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自然美是人类审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自然美的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自然美描写的课文比较多,从美学的角度来探索自然美的形态、特征和价值意义显得十分重要。自然美的形态包括未经人类社会实践改造的自然美和经过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加工的自然美。自然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性、形态变化多样、侧重形式美;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了解自然、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王燚 《天中学刊》2013,(6):8-13
刘成纪是一位年富力强又著述颇丰的美学家,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在美学研究方面多有创获。他早期主要专注于艺术与生命的审美流变,对庄子美学思想以及道禅与中国诗学精神有所阐发,后又转而研究自然美的难题,提出了物象美学的概念,建构新自然美学。另外,他对中原文化及其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也进行了重新审定。近年来,其研究视角转向先秦两汉美学与艺术,试图重建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史。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的泛“自然”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对庄子美学中的自然观多有所觉识 ,但显得零碎、不系统 ,而且也很少以知识学的方式去整理它。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尝试 ,认为庄子美学在审美对象、审美形态、美学精神上都存在着泛“自然”倾向 ,而这种泛“自然”倾向又与他的“道”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徽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仍然缺少美学维度的考察.徽州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审美文化,蕴育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徽州的文学、戏曲、绘画、篆刻、雕刻、建筑等艺术凝聚着徽州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追求;徽州的美学家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表达出自己的美学观念.重视徽学研究的美学维度,对于把握徽州人的精神创造性、有效阐释徽州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发展当代审美文化以及进一步深化徽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赫伯恩把自然的无框性作为自然与艺术的重要区别以来,自然审美的无框性特征被当代大多数环境美学家所认可。但是,在自然美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的环境美学内部,依然存在对框架问题的不同理解与论争。值得注意的是,框架概念在自然美研究日益深化的语境中有了新的发展。不同于艺术欣赏中框架的固定性、物理性和二维性,新的自然美语境中的框架概念是弹性的,框架具有了抽象性、变动性和渗透性的新内涵。在这种新的框架概念下,有框的自然审美体现的是自然整体欣赏与部分欣赏的关系,框架作为一种审美注意的方式,更恰当地反应了真实的自然审美实践。有框的自然审美不仅没有限制自然审美的无限潜力,反而和自然环境模式、参与模式一样,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合理性,揭示了自然美研究的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7.
杜威美学的重要贡献首先在于颠覆了西方美学传统,确立了审美经验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重建了艺术与生活经验在美学上的深刻联系。他对日常生活经验中的审美特质的细致观察以及基于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重新界定,对当代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世界美学的当代转向可以追溯到杜威在1934年撰写的《艺术即经验》(亦译《作为经验的艺术》)一书。虽然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有不少缺陷,但它在很多情况下能更有效地解释当今的艺术实践,甚至能为文物保护、城市建筑设计和自然景观保护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黑格尔美学体系中,自然美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纵观黑格尔的《美学》,黑格尔基本上否定了自然美的价值,甚至在《美学》的绪论中就把自然美除名。据此,可以有这样的观点:黑格尔在主观上抑制了自然美,但在他的美学体系中却无法排除自然美,黑格尔的自然美论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局限。  相似文献   

9.
艺美学是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学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1976年台湾学王梦鸥出版了《艺美学》,仅其名称就有开创之功。1980年大陆学胡经之提出建立艺美学学科,并在之后的论中对艺美学的时象、性质、方法等作了初步界定。20多年来,大陆学出版了艺美学作近20部,论近百篇,艺美学作为一个新学科,虽有争论,但基本形成,学科地位得到确认。审美活动和学艺术不断发展变化,审美和艺术可以有新的方式、形式、形态,变换无穷。然而,我坚信审美不会消亡、艺术不会消亡。由此,时审美和艺术的把握和思考不会消失,艺学、美学、艺美学也会存在下去,并且将随社会现实、审美活动、学艺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之际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术思潮与理论形态,是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理学范畴系统始于本体论而终于境界论,其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涵:理气论包含有美的本体论;心性论和知行论涉及到审美主体论;理学的理想境界则与审美境界相通。这使理学美学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即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伦理美学和理性美学  相似文献   

11.
“现象美”和“禅态美”虽然产生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 ,但其共性还是较明显的 :一是直观居中的思维方式 ;二是具有相似的核心范畴 ;三是悬置现成经验。中国禅宗可以与西方现象学平等对话 ,并且我们能够突破“中—西”对立模式 ,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美学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纯艺术的美学研究已穷途末路 ,美学面临着一种范式的转换。在将美学与历史、文化进行深层次打通 ,从一个更本源、更核心的层面去进行把握方面 ,吴炫先生的“否定主义美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鲍姆嘉通那里,审美是感性认识。然而审美的认识性被康德抹掉了。伽达默尔指出,康德将审美变成了纯粹的主观体验而无法陈述真理,这对美学是灾难性的。因此,今天的美学应当恢复审美的认识性,而身体美学为此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如果将审美视为具身认知或身体认知,那么审美的认识性和情感性就能并存。身体认知在语言中的突出表现是隐喻。隐喻是诗的本源,诗是身体认知的产物。扩大来说,审美也是一种身体认知。身体有身、心、灵三个层次,审美经验也有知觉、情感、领悟三个层次。审美经验介于科学知识与神秘经验之间。三者的关系表现为:科学知识是必须言说的、体现在命题中的"客观知识";审美经验是难以言说但可以争取表达的"主体间性的知识";神秘经验是无法言说的、不可分享的主观体验。在波兰尼揭橥了"默会知识"理论之后,审美经验的认识论地位才第一次有可能获得安顿。可以说,作为知识的审美经验就是一种默会知识。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蔡元培早期对美育从属德育智育等的看法开启了美育比附说的滥觞,一直以来,尽管学人已自觉地纠正此种偏颇,然其社会影响却并未减弱,并导致了当前教育中美育的缺失,引起了受教育者审美心理畸形发展、审美境界不高的后果。因此,针对当前现状,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受教育者重建一种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这两种冲动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产物,要同时实现这两种冲动的理想美是不存在的。生活中存在经验美,经验美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溶解美,具有松弛作用;一种是振奋美,具有振奋作用。旅游是一种游戏审美,通过旅游可以调解人的物质冲动和理性冲动达到平衡。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有三种境界,即情趣、意境和艺韵。  相似文献   

17.
王向峰与牟心海都是美的守望者。几十年的守望成为一种更加别致的风景,正是这种风景铸成守望之美。牟心海以饱满的学术激情走进王向峰的美学世界,他的研究严谨而自成体系,在回归历史现场中探求王向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抽炼其美学思想核心。牟心海回归历史现场,并不总是寻找那些大历史,有时他更喜欢打捞历史的"碎片","避重就轻",建构一个新的"意义场",为我们揭开另外的"谜底",回归历史现场,更突出之处在于,他回到实践场,探求王向峰美学思想的实践性特征。对于王向峰的每部美学著作,牟心海几乎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观照中进行研究,并型塑美的守望者。而这一切源于他几十年对于美的守望情结。  相似文献   

18.
审美的现象性与建立审美现象学之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应该在存在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成为揭示存在意义的方法论。审美作为自由的生存体验揭示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审美就是现象的构成及"现象学还原"。具体说,审美体验(理解和同情)即意向性,审美意象即现象,美感经验即本质还原,审美范畴表达了审美的意义,从而也就是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今世界前沿的美学理论,生态美学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理论优势。当代建筑美学可以吸收生态美学的理论优势,挖掘自身生态维度,不断拓宽、深化自己的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体验建筑美。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即从有机整体视野、文化生态与审美参与三个角度拓展建筑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生命美学是以个体(生命)为起点和目的的,以生命为中心落到实处就是以个体为中心。人是实践的主体,人首先是作为身体而存在的,人是身体,因而身体是实践者,实践总是身体的实践,而身体是个体。回到身体就是回到个体(人),回到个体就是回到身体,回到身体便是回到实践。身体美学是生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