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析人工智能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视角与变革路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高等教育史论?蕴含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概念、总规律、基本矛盾、领域定位、哲学观等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人工智能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为基于文化视角、以实证方法研究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人工智能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路径包括构建终身体系和走向社会场域,推进人文、科学、技术的融合共生,开设以国学经典为核心的主题研讨课,整合人才培养和引领社会的双重职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将引发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具有全样本性、注重效率、注重因果和相关的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深度挖掘现有的教育数据资源,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资料,确立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而且要重视理论创新和对知识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4.
从科学到人文:教育经济学研究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科学范式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范式.由于科学标准的变化、经济学发展的人文转向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科学范式暴露出许多缺陷.教育经济学本质上属于人文经济学,其研究范式应该由科学范式转向人文范式.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到“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由“传播史”向“接受史”的研究范式转型,既有深刻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基础,又有全球化、信息社会、后现代等世界发展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史与传播史既是相对区分的,又是同等重要的,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两个基本面,它们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和逻辑的整体性.只有具备整体性,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和描述历史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具体地展现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和意义的深刻性,才能更充分地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历史经验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6.
库恩对于研究范式的定义并不严格,但可以分析出他是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对于高等教育研究而言,这三个层面上的范式显示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三维视界:第一,“人造物”的研究范式,夯实了高等教育的研究基础;第二,“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丰富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第三,“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式,预示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革命性前景。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高等教育”是国际教育学界的一大研究领域,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归纳为“现代化范式”“批判范式”和“制度范式”。三种范式包含各自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基本理论假设、研究主题和基本政策纲领,分别代表了“自由化的全球化”“不平等的全球化”和“制度化的全球化”三种研究取向。在中国高等教育语境中三种范式之间存在“否定之否定”的内在逻辑,制度范式是前两种范式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和剖析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制度范式为思考如何化解“跟跑”焦虑和摆脱“亦步亦趋”的发展惯性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如果建立了质的研究范式就可以建立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的体系。院校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质的研究范式,其特征是对中国高等院校进行质的研究。院校研究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式就建立起了一种交集:质的研究范式。院校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范式转型的可能选择之一。院校研究有可能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传统教科书研究正经历四大变革:在研究对象上,海量数据飞速涌现;在研究功能上,预测性分析成为可能;在研究思维上,复杂跨界思维走向主导;在研究特征上,数据驱动的特征日益突出。与之对应,大数据时代教科书研究范式变革的路径在于:加强中小学教科书数据基础建设,推进数据密集型教科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研发,提升研究者跨学科的研究能力,拓展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学科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给社会各领域带来冲击变化,就高等教育领域而言,其在教育观念、资源平台、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教学效果等方面带来一定的教育变革,成为破解教育不均衡等教育难题的"利器"。智能技术在带来高等教育变革同时,也有不变的基石,教育本质不变、教师不被AI取代、教育情怀坚守、生命成长关注,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变与不变的平衡体并生成适合、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高等教育价值才能更好地凸显。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持续深化,高等教育发展既迎来了创新机遇期,也进入了改革深水区。综述国内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进行的变革,分析变革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启示,从政策引领、顶层设计、高校转型、师生转变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未来高等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介入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培养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等发生深刻变革;高等教育凭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等基本功能,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的协同合作,使人工智能技术朝向可持续、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论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特点及应用、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以及高等教育应该采取的变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范式变革与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以来,中国高教研究经历了两次范式转换.新世纪的中国高教研究范式将发生新的变革,通过建立开放、多元的研究范式,使中国高教研究全面走向开放.同时,高等教育学科并不会因此终结,而将在开放、多元的高教研究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并不断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存在着重注解论证,轻反思批判,长经验描述,弱范式意识,重哲学思辨,轻实证理解等问题。在其未来研究中,应厘清真理性与合理性、科学性与政治性、国际化与本土化、理论与实践、多元共存与统整融合等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积累,实现学术变革,进行范式转换,推进理论创新,从而满足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历尽沧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经验实务到理论建构,从方法单一到多元探索.通过文本的梳理与分析,论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不同研究取向,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变迁,期许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发展进路.认为高等教育管理要重建理论体系,奠定方法论基石,整合研究队伍,强化学术规范,使研究具有本土性、战略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