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教育研究》2017,(1):116-121
1932年以北平师大的停办危机为中心的高师制度存废之争,其表面上围绕着以何种方式培养中等师资问题而展开,实际上由师法对象的转移、保存派与废除派在教师职业专业性问题上的学理分歧以及政学两界内部的派系矛盾等深层原因所致。此次停办危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此后北平师范大学发展上的曲折和被迫进行的"整理"运动,而且几乎造成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覆灭。20世纪30年代中国高师存废危机是中国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困境或挫折,总结这场存废之争,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或思考。  相似文献   

2.
北高师教育研究科成立前后,中国教育界正在进行“高师改大”与“废止高师”的争辩,其中如何安置“教育科”,是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主张废止高师者,主张模仿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办学模式,设置“教育科”于大学.在高师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北高师设置了教育研究科.其动议是陈宝泉乃至整个北高师对教育研究及教育学术专门人才培养的一贯重视,其现实出发点是争“教育精神唯一的机关”,为高师升格为大学作准备,而其形式和具体内容则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研究科设置之后,卷入“校长风潮”,遭遇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下高校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之争的社会和高校教育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根据笔者的大学数学授课经验和数学研究的体会,探讨大学数学教学与科研如何做到教学相长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对当下的教育改革问题做一点初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西部电大校长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成都召开,中央电大与西部15所省市电大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建设开放大学的主题,深入探讨新形势下西部电大的路径选择。会议认为,西部建设开放大学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西部电大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建设开放大学,把以省(区)电大为依托的开放大学系统做大做强,形成西部开放大学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会议热议的焦点主要有:"翻牌"与"内涵建设"孰先孰后、各层级电大的利益博弈、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出路、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的诉求,以及开放大学建设的多种模式与多元发展的空间拓展等。会议建议,政策应大力向西部倾斜,西部电大在政府的支持下也可以先行先试,探索西部开放大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校长负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特别是中小学试行了校长负责制。这个领导体制还不完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它的涵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它同其他领导体制比较,孰优孰劣?世界上二些发达国家的学校,实行什么样的领导体制?有没有可供借鉴之处?实行校长负责制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建立中国式的校长负责制,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高师声乐教学一直存在个别课与小组课孰好孰美之争,特别是扩招后,由于学生人数骤增,师资相应缺乏,故而把大部分声乐课改为大课和小组课,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一味地上小课,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小组课与个别课结合。  相似文献   

7.
2004年日本实行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主要目的之一是削弱学部教授会为主的学术权力,加强校长为主的行政机构的权力,即大学管理从"教授治校"的"由下至上"模式转变为"校长治校"的"从上至下"模式。为了确实提高校长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日本在校长选举方式、校长辅助体制及校长管理权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校长权力加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易长风潮研究,是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与大学关系的重要视角。在1930年前后遍发全国的易长风潮中,学生是府学双方争夺的重要力量。府学间的斗争或僵持,致使大学出现校长频繁更迭或数月间无人掌校的局面。学术独立与党化教育的冲突、国立化进程中的府学博弈和校长的"地方性"特征以及学界派系纠葛是引发风潮的主要原因。通过分...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日前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再次引发对"大学精神"的如潮热议。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20年前,教育界曾有过学科组与年级组管理之争。孰优孰劣,最终并没有争出子丑寅卯来。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年级组学科组双重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学科组管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马叙伦的新旧资历使他有机会继续参与执掌中央教育行政。马叙伦任职期间,在协助蒋梦麟改革大学制度、参与文化事业的同时,也无法回避教育界此起彼伏的风潮和派系纷争。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出现"蔡(元培)系"和"李(石曾)系"之争,所涉及的范围除了中央大学、劳动大学风潮外,还包括教育部、中央研究院及北平文化教育界等多个领域。马叙伦在这一时期教育界愈演愈烈的派系纷争中逐渐边缘化,这是他1929年底辞去教育次长职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高师改大"运动中,南、北高师分别选择了"升格为师范大学"和"改建为综合大学"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由两所学校不同的办学传统、宗旨、地理位置等因素决定的,也同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无关系."升格"后的北京师范大学,逐步失去了高师时期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作为当时仅存的一所师范大学,它的存在本身就极大地维护了中国的师范教育制度."改建"后的东南大学自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模式却被其他高师盲目仿效,直接造成了中国师范教育的普遍衰落.分析南、北高师路径选择的得与失,对当今高师的改革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之争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它往往折射出改革进程中的种种问题。西马之争的本质不应是一个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一个适应性的问题,任何经济理论的应用都应植根于本国具体国情,开放性地、有选择性地和创造性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教书育人》2012,(18):1
大学是否要"走出象牙塔"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而英国有些大学可能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它们从建校开始就被冠以与象牙塔形成对比的"红砖大学"的名称,英国首所"红砖大学"伯明翰大学的校长大卫易斯路利用这个对比谈起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象牙塔"这个称呼源于一些古典大学,过去曾用于褒扬大学不受庸俗风气影响,但现在又常用于批评大学脱离社会实际。易斯路说:"它现在常用于指远离现实、与周围社会联系不紧密的大学,在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国立东南大学之所以能够在十三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出显著的育人影响,并培养出一大批卓越人才,与校长郭秉文着眼于育人、注重在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培育一种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他注重从营造优美中正的校园文化入手来陶冶和熏陶学生,注重基于重构学生生活方式来发展学生之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校园文化是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师生所创造的物质环境、精神产品和生活方式。以校园价值观为内核的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基于师生合作的学生自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郭秉文始终站在培育适应民主社会生活的理想公民、构筑崇尚研究高深学术的大学文化与精神氛围,以及大学引领与示范社会前行的高度来思考与定位校园文化在南京高师与东南大学办学实践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1915年设置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攻科是教育学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独立建制的开端.但只招过一届学生,即被教育研究科所取代.通过进一步发掘史料,原本模糊的北高师教育专攻科的形象比较清晰地展现出来.北高师教育专攻科的酝酿与开设,从政策支持到学术渊源,都与当时北高师校长陈宝泉有着密切的关系.顺着晚清以来教育学术引进的惯性,教育专攻科设置的初衷是"输人德国教育学说,以振起国人教育思想".从实际发展过程来看,教育专攻科的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确实做到了"输入德国教育学说",而在"振起国人教育思想"方面,虽然整个北高师洋溢着浓厚的教育研究氛围,但教育专攻科并未发挥独特和主要作用.1920年,教育专攻科最终被教育研究科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大学内部领导体制不等于管理体制,因为领导不等于管理.大学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的主要载体是党委与校长,正确认识和区分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目的是为了科学构建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8.
高师函授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强,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远距离教育形式。其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涉及到主办学校各系科、单位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员所在单位。这就决定了高师函授教育管理的独特性、复杂性与艰巨性。多年来,曲阜师范大学本着"坚持标准、体现特点、保证质量"这一总的指导思想,管理高师函授教学.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师函授教学管理模式。一、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函授田学苦理系统和运行机制1.在校内,我们实行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并成立由分管校长、各系…  相似文献   

19.
<正>张皓:民国时期国民党政治演变的历史轨迹,可以从各个方面与角度来总结,今天我们讨论四个问题。一、在派系权力之争下,国民党三次丧失历史性机遇曾凡云:人们常说,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老师如何看此问题?三次巨变与国民党政治演变有何关系?张皓:19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及"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两大历史性任务。为完成这两大任务,20世纪的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  相似文献   

20.
为尽早实现教育普及的目标,近代教育先贤设计了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当中又特别强调高等师范的建设,而有"高师教育分区制"的出台,"六大高师"因之而诞生。上世纪20年代,高师迎来了"升格运动",历经多年苦心经营才成的"分区制"随之破产,"六大高师"多数倾向转轨为普通大学。特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先升级为武昌师范大学,旋即"舍师范"而"奔综合"变为武昌大学,此种情形引发了教育先进的担忧,而有恢复旧制的种种呼声及努力。但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对此却不以为然,而孟宪承与之意见相左,故而构成一场教育论争。胡不认可"封闭性"的师资培养方式,主张采用"开放性"的,但是这种理想的计划离中国的现实太远,而且对教育学与师范教育的认识不周全,因而引来孟宪承的批评。这场论争规模虽小,但学术分量很足,对于今日的师范教育改革亦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