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的完善,历史考证学的兴起与繁荣,对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逐步迈向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学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也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史学发展的每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原因一定要在对各个方面的状况有了了解后进行。  相似文献   

2.
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民族史学研究是史学史学科的重要分支,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研究经历了起步与发展两个阶段; 在民族史学的综合研究、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理论探索上则反映出研究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民族史观探讨逐步走向深入, 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等积极倾向, 显示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一定程度上讲,历史教育是中国史学的灵魂。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使史学的研究范围得以扩宽,而且能够加深对史学、教育史、思想史的了解,从而将史学的整体发展得以促进。本文通过对古代历史教育的宏观研究及其活动研究的具体阐述,对二十年来中国历史教育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集大成。他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唐代史学理论大家刘知几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经史关系、通史家风、人修史、史家史德的理论认识以及撰述与记注、史义与史法的区别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刘知几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吴怀祺先生在研究中国史学思想史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了中国封建史学二重性的特征。他认为封建史学二重性是真实的历史和虚幻的历史的结合,两者统一在古代典籍中,中国古代多部史书都表现这一特征。认识中国封建史学二重性的特征,重视史学思想的发展,更好地总结中国丰富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学的发展体现在民族性与时代性上,二辩证的结合才能推进史学进步,近代史学从不同方面表明了这一事实,在全球化趋势下,当代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要研究全球化对中国史学、对史学思想产生的影响,还要研究中国民族传统史学遗产在发展当代史学上的重要价值。讨论历史兴衰是历史学的主题,研究历史“势”同样是当代历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究天人之际”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多重考据应当是当代史学考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总结了中国古代历史贵族性的特点,点出了私人著史和官修史书的缺点,通过对古代史学的准确把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史"的定位、史学范围的划分,以及对大的历史背景的注意。同时介绍了历史学的主干--史料的研究方法,在这其中,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思想碰撞下的中国史学过渡时期的探索和矛盾,渗透出梁启超的史学精神和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学有没有历史理论?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提起,从那时起就一直困惑着许多史学工作者.2011年,经过15年努力,我校瞿林东资深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一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关于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系统而深入的回答.该书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全书三卷,130万字,对先秦到清代中叶的中国古代史学做了系统的文献梳理工作,探寻并展示中国古代史学中历史理论发生、发展和繁荣的轨迹.目前所知,这是国内以"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为题的第一部著作,毫无疑问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通读全书,深受教益,特别是书中关于某些问题的讨论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对一些历史理论问题的思考有所进展,篇幅所限,仅撷取两点于下.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它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文明发展的多线论,打破生硬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面,真正走进中国历史资料库,着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具体特征,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瞿林东著《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书探讨了一个事关历史学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史学在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该书梳理了中国古代史学中的相关认识,总结了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道路,阐述了21世纪中国历史学主流形态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体现中国当代史学的民族特征和世界特色等内容。它不仅对于了解中国当代史学具有参考价值,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史学理论的自我认识,是对当代史学理论建设的一大贡献,标志着中国当代史学理论已经具备了鲜明的自觉意识和深沉的入世品格。  相似文献   

13.
人本思想的演进和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为时代的缩影,各代史书的编撰中必然渗透了当时人本思想的流变,暗含撰史者对当世的理解与阐释。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史学要论》是李大钊从事唯物史观教学和研究的最终成果,亦是其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史学要论》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体系完备,博大精深,旨在建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历史科学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史学史上,《史学要论》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史学理论著作,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建立了崭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的近代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在近百年来中国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中占有独特地位,贡献卓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学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形成一套"言之成理"的理论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小到一个字、一个术语或范畴,大到一种言说模式,都传递着古代史学精神。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的形成过程中,经学的影响与子学的渗透较为明显。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散到体系化,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先秦时期是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酝酿期,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成长期,宋元时期是持续发展期,明清时期是成熟期。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产生于古代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它在表述上,言简意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在意蕴上,同一话语在不同时期的含义有差异,甚至一词多义、时代愈后内涵愈丰富;在精神上,它与中国文化的伦理性和资政性血脉相通。当前,史学界普遍认识到重建中国特色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有时不我待之感。在这个熔铸史学话语体系的关键时期,史学工作者需要在坚持中国史学本位的前提下,处理好"今语"与"昔言"、本土与域外的关系,同时从当代史学实践中提炼新的话语,为中国史学理论话语体系增添新的内容,这是新时代赋予史学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良史"现象与"良史"论,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史学的发展,"良史"的内涵逐渐丰富和提升。大致说来,中国古代史学上的"良史"有三种含义:一是指人,即称职的或杰出的史官、史家;二是指书,即那些规范的、严肃的或优秀的历史著作;三是指人们的志向或追求的目标。从"良史之才"到"良史之体",再到"良史之志",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良史"现象和"良史"论给中国史学带来许多实际的创获和理论的启示,给中国史学增添了活力和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注重历史传统的国家 ,而中国同越南是友好邻邦 ,越南在史学上继承了中国史学上的优良传统 ,采用中国古代史书的体裁 ,秉笔直书 ,编撰了大量的历史著作。同时越南史学家结合本国实际 ,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学习、借鉴和发展中国古代历史撰述的优良传统对提高当今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者首先应提高史学修养,发扬古之良史据事直书的求真精神,学习传统史学注重史识的优良传统,吸收古代史书史论的丰富遗产,学习和发展古代历史撰述在遣词造句和编次组织上的优良文风和叙事技巧,做到真实、正确、恰当地表述历史,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确切;同时注重使用传统史学“尚简”笔法,如剪除重复、去掉浮词的做法和“寓论断于序事”的表述方式,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凝练;在确切和凝练基础之上还要重视和借鉴古代历史撰述文史结合的传统,学习历史著作重视有意义细节描写、采用“互见法”组织材料、叙述通俗等写作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生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封建史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史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实事求是地开展对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无疑是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史学界清理了“左”的错误思想,重视了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研究,发表了一些评述资产阶级史学家的史学观点和成就的文章。本文则打算就资产阶级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论著,综合地探讨一下中国无产阶级史学建立前,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理论、成就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理论巨著,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传统,在中国美学和史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历史与文学、为情造文的内容与形式关系、全面总结前人创作经验等三个方面分析评价<文心雕龙>的写作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