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界》2017,(10):34-38
互联网是通过对于个人的激活以及无限的连接形成了互联网形态下的新的社会现实、市场现实和产业现实的一种重新结构社会的力量;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所谓"发展的中断"或"破坏式创新"其实是源自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深刻转型;基于传媒领域面对的新现实,媒介融合正确而有效的逻辑起点必须从当下的渠道融合转型到到市场融合、需求融合上来;而互联网发展"下半场"实践操作的关键是:预留出足够的"边缘创新"的制度和产业空间,并确立正确的衡量技术、产业与产品创新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近几年的迅速崛起以及与PC互联网的无缝融合,在当下的传媒领域中,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成了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媒介即讯息",从纸媒到电子媒介再到新媒体,主导媒体的交替更迭不仅仅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交接转手,还意味着传播运作法则和逻辑的整体改变。对于电视剧创作者而言,必须遵循互联网的内在逻辑和运作法则,就剧作的形式、内容进行结构化调整,如此才能利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李颖异 《青年记者》2016,(36):91-92
从工业社会到共享社会,从亚当·斯密到哈耶克,传媒环境在改变,传播技术也在革新,但唯有受众一直是所有传播活动的终点.互联网语境下,得益于媒介技术的发展,曾经作为“靶子”的受众已然变迁为用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用户力量开始凸显,传统的传播逻辑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人性思维回归等因素的冲击下已经与当下的媒介环境格格不入,用户体验成为互联网时代新闻客户端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当下新闻客户端对用户体验优化与重构的有效路径是拥抱互联网,即运用互联网思维洞察传播环境和用户属性的变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基础,通过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产品、构建用户社群和跨界传播来提高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4.
谭华 《编辑之友》2013,(7):54-57
由经济改革引发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对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大众传媒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中产阶层的不断崛起对其社会身份认同的需要所带来的媒介偏倚成为市场化媒介的突出表征。一方面,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认同构筑了媒介阶层偏倚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媒介阶层偏倚是大众传媒遵循市场规律和商业逻辑的主动行为和必然结果。而且,媒介的阶层偏倚进一步建构甚至固化了中产阶层的社会身份认同。但是,在中产阶层与市场化媒介的"合谋"中,传媒的公共性与注意力经济之间的二律背反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面对媒介与经济交叉研究的“盲点”,此次研究首先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话语的根本立场,然后结合媒介化理论,指出媒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中的关系建构过程属于经济媒介化,媒介、媒介化与媒介逻辑是经济媒介化分析的操作化概念,最后通过历史性回顾展现了人类社会经济媒介化的元过程,即在基础设施媒介、经济媒介与信息媒介的配合与发展下,经济媒介化先后经历了渗透、延伸、改变与内化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媒介逻辑对经济发展具有建构与遮蔽的双刃效应。经济媒介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物质生产背后“看不见的关系”的补充研究,为深化媒介与经济交叉研究以及媒介化社会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7,(6):68-7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年与2012年的数据,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视角探讨了媒介使用对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受众有着不同的人口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了他们的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除了传统媒介电视使用会提高医患信任与广播使用会提高社会信任外,其它媒介的使用都降低了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而且传统媒介对医患信任的影响力要高于对社会信任的影响力,需要改变"受难式"医疗报道框架观,应用建设性的传播方式重建医患信任。新媒介相比传统媒介,降低信任的方向与显著性不同,互联网与手机定制信息"线性负向"显著性降低了医患信任与社会信任,而传统媒介在降低信任中基本表现为"U型",而且互联网比手机定制的影响力更大,互联网媒介需要从个体理性向公共理性的逻辑转变,达成重叠共识以重建信任。  相似文献   

7.
不断加速的社会媒介化进程深刻改变国际传播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格局,媒介逻辑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显性表征,因此媒介化视域下中国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考察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及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担当。本文把理解媒介作为考察中国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媒介化的逻辑起点,依此洞察到媒介位居其间的枢纽作用以及对国际传播实践结构的关系嵌入,进而提出“多元连接”“情理融通”“可见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进路。媒介化视域下的逻辑阐释及实践进路研究,是对现有国家和媒体本位下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框架的突破,亦为其媒介化实践提供了全新的逻辑阐释和进路探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勃兴和广泛应用,社会实体及其延伸的不断媒介化,人们的性别观念与实践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微妙的变迁。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相呼应,多元价值取向的互联网场域也在不断解构并重构相关的女性话语,"反剩女"话语随之应运而生。同时,立足于媒介化社会的现实语境,女性主义及话语及其表征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场域中也面临着被异化和被殖民化的双重可能。本研究将从"剩女"的话语建构路径出发,以互联网场域中的"反剩女"话语为考察对象,揭示媒介化社会语境下女性主义的现实困境和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我们的传统媒介已经到了救亡图存的境地。大多数的传统媒介都对目前的困境表现出无可奈何的焦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今天互联网的理解过于浅表化。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传统媒介的"低维"方式无法有效地管理和运作"高维"媒介的事务,精英化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未来基于互联网逻辑的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一定是具备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属性的"平台型媒体"。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是技术理性时代传统传媒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生态环境.在当前语境下,强调"媒介融合"就是强调互联网、新媒体对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市场化的同时坚持传统传媒产业的责任担当,是传媒产业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1.
传媒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评论,包括有"第四媒介"之称的新媒介网络也不例外。作为网络互动的重要特征,评论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反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反映着受众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介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联合成为可能。传统媒介由比较单一的媒介结构发展成多种媒介的大联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1,(10):54-60
本文认为媒介是连接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纽带,而媒介迭代之"新"就意味着为这个纽带的连接提供了新的尺度、新的内容和新的范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具体分析了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媒介演进逻辑及其对于人的社会实践自由度的维度突破。  相似文献   

13.
媒介生态失衡的调适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代表着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和流动性的系统,任何生态中发生的一切都是该系统中诸多因素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作用的结果。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变动的系统,媒介本身的多元化、媒体内容的多样性都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但一些传媒的发展却是以破坏传媒生态为代价。运用生态学方法,运用"人——自然——社会"和谐一致的观点,可为我们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提供新的视界,重新去思考媒介社会责任回归的重要性,对媒介生态失衡进行调适与重建,进一步净化传媒生态空间,最终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和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4.
李宇 《声屏世界》2014,(11):66-68
<正>新闻是电视的节目主要类型之一,也是媒介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目前,媒介环境正处于变革与发展之中,传媒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构建了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电视新闻在这个新的媒介环境中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在融合和转型中拥有新的发展契机。当前,电视新闻面临着一个发展历程的终结,同时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融合与转型就是承前启后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互联网新闻业还是传统新闻业,其所处的媒介技术环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弹幕电影分析——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达维 《新闻界》2015,(3):2-6,30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弹幕作为"御宅族"的小众文化一夜之间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亚文化对社会主导文化的渗透。弹幕电影作为新型的互动观影仪式,是在互联网思维下,新媒体技术对传统电影产业的再造创新,其背后蕴含着互联网时代文化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逻辑。本文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在分析弹幕电影互动观影仪式的基础上,揭示弹幕电影背后的文化与经济原因,指出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拥抱互联网思维、主动迎接时代与产业变革,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社会和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大众媒介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的媒介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的媒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影响到整个媒介环境及其发展的变化。面对媒介发展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广电传媒在发展中既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新的媒介技术的冲击和挑战,新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做好媒介融合发展也是广电传媒在发展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在传媒生态系统考察视阈下,在生态系统内部政府组织、媒介机构和社会受众三者开展"融通性、协同性、互补性"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路径和模式。分析了基于传媒生态系统的物流扩张与范式建构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目标导向、运行机制、模式建构等方面的特色,以期为传媒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新的内容要素和渠道资源,也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9.
王瑜 《今传媒》2017,25(10)
现代科技不断改变着新闻传播格局与媒介生态环境,互联网已成为媒体深化融合发展的新引擎,新技术催生媒体进化,革新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在媒介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在传媒组织建构、生产模式、产品流通、产业体系等各方面全方位实现融合发展的创新变革.现代媒介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拓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构建媒介融合环境下高职新闻采编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传媒专业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新闻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未来传媒业态如何发展、未来传媒教育形态如何创新,是传媒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随着高速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加之人工智能和媒体的深度融合,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智能媒介化社会正在来临,自成一体的传媒行业将不复存在,传媒正在成为社会结构的操作系统和源动力、塑造社会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传媒教育形态须因应传媒业态变迁而演变,现有传媒教育范式应向智能传媒教育范式转移,以"传媒+"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但传媒教育形态发展遵循的逻辑不应等同于传媒业态发展的逻辑,而是必须坚守人文价值理性逻辑,才能超越并引导传媒业态发展遵循的技术工具理性逻辑,这是传媒教育存在的价值所在、要义所在。用传媒的力量守护人的价值、用人的价值引导传媒的力量,应是未来传媒和智能传媒教育必须坚守的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