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科举改革是随着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加深而展开的,它集中围绕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两大方向进行。在内容上确立策论的主导地位,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使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融合。宋代科举改革对儒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儒学化和儒学的义理化,并使理学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实现了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一统,使儒学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2.
由于时代条件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私学呈现出与两汉私学不同的特色.一是家族教育兴起,二是多向发展.由此而导致了教育重心由官学向私学的转移,从而促使了独尊儒术教育格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两汉是我国私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教授诸经于馆中的经师以其博学才识和超然的人格魅力,为中国私学的延续与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也赋予了这个时代新的特点与精神。经师,作为两汉私学的实际运作者,他们的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人性品格直接影响了私学教育,也与私学的发展与变化密不可分。从对经师生活的研究当中,我们可以窥得两汉私学教育的一斑。  相似文献   

4.
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探讨的是伦理哲学;治国平天下探讨的是政治哲学。从宋代的吕氏乡约到朱熹的增损乡约以及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再到现代梁漱溟用儒家的"孝""仁""诚信"教化民众的乡村建设思想,都是儒学在乡村中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这种具有乡土特质的乡村儒学,让儒家精神内化于民众之中,促进了农村公民道德的重建。同样在现代农村治理中,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侧重村干部的榜样性和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村干部要用儒家文化的为人为官和治国安邦理念来修身养性树官德,民众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用孝道伦理秩序营造纯朴民风。  相似文献   

5.
张春燕 《华章》2007,(8):78
众所周知,作为一部典范的训诂学著作,<五经正义>极大地推动了唐代训诂的发展,学界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同时,它在隋唐阶段的儒学复兴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无论从其产生背景,注疏原则乃至内客,<五经正义>对儒学复兴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它推动了儒学的恢复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人们对儒学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儒学与儒教     
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儒学实际发展的历程来看,尤其从以"六经"为法典的传注训释学发展的实际情形考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这数百年的儒学非但未曾沦歇与停滞,而且在中国儒学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几年兴起的国学热,本文从儒学发展历程、核心价值观、现代诠释、创新发展以及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工作。中国传统儒学在本质上是封建文化,当代儒学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儒学文化的当代传承中,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文化复古主义,自觉肃清封建残余;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精神,接纳现代文明形式,实现创新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隔而不断,社会改良和创新才是儒家真精神,儒学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理想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儒学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意志。  相似文献   

9.
儒学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发展过程.陈白沙通过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宣传儒家经典等方式,建立江门学派,构建“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从而促进了儒学岭南化向岭南化儒学的转变,江门成为岭南儒学的重镇.白沙心学开启了明代心学的源头,成为岭南化儒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经历了先秦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和现代新儒学等阶段。每一阶段儒学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儒学自身理论的嬗变及对佛道思想挑战的回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两汉时期,关中的私学教育极为发达。私学的教师以名儒为主,占全国私学教师的25%左右。私学的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教师们在教授生徒的过程中,也勤奋著述,积极地促进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在两汉四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部分名儒为主的经学家族,尤其是产生了以家学相传的家族,为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关中的私学教育极大地补充了官学的不足,培养了大批人才,提升了关中的政治文化地位。同时,为古代关中的女子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考察,儒学在沂蒙地区传播的概况为:在儒学的初创阶段,孔子及其部分弟子曾到该地区游学;至战国时期,孙氏之儒的代表人物荀子长期在该地从政、著述与授徒;两汉时期,该地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儒学经师;自魏晋至明清时期,儒学一直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思想;近代以来,沂蒙士人又把儒学的“入世”思想与赛扬爱国主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是极为正常的。但冲突不是构成阻碍二者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而相互调适和融合的主要因素,反而常常成为其发展的动力。隋唐时期,佛教展开了其全面中国化的进程,发展至其历史上的鼎盛。而此时的儒学,正处于汉学与宋学的过渡期,是儒学思想发生重大转向的酝酿期。本文试图通过对隋唐时期佛教与儒学之间的关系作一梳理,来探讨二者在相互调适中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4.
周亭松 《现代语文》2007,(10):24-25
中唐儒学因为种种原因而开始产生迥异于此前沿袭两汉的唐代儒学的新变。柳宗元接受了中唐儒学中优秀的新变思想,并且用自己恢宏雄健的才思笔力、弘毅正直的人格使之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旨在从战国秦汉之际思想与政治的互动及政治文化演进过程的意义上透视、阐释汉代儒学复兴的政治文化意蕴.作者认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而得以全面复兴,既是诸子学各种理论取向冲突、竞争以至走向整合的结果,是统治者对政治指导思想所作的历史性实际选择的结果,更是由于它对秦汉间政治发展的变局及其问题作出了一种积极的回应,而且这一回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同和适应,二是反思与挑战,其核心则是"评估权力".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政治上分裂动荡,官学式微,儒、道、佛、玄的并存,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异性发展和多元化,学术思想比较活跃。这为魏晋时期的私学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形成了魏晋时期私学繁荣昌盛的局面。魏晋的私学又不同于先秦的私学,具有很多极具历史意义的特点,它承担起了传承、创新思想文化的历史重任,对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佛学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其中禅宗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孙欣 《历史教学问题》2006,(4):65-67,31
在政治压力和儒学顽强生命力的影响下,南朝统治者,尤其是深受儒家文化,陶的统治者,纷纷重视和倡导儒学教育,不但延请硕学鸿儒至官学为师,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也注意树立孔子的文教权威。官方对儒学教育的倡导既为统治阶层培养了大批人才,达到了巩固政权的目的,使南方呈现相对安定的局面,又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与传播,对南朝政治演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北魏的私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学,自春秋时兴起,一直绵延不绝,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私学作为封建教育的一部分生存下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权更迭、动乱连年,官学时兴时废、私学因此而得到发展。北魏虽然政权比较稳固,统治的时间也比较长,官学相对同时期的南朝也兴盛发达得多,但是私学并未衰败,而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呈现出那一历史时期私学所共有的一些特点。本文仅从北魏私学发展的概况、原因、内容、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在《史记》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和《儒林列传》等几个篇章中,系统记载了春秋战国、秦汉之际以至西汉前期儒学的兴废与发展状况,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儒学史。它可分为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的儒学,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弟子及孟子、荀子;秦汉之际的儒学,此时六艺湮没;汉代儒学,其代表人物为诸学者及学官。纵观整个儒学史,司马迁的写作始终围绕着两个重点:一、儒学与六艺的关系;二、儒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