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与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与若干问题的思考白晓煌编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韩国图书馆学教育源于1946年,当时的国立中央图书馆着手创建国立图书馆学校,学制一年。1955年,梨花女子大学开设图书馆学专业课程,1959年,正式创立图书馆学科。1957年,延世大...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曹祖彬曾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和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负责过金陵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编写《金陵大学图书馆丛书子目备检》,但目前学界对其生平及学术贡献尚无专门研究。文章首先考察了其生平,之后从图书馆学教育、目录学、行业活动三个方面阐述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徐雁 《图书馆》2005,(6):56-59
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上,早年来华服务的美国图书馆学家克乃文(Herry Clemons)和韦棣华(Mary Elizabeth Wood)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纪念克乃文在金陵大学首开“图书馆学”课程,回顾了我国早期图书馆学家在业务人才培养和图书馆事业方面的贡献,比较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与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热切呼吁了以“读者为本,书籍至上;学贯古今,术通中西”为精神特征的中国图书馆学优秀教育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4.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112-120
函授教育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学习时间灵活,教育费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等种种优点。以上海图书馆学函授学校为据,兼及参考其他图书馆学函授学校教育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办学史及教学各环节的相关内容。由于战争导致图书馆事业衰败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桂质柏(1900—1979年),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学博士,是1922年文华大学图书科首届毕业生,曾经担任东北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图书馆的馆长(主任)。此文主要根据四川大学馆藏档案等文献资料,对桂质柏20世纪30年代在国立四川大学五年的图书馆管理实践和教育经历进行厘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20年代建立的文华图专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它的创办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过多方查检、考证,确认曾有四位文华图专毕业生先后任职于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传承文华精神,为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卫红 《图书馆论坛》2002,22(1):109-112
杜定友先生(1898年-1967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学家和图书馆学社会活动家。杜家友先生曾于1927年4月-1999年8月和1936年8月-1950年2月两度聘为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主持图书馆工作,对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我国图书馆学教育重镇之一。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历史档案进行深入挖掘。从毕业生视角回顾和梳理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促进教育事业进步、推动科研创新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分析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的社会贡献对当今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图书馆馆长和毕业于图书馆学专业的图书馆员的调查表明: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在变革中发展,认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日渐萎缩"的看法是片面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坚守与拓展"是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理想选择;目前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基本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改革的当务之急;图书馆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而且要传播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学教育领域与图书馆实践领域应加强联系与沟通。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0.
阅读推广事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对阅读推广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短期培训为主的阅读推广人培训机制,能够提供的人才质量与数量无法满足阅读推广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是发展阅读推广人才专业教育的根本原因。文章主张图书馆界推动阅读推广人才专业教育:图书馆是全社会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图书馆学科体系中应当有阅读推广的地位;图书馆学教育应当发展阅读推广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试论阻碍现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观念的因素赵长林(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规模教育始于现代,由三部分组成,即留学教育、专业教育和业余教育。无可非议,现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为中国图书馆事业造就了一批人才,为此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古典特征、外来特征和中国化特征。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催生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兴办,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图书馆学专业的可持续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图书馆学专业可持续教育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困难与机遇并存。图书馆学专业可持续教育的对策:发展图书馆事业,深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改善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途径,走出专业教育的小圈子。  相似文献   

14.
在1912-1937年间的中国图书馆学学术转型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北京(北平)、武汉与南京三大地域中心。北京(北平)从一开始便成为图书馆学界力量联合的中心,引领近代图书馆学学术转型的潮流与方向。武汉则因为以培养图书馆人才为职志的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成立,成为图书馆学界的教育中心。首都南移之后,南京则逐渐成为了图书馆学界与官方联络的政治中心。三大地域中心的合作与分歧,对民国图书馆学的学术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各类型儿童图书馆的逐步创建使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逐渐凸显,因此,儿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迫在眉睫。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开展为儿童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文华图专基于三位创始人的教育背景及对儿童图书馆职业需要的敏锐洞察,率先在图书馆学课程中设置了“儿童图书馆”相关课程,并辅以校内外实习;文华师生积极译介国外儿童图书馆先进经验,潜心钻研适合我国儿童图书馆发展的方法,成为国内儿童图书馆研究的先锋,为我国儿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表5。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百年纪念之际,从分析近代中国图书馆出现的历史史实出发,追本朔源,探讨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原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近代教育改革与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观念的传播,图书馆专门组织的成立和专业刊物的诞生以及教会大学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端中的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探索图书馆学专业的性质和宗旨做有益铺垫。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7.
回顾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前身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发展历程,介绍1913-1948年间该校图书馆学教育的各种形式及在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学者,并对各个时期图书馆学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8.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结果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的需要,是对我国当代社会和图书馆发展所呈现的中国现象的一种自觉反映。合理成分不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的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深层次是求真创新。本土化目的要分清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图书馆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也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研究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是回到过去,并纠正了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19.
徐雁 《图书馆》2005,(5):46-50
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上,早年来华服务的美国图书馆学家克乃文(Herry C lemons)和韦棣华(Mary E lizabethW ood)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纪念克乃文在金陵大学首开“图书馆学”课程,回顾了我国早期图书馆学家在业务人才培养和图书馆事业方面的贡献,比较了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与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课程设置,热切呼吁了以“读者为本,书籍至上;学贯古今,术通中西”为精神特征的中国图书馆学优秀教育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是一本优秀的图书馆学断代史著作。任家乐博士从职业化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重视对金陵大学图书馆学教育史的研究,正视“满铁”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问题,关注女性在图书馆职业化和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地位和趋势,是国内图书馆学界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不可多得的民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专著。《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以丰富的史料和流畅的文字,完美展现了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突出成就和历史功绩,在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