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材发生了以下的变化: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精简和整合,使相关知识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删减探究活动的数量,凸显科学方法的指导,强化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和强化重要概念的传递和形成;依据科学进展和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社会栏目进行了调整;采用主副栏设计,配设精美插图,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春》是人教版(2001年6月第一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朱自清抓住春景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和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是本组教材的第一篇课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几篇课文的学习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3.
秦久传 《今日教育》2006,(7S):16-17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等略) 教学过程 一、【起】——教师启动,导入情境 同学们,久居城市之中,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去洗洗那清清的流水,去听听那嘤嘤的鸟鸣。去看看那飘飘的白云,去闻闻那幽幽的花香?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无论是从内容设计还是资源运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取材新颖、贴近生活、注重运用、开拓视野.整套教材融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尤其是提供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5.
熊冠恒 《学科教育》2003,(5):32-34,42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教育版七年级《科学》教材(上册)的特点,即内容设计主题化,知识编排由近及远;倡导科学学习方式多元化;运用各种图形图表,传达多样化信息;特别重视科学过程与方法,主张探究式学习《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该教材教学的观念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懂得正确运用好奇心和从众心理的积极  相似文献   

7.
钱正权 《小学语文》2010,(11):48-50
一、一曲《爱我中华》感人的交响乐章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就课文教课文,必须从一组课文的整体来考量,以一组课文的主题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一个太过厚重的话题,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同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抗争。在《生命生命》一文中,我们仿佛听见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声声,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9.
王颖 《生物学教学》2013,38(4):12-14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经修订后,知识内容总体有所减少,结论性、概念性知识的阐述更为全面,凸显重要概念的学习;探究活动的安排更具适切性;课外阅读栏目依据学科进展进行了更新;版式设计独具特色,插图科学精美,课后习题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 一、交流故事,激发想象 1.饱含深情激发兴趣。(上课开始,伴随着轻松活泼的音乐,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比现实更美丽、更可爱、更奇特,甚至涂上大胆幻想色彩的图像。)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模仿  相似文献   

11.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5,(22):23-24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想像,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宇,会写4个字;认识“扌、足、讠、亻”4个偏旁;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对于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战略主题会有更深的体悟和使命感。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立足课标,深挖教材,才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地完成。  相似文献   

14.
在讲授人教社2006年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时。笔者发现了几处问题,现提出来,与同行交流:第一.该教材第1课后面的练习说:“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第6页)在辩论中,小女孩的说法里提到“一万多年前”.意思是指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这和教材正文提到的山顶洞人生活“距今约三万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学目标1.复习运用地球仪,说明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2.复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3.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界限及其范围。4.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5.复习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6.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1.苏科版《数学》教材从大量的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平行线的概念.体现了数学学科源于生活.看得见,想象得出,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中村学生不良的思想状况和部编教材立德树人的编写理念,初中古诗文教学在传承我国文化传统时要遵循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原则,可以按以下路径推进上述教学实践:一是解读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二是分析人物,学习先贤的高尚人格;三是整合资源,体验文化的传承发展;四是开展活动,落实德育的无声渗透。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11):45-48,F000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第三本书,书中由六个主线人物贯穿始终,共涉及六个话题,分别为家庭(MyFamily)、男孩和女孩(BoysandGirls)、朋友(MyFriends)、社区(IntheCommunity)、公园(InthePark)和节日(HappyHolidays),每个话题均包含语音、词汇和功能句三项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9.
徐嘉婕 《教师》2011,(18):24-24
说教材1.教材简析《去年的树》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11课,讲述的是:一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约第二年相见,可是第二年的春天,鸟儿飞回来找它的好朋友树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散文《风雨》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调整时新增的。很多老师在看后表示很难教,对文章的主题很难把握。大部分的教案、课件或参考书都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做这样的归纳:“……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我以为,这是不完整的解读,《风雨》的主题绝不应该只看到“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更应该要看到对弱小生命和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