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潜科学”这一概念是1979年11月由中国学者首次提出的。潜科学是指处于研究过程中的科学,它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性,与发展成熟、为社会公认的科学即“显科学”相对。潜科学包括理论潜科学与应用潜科学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学者们偏重于理论潜科学的研究,忽略了应用潜科学的研究。1992年。作者在潜科学界首次提出了开展应用潜科学研究的问题,并且对应用潜科学的内涵、研究方法等学术问题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为讨论潜科学分析教学思想与大学物理教学的结合,以“卡诺循环”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潜科学分析思想在大学物理课件制作中的指导作用,为推进潜科学分析理念与大学物理教学的结合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电磁学教学中,渗透潜科学意识、潜科学精神、潜科学方法论和潜科学人才观的教育,是创新电磁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个窗口,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对物理学实验进行潜科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物理学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理论的关系,揭示了物理学实验的潜科学特征,并阐释了对物理学实验进行潜科学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次把潜科学用于物理教育,并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构造了潜科学在物理教育中应用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首次系统、全面的探讨了潜科学的科学教育功能;对物理学体系、学派、重大实验,进行潜科学分析,拓宽潜科学研究领域;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科学论争、科学失误的潜科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与升华.将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研究领域,提出潜科学与编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新方向.开设“物理学的潜科学与分析”课程,创立了理论框架,出版了专著,把潜科学用于基础物理学各门课程的教学,更新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在教改实践中独创性地给出一整套把潜科学融入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数学、化学、生物学的教学中推广应用.在研究与实践中,通过对物理学体系、学派、发现、发明、蒙难、论争、实验、成败、伯乐、前沿的潜科学分析,集科学学、科学方法论、科学史、自然辩证法、人才学、逻辑学、社会学等为一体,有机地融于物理教学,开辟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潜科学分析理念出发,探讨了普朗克常数h的物理内涵和测量实验的系统进化过程及其创造性潜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潜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研究领域,对编辑活动进行潜科学分析,可以看出编辑活动的主体、编辑活动的过程、编辑活动的结果,都具有明显的潜科学性质。这一研究活动开辟了编辑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潜科学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大量本学科最前沿或尚在探索研究的潜科学,并把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步骤、办法演示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显科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着力分析潜科学教学法的特点,阐述潜科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手段及价值意义,借以探究潜科学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首次将潜科学引入编辑学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潜科学与编辑学”交叉学科研究的新方向,着重探讨了编辑与学术期刊在科技成果由“潜”到“显”转化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以及编辑应具备的潜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首次对物理学体系进行潜科学分析,探讨了物理学体系的进化过程,分析了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两次大潜变的产生原因、主要阻力、潜变标志、潜变的作用和意义以及物理学各个发展时期的潜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中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开设设计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学体系进行了潜科学分析,指出了在数学进化过程中两次大的潜变,探讨了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两次大潜变产生的原因,主要阻力,潜变标志以及潜变在数学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且研究了数学在各个发展时期的潜科学特征,预见数学既将进入新的潜变期。  相似文献   

13.
将学生赖以生存的"生活世界"作为科学实验和探究的原生资源,以主题形式进行设计,并提出了五个策略,让学生在每天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中探索科学奥秘,体验探究乐趣,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对于科学本质具有精深的理解,并表现出相应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理科教科书的科学本质文本话语影响着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理科教科书科学本质文本话语重建的基本策略有:转变认识角度,重建认识论范式;区别观察和推论,重建跨越性话语;区别定律和理论,重建产生式话语;设计认识论主题,重建认识论话语;设计反思性活动,重建认识论反思性话语。  相似文献   

15.
从改革背景与历程出发,分析了生命科学基础实验课程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课程结构改革的构思:在新构建的实验课程体系中,建立以基础技能素质训练、生化基础素质训练、工程综合素质训练3个实验教学平台。对应3个实验教学平台分别设置了7门独立实验课,即:形态解剖实验、细胞遗传实验、生化技术实验、微生物及组织培养实验、基因操作技术。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实验教学目标,以独立设课为特征的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思维导图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绘制软件XMin,从教师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课堂教学和学生探究、设计实验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简要阐述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及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保障措施、认定程序及检查验收办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and hands-on inquiry environ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lended learning in a popular domain of bio-nanotechnology: the separation of different-sized DNA fragments using gel-electrophoresis, also known as DNA-fingerprinting. Since the latest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in nano- and micro-scale tools are based on molecular movement in electric fields, gel electrophoresis is an excellent model for learning-related concepts and processes. This study employed two environments (a 2D virtual laboratory (VRL) and a hands-on laboratory (HOL)) and documented the benefit of using VRLs to ground students' knowledge construction, before more complex, hands-on investig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explored how the perceptual features of the two learning environments supported students in designing experiments, evaluating data from experimental trials and reasoning for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data came about. Th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esign of blended inquiry-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integrate virtual and hands-on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20.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介绍了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具体措施:一方面通过调整实验的具体内容使验证性实验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同时实行实验结果共享以增加学生的实验信息量;另一方面,实验数据采用计算机处理,减少计算重复工作量,使学生着重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实践表明,能显著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