"作宾语总数的86%;(三)"谁"不仅可以问人,也可以用于问事物;(四)"谁"用于表选择问的频率和范围都超过了上古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佛经译文是比较近口语的。东吴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后秦的鸠摩罗什是汉末到东晋末几个不同阶段的著名佛经翻译大师,他们的译作自然会显露出汉语发展的一些信息。尤其是鸠摩罗什,以他信、达、雅的“新译”在中国佛经翻泽史上树起了一痤宏大的里程碑,而他的《维摩诘经》、《法华经》等著名经典又恰恰是在支谦、竺法护原译本的基础上重译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资料。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认定:“就汉语来说,真正的系词只有一个‘是’字。”“系词在判断句中起经常作用,系词句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的判断句,仍是中古时期的事。”按照《汉语史稿》的分期,支谦、竺法护的译经活动处在上古期到中古期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杜诗否定副词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一些上古汉语中的否定副词已经消失或正走向衰亡,同时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否定副词.二,同类否定副词在分布上的对立现象已不复存在;三,否定副词的内部分工相当混乱;四,“非NP”式否定判断句仍占较大优势,新兴的“不是NP”式的使用频率还不高.对杜诗否定副词所作的历时研究表明:初、中唐时期是中古和近代汉语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过渡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汉语的上限可以提前到唐初.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学习古汉语判断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们只研究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些特点是不够的,还应该将古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相比较,弄清它们的异同及其演变规律。所谓“判断句”,就是用来断定主语和谓语所指的事物是属于同一事物,或者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或事具有某种性质或属于某种类别的句子。古今判断句的含意都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