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克隆人技术目的看,基础研究性克隆一般不会引起伦理上强烈冲击,治疗性和生殖性克隆则强烈冲击着人类伦理道德。生殖性克隆伦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有损人类的尊严,治疗性克隆伦理问题的核心则是胚胎的权利与道德地位问题。考虑到克隆人技术的真理性和实践性两个层面,以及评判标准的相对性,对该技术进行绝对的善恶评判有失慎重。不过,生命伦理领域制定规范该技术的伦理原则是必须的,其中,知情同意原则理应是一个重要原则,其伦理学依据在于: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相似文献   

2.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查、分析了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密切相关的几个伦理学问题:人胚胎地位的伦理学争议、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伦理学问题、世界各国克隆技术的政策与法规,等等,特别提到了生殖性克隆对社会伦理造成的巨大冲击。结果表明,各国政府普遍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而反对生殖性性克隆(克隆人)的研究。最后论及了一些学者对“克隆人”伦理学问题作出的相关预测。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对克隆人——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声明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类活动。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确保人类的尊严和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4.
现在,关于克隆人的争论聚焦于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上。主流的思想认为克隆人违反了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中的不伤害原则和尊重原则。但这种观点有以偏概全之嫌,对克隆人技术的用途应区别对待,有些会违反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但如果把成熟的克隆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手段用于满足不育夫妇生儿育女的需求,并不会违反这两个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11月 2 5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 (ACT)向全世界宣布 ,他们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这一人类胚胎克隆技术上的突破引来各方关注。虽然ACT公司表示 ,他们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 ,而是为了获得治疗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 ;并声称一旦治疗性克隆研究获得成功 ,就可以利用克隆胚胎所得到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诱导培养成各种目标器官的细胞 ,甚至组织和器官的整体 ,来修复或更换人类各种受损组织、器官 ,造福于人类 ,但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都对克隆人类胚胎所引发的伦理及科学上的问题作了迅速的反应。许多国家政府在表示有限度、有控制地允许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同时 ,对克隆人或人类的生殖性克隆实行或正在实行立法禁止。为了使读者从生物学知识方面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及治疗性克隆研究及时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刊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张红锋、叶希韵两位老师 ,请她们就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政治宣言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根据表决结果,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一项政治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研究。这项宣言还需要得到联合国大会的批准。在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对宣言投了反对票。关于克隆克隆是英文cl one的音译,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分为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两者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在目的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人的生殖性克隆是为了产生一个完整的人——即所谓的“克隆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克隆人”的出现将对现有社会的家庭结构、伦理体系造成巨大冲…  相似文献   

7.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的生殖会带来很多的社会伦理问题,但就克隆技术本身的特点来看,克隆技术可以防止人类的退化、治疗人类很多疾病,所以我们应该以现实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克隆人问题,兴其利而避其害,让这项技术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9.
对克隆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克隆羊出生后,克隆人的问题引起了一阵轰动,大部分人对克隆人持否定态度。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种态度进行了批驳,阐述了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产生的必然性,提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应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因此在克隆人问题上应审慎思考科技发展和传统伦理的关系,在科技和伦理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克隆人是目前科学界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引发了一系列有关自我身份和伦理问题的争论。美国作家洛伊斯·比约德的科幻小说《镜舞》以满含同情的笔调,展现了克隆人的身份悖谬和主体性等问题,表达了对克隆和克隆人的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介绍了生物技术的发展时人类的贡献及产生的负面影响,阐述了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如转基因生物、基因隐私权、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以及试管婴儿等所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物技术引发的新的伦理、道德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人教版生物选修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的内容,笔者在高二年级某班以"转基因技术的利弊"为专题开展了一次对外公开的辩论会,旨在利用辩论会的形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创设课堂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生物学问题的运用等环节,笔者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尝试,并以辩论赛的形式公开展示。下面笔者谈谈本节的设计思路、策略及思考,愿与同行磋商。1专题设计思路流程1.1辩论会的宗旨本次辩论会旨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和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动物多利羊诞生5周年。随着猪、羊、牛、鼠、猴、猫等大批动物被克隆成功,美、加有人宣布着手克隆人。加上沸沸扬扬的人造子宫问题,生物技术恐惧症再度弥漫。为此,联大特别委员会开始讨论和拟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标志着推动在世界范围内禁止克隆人的行动进入了起步阶段。那么, “人造人”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辅助生殖技术通过对自然生殖过程进行人工干预为一些不育症患者带来了生育的希望,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社会伦理特别是基督教伦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有悖于生命神圣性原则、影响婚姻关系、割裂性与生殖的必然联系三个方面。发挥基督教伦理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动态规约作用,使辅助生殖技术有可能符合"生命本原之真""婚姻幸福之美""道德生活之善"的人类生殖本性,同时有助于基督教伦理自身的世俗性转化,弥合辅助生殖技术与基督教伦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克隆技术是当今世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宪法学考虑的是:克隆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科学研究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考量克隆人的影响。克隆人的出现影响的首先是宪政的基本价值,即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亵渎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也会对宪法最基本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产生颠覆性的冲击,会造成新的奴役制度和新的不平等的现象。对于克隆人的挑战,宪法学应该正确厘定科学研究自由的范围和界限,应该区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  相似文献   

16.
著名日裔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叙述了一个允许克隆人存在的社会利用克隆人为人类进行人体器官捐献以延续人类生命的故事。通过科技伦理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视角来对科技如何拒斥克隆人伦理身份、如何颠覆人类伦理意识以及如何重塑社会伦理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我们发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渐渐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抛弃传统生命伦理道德,造成科技吞噬伦理的现象。小说以平淡、冷静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手法给读者描述了克隆人的悲惨命运,并引导读者反思: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是伦理道德永恒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克隆人技术可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日益得到世人的宽容或支持,而生殖性克隆仍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理性剖析这一现象蕴涵的内在本质,不难得出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道德鸿沟。有理由相信,随着克隆技术的进步,生殖性克隆终将和治疗性克隆一样被人们逐渐接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营养烹饪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作了一些探讨。生物教育专业的教学以微生物五大生物学规律为主线 ,用现代化的观点审视教材内容 ,努力使学生从分子和群体水平上认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期律。生物技术专业和营养烹饪专业的教学以微生物的基础知识、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微生物的利用和控制为主线 ,突出微生物应用方面内容。在实验内容上根据专业特点安排不同的设计性实验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物教学》2019,(8):70-71
分析北师版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中的重难点,阐明教学目标,具体说明"植物的生殖方式"利用实物、视频、学生实际操作及故事演绎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植物的生殖方式"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转变实验教学理念,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层次化、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行多种途径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综合的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对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提升植物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