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的异化和物化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小说《马语者》不但描写"朝圣者"康复的过程,也刻画出了安妮母女精神的回归及其回归的原因。整部小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都市人群精神的思考,蕴含着强烈的生态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度畅销于西方世界的长篇小说《马语者》,并未引起我国文学评论界的强烈反响。人们着眼于安妮与汤姆的婚外恋情而将其视同于早已议论纷纷的《廊桥遗梦》等作品。本文以小说的扉页题词为切入点,认为作品全面揭示了人类世界的基本关系,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传递出"顺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意念。  相似文献   

3.
“爱”是本文的主旋律,笔者对作者细腻的笔触所描写的对弱者的同情、浓浓的亲情、朋友间相互信赖的友情和感人至深、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徐子昂 《文教资料》2014,(23):34-35
电影《马语者》删除了小说原作中的野马意象,取消了主人公汤姆在野马前献身的情节。原作中的野马是动物逻辑的象征,代表了生态极端主义对家庭伦理的僭越。由于野马意象的缺失,电影遮蔽了原作对生态极端主义的否定,破坏了原作生态思想的结构性,难以称为一次成功的改编。  相似文献   

5.
6.
通俗小说《马语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和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共同家园的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责任感,女主人公安妮的心路历程正是深层生态学所提倡的"自我实现"的历程。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重视人与万物的关系,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凸显出深厚的生态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7.
8.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无论是故事内容的选取、故事情节的设置、主题思想的提练,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象征手法的运用,都获得了读者的推崇。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觉醒为主线,大胆、深入地探索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觉醒》不单单具有好的内容,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值得人们一读。  相似文献   

10.
《马语者》[1]是英国当代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成名代表作,它深远的艺术魅力不仅仅来自于作品新颖的题材和独特的构思,更源自于其所阐发出来的浓郁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可谓是继承了欧洲古希腊悲剧中的诸多因素。文章试从生命意识、人的意志与命运的抗争、受难与拯救三个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生态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马语者》中生活在纽约的一家人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和农场中人们和谐的生活状态,并进行对比,指出正是在农场的生活才使得安妮母女俩的关系重归和谐,强调了大自然的治愈力量。  相似文献   

12.
电影《马语者》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生态美学思想不期而遇,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之美。影片所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万物皆有灵的生态美学理念;万物平等的生态美学本质;仁爱的生态美学精神,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美学理想。电影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进而延伸到人与动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从而体现了生态美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影片《马语者》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3.
《觉醒》是十九世纪末关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班于1899年发表的最具争议的一部中篇小说.出版不久即遭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觉醒》开始受到批评家的广泛关注。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采用女权主义视角研究这部作品。近几年,一些美国批评家开始注意《觉醒》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但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文章旨在从自然主义视角探讨《觉醒》的自然环境的自然主义象征,人物性格的自然主义体现,以及故事情节的自然主义发展。这三个方面被完关地交织运用于小说之中,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体现小说主题:主人公徒劳地寻求自我.从而更好地论证小说的自然主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4.
《情爱画廊》、《马语者》选择的是中年女性婚外恋的题材。两部小说都将已婚中年女性仍然对婚外情感和性爱有着强烈的渴望与追求这一课题摆在了社会学家的面前。两部小说意在告诉人们,如何正视这一现象,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对于巩固家庭和婚姻关系,维护妇女的权益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与黑》、《高老头》、《漂亮朋友》三部小说贯穿法国的19世纪,记录了当时法国社会剧变,对之做一种历时观照可以看清这种变迁,并通过借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可以发现在三部小说中所体现的人的异化与拯救。  相似文献   

16.
凯特.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跨越传统伦理观念,刻意将拥有欲望身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性作品的正面形象展示出来。身体意识的苏醒推动女主人公颠覆了男性的注视特权而成为注视的主体,使其试图摆脱父权话语对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蒙敏 《广西教育》2014,(11):117-118
从超验主义解读,《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里埃可以被看做一位超验主义的朝圣者。她热爱自然,理解自然,响应自然,不断地从大自然的神启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渐渐觉醒,发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完成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历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达到人神合一的精神完美境界,得到永远的重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凯特·肖邦在其著作《觉醒》中通过主人公艾琳娜的觉醒全过程的描述来展现作者对女性的身份、婚姻、家庭与自由等方面的思考。艾琳娜觉醒的意义在于她对自我的寻求。为了更好地理解"觉醒"的意义,本文从她觉醒的三个阶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素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5-16,19
艾丽斯.沃克在《紫色》中探讨了黑人女性这一主题。本文在其“妇女主义”的启发下,针对原著中几位女性的人生历程,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回归,女性意识的蔓延和女性意识的超越这几部分解读了黑人女性这个特殊群体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20.
萧伯纳以《变形记》卷十中神话主人公(Pygmalion)的名字为其剧作《卖花女》命名,将神话中复活的雕塑与剧作中改头换面的卖花女联系起来,赋予了剧作幽远的文化内涵,同时其不同于原神话的创新又展现了作者对女性自我塑造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