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蓖麻蚕是一种杂食性的绢丝昆虫。它虽叫蓖麻蚕,其实臭椿、蒲公英,莴苣等多种植物叶子它都吃。我国南方的木薯叶也是蓖麻蚕的好饲料。因此,蓖麻蚕又叫木薯蚕。在广东泗水地区还流传着一首民歌哩:泗水姑娘多新衫,上穿花红下穿蓝。不是姑娘家底厚,只因养了木薯蚕。蓖麻蚕越冬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三种蚕絲养蚕繅絲是我国发明的,我国蚕絲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的蚕絲主要有桑蚕絲、柞蚕絲和蓖麻蚕絲。桑蚕絲起源于黄河流域,到晋朝末年由于文化南移而随着傳到长江流域江苏、浙江等省。現在的主要产地有浙江、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新疆等省。柞蚕絲是我国有名的特产,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柞蚕是一种野蚕,因为它放养在柞树林中,以柞树叶为飼料而得名。柞蚕的放养以山东萊州为最早,元朝以后柞蚕事业便逐漸遍布全国十六省,現在的主要产区是辽宁,其次为山东、河南。我国柞林資源丰富,放养柞蚕也不誤农时,是大可发展的养蚕业。蓖麻蚕是解放后由国外引种驯化培育的一种蚕,它以蓖麻叶、木薯叶、臭椿叶为飼料,近几年已在广东、广西利用木薯叶飼养,并大量推广,成为一項新兴的蚕业。  相似文献   

3.
蓖麻较耐瘠薄,适应性很强,以略带沙性、土层较厚的土质为优。蓖麻对气候的适应性也很强,我国南北气候均可种植,除有霜冻地区采用倩根种植外,其余都不用砍枝越冬,来年可发芽结籽:种植蓖麻不受海拔限树,在海拔500米-1800米都能正常生长。无霜期在250天左右的地区都适宜种植。种植第二年进入丰产期,丰产期5年。种植蓖麻是发展多种经营和庭院经济,增加收入的一个致富门路。蓖麻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蓖麻蚕     
我国是蚕丝事业的祖国。远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种桑养蚕,繅丝纺织,制成衣着。直到现在,我国的丝织品,仍为世界各国所欢迎。除了蚕桑之外,我们的祖先,还想到利用别种能吐丝作茧的昆虫。在汉朝,已经有利用柞蚕的记载;樗蚕的茧丝的应用也是很早的。养蚕缫丝,从来就是我国农民的重要副业。现在我国农业正在向合作化的道路发展,生产力普遍提高,在农村中推广副业生产,对於繁荣国民经济,充裕农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一部分工作同志,在解放以後,进行了对蓖麻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种植蓖麻,养育蓖麻蚕,有很好的经济利益,可以成为我国农村中的一项副业生  相似文献   

5.
夏代以前己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亦称螺蚕。野蚕和家蚕都是多化性,逐步演变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并以三眠蚕为主。周代有“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出蚁、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已有一定认识。对养蚕工具曲(箔)、植(蚕架)、筐(蚕匾)、蓬(芦席)等都有记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主要养一化性蚕(春蚕),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蚕业已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至于桑蚕(Bombyx mandarina M.)何时并如何为人类所驯化,向来有很多的见解。最常见的如黄帝元妃西陵氏嫘祖发明蚕、中国蚕业由黄河流域向国内及世界各地传播说,其化性由一化性向二化性、多化性的方向变化。迄至五六十年代开始用家蚕同工酶的方法来分析其起源和分化,至70年代末,又开展了低分子核蛋白多型性凝胶法的研究,此外,更有从文史和民族学角度,提出了较多的见解,作者也曾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但见解与上不一。为深入研究这一具有遗传进化、生态生理、文化发展等意义的课题,1985年蒋应日本东京大学的邀请赴该校与吉武进行了合作研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蓖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能源作物,蓖麻油生成的衍生物有三千余种,在医药、化工、染织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中国年产蓖麻籽20万吨左右,而年需求量达60万吨以上,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蓖麻杂交育种及加工利用”项目用蓖麻雌性系为母本,两性自交系为父本,培育出一系列高产、高油、抗盐碱杂交种,同时与蓖麻加工企业联合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深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8.
印度幅员辽阔,气候因地而异,变化多样,其植物种类也极其繁多,约有二万种——大多数是本地自生的,有些是从外国传入的。对于后者必须认真研究,以便促进农业及其他各业的发展,并使之标准化。总的说来,植物是对人类有益的资源,它在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1 概况印度国位于亚洲东南部,气候类型属热带和亚热带为主,具有良好的动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物种丰富。国土面积为3288万平方公里,约是我国国土面积的1/3,1998年人口为975亿。印度是一个多宗教和多民族的国家,以印度教为主,有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喇嘛教,基督教等。印...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的极性現象,有些是我們所熟悉的,不論是参天的巨木,还是矮小的野草,都是根莖各走极端:一个向下,一个向上。生理学上就是說根具有正向地性,而莖具有負向地性。此外,植物还有向光性、向化性等。但你可知道植物有顺着或逆着磁場生长的特性嗎?这个有趣的現象就是向磁性,它是苏联学者克雷洛夫发現的。这是一項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在动物王国中,虽然占主流的婚配方式是"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制,但仍然存在"一妻多夫"制。鸟类世界中约有0.4%的种类为"一妻多夫"制,知名的有黄脚三趾鹑、红颈瓣蹼鹬和彩鹬。这些鸟类的共同特征是,鸟卵经常因为捕食或气候反常遭受很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雌鸟转而寻找其他雄性迅速生下下一批鸟卵,有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班加罗尔是一座位于南印度的海拔945米的高原城市,全年气候凉爽宜人,市区规划错落有序,街道宽阔,绿树成荫,被誉为“印度的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13.
迷失恒河     
断弋 《百科知识》2013,(3):57-58
这是一条神奇的河流,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标高7000米以上的根哥德里冰河,全长2510千米。也许它太过妖娆美丽,印度教徒才情愿相信这条河是由他们最崇拜的湿婆神头发上的水滴滴落脚边后汇流而成。河有一个漂亮的名字——恒河,英文名字是"Ganges",在印度则称为"Ganga"。恒河朝东南方缓缓流过恒河平原,却在瓦拉纳西突然转  相似文献   

14.
林密 《百科知识》2013,(12):4-6
人们对于双胞胎的关注大多局限于相貌和性格是否相似,是否有共同的爱好和生活习惯,以及是否有心灵相通的现象。但是,随着多年来对双胞胎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的不为人知的双胞胎奥秘。双胞胎的模式对于人类双胞胎现象,现有医学文献记载了几种模式。一是异卵(双卵或多卵)双胞胎,由女性一次排卵两个或以上并同时由两个或以上精子授孕而产生,由于有50%的基因相  相似文献   

15.
脚癬,俗称脚气或湿气,是很常見的皮膚病。我国各地都有,但在气候比較湿热的南方更为多見。它的症状有急性和慢性。在急性期,脚底或趾縫出現或大或小的水泡,繼而出現糜烂、渗水,有痒感。有的因化脓而肿胀,疼痛,妨碍走路。慢性病例多在趾縫出现晚屑、裂隙。脚癬可以使趾甲变厚,变黃,表面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07,(5):34-34
在印度人心目中有一条至高至圣的河,这就是恒河。在印度文明的整个发展历程中,恒河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甘露,无声地滋润着流经过的这片沃土,同时又是乳汁,哺育了生生不息的印度子孙,因而印度人又称它为"母亲河"。  相似文献   

17.
印度重访记     
张广瑞 《百科知识》2007,(12S):57-58
中国和印度是近邻,都在亚洲,而且直接接壤,乘飞机从北京到新德里只要6个多小时的时间。应当说,中国人对印度是比较熟悉的,一部关于唐代名僧玄奘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通过《西游记》的演义,使得印度西天仙境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我们熟悉的是它的历史和过去,对大多数人来讲,对今天的印度还是比较陌生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区辽阔,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错综复杂,农业历史悠久,所以油料作物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花生、大豆、油采、芝麻、胡麻(即油用亚麻)、棉籽、向日葵、荏、蓖麻以及木本的油茶、核桃、椰子、油棕、油桐、乌柏等等。其中大豆、花生、芝麻、油菜、胡麻籽、油茶等,特别是各地人民的主要食油原料。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亚洲最早拥有铁路系统的国家,印度的铁路极其发达,它拥有目前世界第二大铁路系统,全国有七千多处火车站.每天运营的一万四千余辆火车,让印度看来像是一个火车轮子上的国家. 印度火车等级差别很大,高级火车设备非常先进.说起高级火车的豪华,不得不提印度的"轮上之宫".从19世纪开始到印度独立前,"轮上之宫"一直是英国驻印度总督和王公贵族、达官显贵的专车.  相似文献   

20.
最小的蛇     
世界上最小的蛇有多小?如果它盘起来,只有一枚硬币大小!你能在草丛中发现它吗? 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最近在加勒比海的一个海岛上发现了这种蛇,它属于细盲蛇科的一种,体型非常微小,盘起来直径只、有2.4厘米。由于体型太小,它的体内刚好只能一次孕育一枚蛇卵。这位生物学家判断,如果这种蛇的体型再细一点,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它将失去产卵的能力。因此,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