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核心知识与考查方式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结合“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的标准,分析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总结本主...  相似文献   

2.
一、核心知识及考查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主题包括“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四个二级主题内容。具体的核心知识及考查方式见表1。  相似文献   

3.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知识。主要讲述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以及"物质组成的表示"四大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之后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内容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传统单元复习常采用“陈述知识-解答例题-同步练习”的教学模式,复习课演变成了习题课,学生在机械重复的演练中失去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科能力得不到提升,核心素养得不到很好地发展,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尝试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单元复习教学中,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为例,从问题情境创设、教材知识逻辑关系、实验活动、生活社会问题和化学史等方面精编教学内容,基于问题情境、化学知识、学生活动和核心素养构建复习框架,展示教学实录并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电子式可体现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也决定着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简单微粒还可以通过电子式推导其空间结构。因此电子式是近几年高考的考查热点之一。但由于高中教材中未涉及电子亚层、分子轨道等理论知识,学生难以较系统理解微粒最外层电子的排布,而只能靠记忆、知识积累来处理这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初二下学期开始,科学教学进入化学层面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及化学原理.开篇第一节便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对于从没真正能用肉眼观察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使学生倍感迷茫,老师也略显无奈:对于构成水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学生一定认为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笔者在讲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知识时,非常欣喜地发现学生都能快速地“掌握”这些概念,即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可笔者一道“冰水混合物是属于以上哪类”就把学  相似文献   

7.
原子和分子是学生接触化学、了解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建构微粒观的重要知识,中考对于原子、分子的考查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对中考化学中原子、分子的考查方式进行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题一科学探究一、核心知识和考查方式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科学探究主题包括: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③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④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四个二级主题内容,各版本教材通过不同栏目提供实验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通过“实验(61个)”“探究(18个)”“实验活动(8个)”“课外实验(6个)”等栏目,累计提供实验素材93个,这些实验素材蕴含了化学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等多维度、多视角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要求“: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在命题的形式上主要体现为:1.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实际问题入手,考查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和技能。2.关注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3.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体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微粒构成物质[考点概述]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  相似文献   

10.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物质微粒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微粒观的建立,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是微粒间的“强”…  相似文献   

11.
一、“宏观-微观-符号”培养化学思维1.“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宏观可以展示物质的组成、形态和现象,微观可以说明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微粒的运动,化学符号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叶兰 《西藏教育》2023,(4):39-42
<正>一、问题提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化学学科本质凝练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化学观念中的“微粒观”是探索物质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学化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能对宏观世界的本质追根溯源。微粒观的运用能很大程度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构成与分类、化学变化的本质等,这点在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板块更为突出。酸碱盐知识涉及的物质种类多、涉及的化学反应和需要掌握的化学方程式也多、  相似文献   

1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需要形成的重要化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物质的微粒性的认识,形成微粒观,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应从整体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核心概念以及形成核心概念的典型微粒知识组织教学,通过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微粒观解释宏观事实和现象,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和深化微粒观,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此类题目通过分子、原子模型等图片,生动直观地把物质构成的微粒展现出来,弥补了用语言叙述物质构成时的抽象化,是中考试题的创新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结合2010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物质的变化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又是考查的热点,解这类题应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从宏观上看,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改变的只是微粒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微粒观的建立,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相似文献   

17.
一、为何要基于螺旋式上升的认知层次进行物质微粒观教学研究1.课程标准对于物质微粒观的相关要求新课程要求,化学学科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宋心琦教授亦表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化学思想观念,学生正确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鉴于此,中学化学教学正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转变.  相似文献   

18.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直是中考化学中的重要组成与热点,它涉及到微粒知识、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元素符号、化学用语、化合价、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等许多化学学习的基本知识,是我们走进化学世界、了解化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与必备常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要求学生从构成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粒的空间结构三个层次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往物质结构的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典型物质与典型结构,困扰于填隙率、晶胞密度等计算问题,而忽视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密切关联。以“传统硅酸盐陶瓷”为素材,选择工艺中的“选土”“制坯”“烧窑”等关键步骤,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主题式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从“传统陶瓷”向“新型陶瓷”迁移,基于一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体系的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与学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并提出“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认识模型,在初三年级进行该主题新授课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提炼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