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言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借用瞎子张扣这位清醒的社会边缘人之口,以歌谣的形式重现了天堂蒜薹事件全过程的部分,与小说主体部分交错叙述的两个故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文本。歌谣贯穿小说始终,成为小说叙事的线索,歌谣在小说叙事中也承载着"见证"功能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的提出,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由于各国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完全对等的表达,造成审美价值的缺失。以莫言先生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为例,探析其译本审美的缺失及其补偿方法,以期对文学作品翻译最大程度保留作品原有文化的审美元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缺省意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与其读者具有的共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一种常见的但是易被忽略的现象,对于不具备与作者共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通过翻译补偿处理文化缺省.本文从文化缺省的现象出发,分别讨论其概念与功能,并以《天堂蒜薹之歌》为例研究相应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8,(1):64-68
以勒菲弗尔的操纵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从文学风格、措辞、句子及篇章等角度探讨诗学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操纵体现。结果表明,葛浩文的译本在尊重原著的同时,融入了译入语文化体系中的文学体裁、文体风格、美学价值等诗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影响翻译的诸多因素中,意识形态是最重要的因素。葛浩文所译的莫言作品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他的翻译却受到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操纵。从《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的个案分析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意识形态对译者翻译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运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莫言崛起于新时期,是当代坛的一个重镇,不断有新作佳作推出,其创作不息,求新求变不止。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期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同时,莫言又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在对农村农民的现实关怀情绪上,《天堂蒜薹之歌》是《红高粱家族》第五部《奇死》第七节的继续和发展。本从对莫言叙事模式的本分析人手,考察莫言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  相似文献   

7.
插图具有叙事功能,空间时间化的本质使它能对文字叙事进行阐释和创造,辅助文字叙事从而丰富叙事手段。侯一民版《青春之歌》的八帧插图由水墨所绘,红色气息浓郁,它趋向于对文字叙事的再现,突显斗争昂扬的革命场面。北岳文艺出版社佚名版的《青春之歌》插图属线条勾勒,其叙事重心在于对林道静知识女性的塑造。前者偏向于阐释性的红色叙事,而后者更倾向于对文字叙事的创造,两者都具有叙事功能,很好地完成了对文字叙事的阐释与创造。  相似文献   

8.
包薇 《现代英语》2023,(22):56-59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伟大创作之一。对此部作品,评论界在很大程度上将关注点聚焦至文本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美国南方空间意象以及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怪诞性色彩,而对其中所体现的一些叙述特色有所忽视。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修辞的巧妙运用,麦卡勒斯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剖析了主人公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世界,并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藏的深层主题意蕴——世界的荒谬以及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徒劳,使得其小说的叙事与主题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小说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始于飞翔止于飞翔的U型叙事结构是《圣经》中U型叙事结构的变体。小说结尾处主人公从所罗门高地飞向黑人的故乡——非洲这一过程使他明白了"只要你把自己交给大气,你就可以驾驭它。"  相似文献   

10.
《吉普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是萨拉萨蒂丰厚的炫技作品中最受人们喜爱,最具时代影响的一首佳作.一个多世纪以来,不知有多少演奏名家录制了这首佳作的音响制品来彰显他们各自的表演才华,更有众多琴坛乐友和广大青少年习琴者,本着对作品的无比钟爱而纷纷上手练习.尽管对那节奏多变、音乐丰美的抒情篇章和那华丽多彩、辉煌无限的快板乐段,都还处于难以驾驭和无力胜任的状态,但由于作品的影响和诱惑,均挡不住他们过早的动情上手试练.如何才能将作品的技巧很好地完成,作品的风格恰当地体现,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作品的结构要了解熟悉,对演奏技巧要掌握适应.本文逐段的分析提示相信能给练习者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黑人会飞"这一古老的民歌为故事的主线,用黑人音乐记录非裔黑人在美国的痛苦遭遇,音乐叙事在小说中有着记录历史、表达愿望、安抚心灵和重塑自我的功效,这种叙事策略反映了作者对黑人音乐的感悟并表达了由此而产生的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在东西方文坛,有两位作家虽在时代上跨越百年,却都在爱情的母题下叙述女性成长。运用性别叙事视角,阐释两位女主人公成长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源,通过中西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女作家在男权中心话语文化秩序下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14.
转喻对于小说叙事中语境的重构往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罗门之歌》中派拉特的耳环即是如此。作为一种人体域中的部分代整体转喻,耳环在小说的叙事中得到了强调,不仅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线索,而且对于小说叙事细节的提升和小说主题的凸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功能已超越了它原有的物质本意。  相似文献   

15.
威廉.布莱克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诗作《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从背景人物、语气心境和意象象征等方面揭示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即天真与经验,但他们又相互依存,相互弥补,缺一不可。就像"羔羊(善)"与"老虎(恶)",均属上帝之作,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人生从天真到经验之过程的对立统一,不仅对人类是生存必需,而且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动画电影《海洋之歌》以凯尔特神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离别、寻找与自由的故事。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对本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观式展演,以及在此背景下对亲情、勇气等社会公认的核心价值的表达。此外,影片还充满了意蕴丰厚的象征隐喻,给人以意蕴深广、回味悠长之感。影片的创作,寄托了导演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乡愁。  相似文献   

17.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著名中篇。本文对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等)进行了评析,对小说的互文性、复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强烈的感官性为莫言小说打上了鲜明的风格标记,而嗅觉作为感官经验的一部分,在小说叙事中具有叙事、美学、话语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堂蒜薹之歌》为例,以文本中的气味描写为中心,将嗅觉感官作为载体,通过厘清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活动与气味变化的关系,探索隐于气味描写之中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19.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成长者的“接受”仪式和“洗礼”典礼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生”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机制;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范式的“回补”手段。这种成长叙事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想像与喻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三个文本的叙事话语分析,试图辨析20世纪文学与历史的复杂缠绕,以期寻找文学话语中的历史叙事。本文认为,20世纪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了启蒙话语、革命话语和市民话语的历史建构,并以其特有的美学光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穿透了历史、超越了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