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使用ChatGPT技术为代表的AIGC新闻成为新闻业的热点,新闻业智能化转型和业态重塑的进程将进一步提速。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新闻业以来,经历了新闻写作机器人、智能算法推送、元宇宙新闻和AIGC新闻四个阶段。AIGC给新闻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职业边界消解导致的行业主体性和功能指向模糊、生产主体不确定性造成的新闻真实乱局和虚假新闻传播、新闻著作权模糊归属引发的信息传播失序等。未来,在AIGC的作用下,新闻业的底层运行逻辑将发生改变,促使业态深度重塑;新闻业的生产规则将被打破,刺激产业链重构再造;全新新闻产品和样态将诞生,推动新闻消费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4):62-71
新闻研究者和从业者关于新闻业危机的讨论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话语框架:"普遍性框架"和"历史性框架"。前者诉诸新闻专业主义的普适价值,将美国19世纪以来的商业新闻视作新闻业的最高形式和普适范式;后者则要求将新闻专业主义置于商业新闻业兴起的社会史语境,通过对经济-历史权力的分析明确这一实践范式的历史性和局限性。一方面,普遍性话语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代表着民主公共生活的基本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变化着的新闻实践,迫切需要研究者超越价值呼吁,从历史和现实中为新闻业危机寻求解释与进路。本文通过对新闻业早期历史的回溯和对当前数字化转型的分析,阐明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性和内在危机倾向,揭示新闻业危机背后更为深刻的价值危机,并尝试探讨重建新闻业公共价值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3.
陆晔 《现代传播》2004,(6):7-11
本文是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社会转型与中国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衍变"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来自于2002-2003年在全国八个城市进行的新闻从业者的随机抽样调查中的1442个有效样本,分析了新闻生产不同权力实践形态,结合对新闻从业者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和主观判断的评价的研究,探讨了在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和新闻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权力关系作用于新闻生产的主体即新闻从业者的方式、程度等.文章试图从上述探讨中获得对这些权力实践关系更深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元新闻主体的不断涌现,新闻业的产制规则和传播逻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闻生态系统成为理解当下新闻业变迁的一个有效概念。但这一概念还具有一定的笼统性、模糊性,结合此概念及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启发,文章拟提出“网络—节点式”新闻生态系统概念,以进一步描摹多元新闻主体涌现后新闻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其生成逻辑与新的新闻行动主体生态位不断提升及职业行动者的中心地位被解构密切相关。在这一系统中,多元新闻主体主要通过协作机制、制衡机制、构造机制、创新机制发生相互作用。“网络—节点式”新闻生态系统对新闻的定义、新闻行业结构、新闻文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岩  李赛可 《新闻界》2014,(1):11-16
在福柯的话语理论视野中,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历史、建构性的权力—知识话语。在国内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探讨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质疑"专业化"与"专业主义"对于新闻业而言的合理性,即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内核——客观性难以实现;新闻的大众化特性消解了专业化的可能性;新闻专业主义只是新闻实践的一种模式。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悖论以及新环境下其理论与实践所显露出的局限,质疑了试图维护新闻生产之专业垄断的专业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2022年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研究问题、观点视角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论文,并从新闻研究元问题、新冠疫情下的新闻报道的媒介建构、新闻从业者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平台逻辑、新闻接受者研究、嬗变的新闻真实性、中国新闻业转型研究、新闻职业伦理的多维视角、中国新闻场域中的地方实践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等十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的知识版图。研究发现,202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呈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闻理论研究注重对学科范式与经典新闻观念的持续反思;二是,研究者们在平台逻辑与新闻业转型的双重语境下聚焦新闻生产的多元行动者,其中新闻从业者研究尤其凸显,体现了数字技术迷思在学术场域中的祛魅;三是,新闻史研究着力凸显以报刊实践为中心的传统研究路径,注重对报刊的社会话语建构、报界边缘群体以及报刊空间实践等议题的开掘与深耕。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与游戏两个场域的交融互动,新闻业的游戏化转向为理解当下的数字新闻生产与媒介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游戏化作为一种新闻实践的话语,甚至是一种意识形态,正在成为解构新闻生产的专业主义、价值判断与职业观念的未来力量,并发挥出改造业态的文化潜能.技术与权力的收编以及虚幻的情感投入让新闻游戏的合法性处于未知的境地,而游戏化对液态化新闻业生态的搅动,则更进一步加剧了媒体人的焦虑.游戏化并不意味着专业性的离场,新闻业要以一种科学谨慎的态度面对新闻与游戏间的逻辑张力,而公众则更要以全新的新闻素养面对数字时代游戏化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从辛亥革命后我国新闻业出现职业化萌芽,到目前新闻业面对"去职业化"危险,我国新闻业的职业化道路可谓曲折反复。在此过程中,与新闻传播息息相关的采访权的性质和主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职业权利与政治权利兼有的以公民为主体,到带有公权力性质的无产阶级新闻从业者为主体,又到官方授权认可的新闻从业者为主体,再到公民新闻冲击下采访权主体事实上的扩大化,采访权主体范围经历了扩大—缩小—扩大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从工业场景到生活场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近年来,人工智能向新闻业进军,企图在新闻领域拥有一席之地.AI写作成为目前人工智能与新闻业交融的主要手段.在互动过程中,AI写作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提高了新闻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又在冲击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同时架构起一套新的价值逻辑与权力范式.分析AI新闻写作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也就是为AI新闻写作向善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的互联网新闻业涉及更多元的参与主体,新闻实践呈现日益显著的关系之维。新闻业多重关系的互构是新闻主体发挥能动性的结果,而作为情感产生基础、连接中介的新闻客体亦是其中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本文从物质性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新闻客体在“党的二十大”这一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闻硬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提供情感塑造、体验的空间场所,助推生产创新;新闻软客体为新闻生产主体借助内容创新实现情感的传递提供物质基础;软硬客体的交织使产品创新得以实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新闻意外客体影响不同主体间的情感连接程度。借助新闻客体,传统主流媒体实现了主题报道的创新,提高了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丘悦炜  黎藜 《今传媒》2021,29(4):10-14
权力、市场、技术、专业的逻辑与话语在液态的传播图景下相互作用,新闻从业者与受众在争夺话语空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剧了"专业控制"与"开放参与"之间的矛盾,"受众"这一概念也在新闻活动的多重话语实践中不断嬗变并形塑于新闻生产。本文以人民网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其与区块链跨界协作的实践路径,提出受众被共识机制"赋权—确权—用权"的模式设想,并尝试对该模式如何缓解新闻话语危机、版权纷争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2.
新闻时间是包含了新闻事实发生时间、新闻生产传播时间、新闻收受时间等新闻时间要素的社会时间。人们对新闻时间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生成了由时新观念、及时观念、随时观念、时效观念构成的新闻时间观念系统。新闻时间观念的孕育、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前新闻业时代”的自在新闻时间观念时期,新闻业时代的标准化现代新闻时间观念时期,以及“后新闻业时代”到来后正在展开的弹性化数字新闻时间观念时期。在历史进程中,新闻时间观念的变迁形成了三条基本规律:新闻时间观念对人类时间系统观念的依附性——新闻时间依附律;新闻生产传播时间观念对新闻时间观念系统的主导性——新闻生产时间主导律;自由新闻时间指示新闻时间观念演进的方向——新闻自由时间演进律。  相似文献   

13.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给新闻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延续智能媒体的实践,生成式人工智能将通过其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助力新闻内容生产范式转换;倒逼从业者重构职业形态,迭代升级新闻传播业态,并以此最终重构人机关系的内涵,为新闻内容生产关系带来变化。这些冲击在进一步赋能传统新闻业,推动新闻业迈向强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的信任危机、道德的伦理冲突和平台权力拓展的隐忧。为此,智能规范必须建立,机制监管亟待完善,人类特有的信任与共情也将重新显现其价值,以此规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技术向善。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培养新型职业素养以适应新闻业发展的需求.从当前来看,新闻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技术性.可以说,新闻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新闻行业的渗透,使传统的新闻从业者难以适应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此,在技术层面上,新闻从业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生产、传播技术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角色功能以及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此,在理念层面上,需要重视新媒体运行规律、新媒体舆论规律以及新媒体时代用户信息消费规律.在社会层面上,需要重视社会动员力,打造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王菲 《新闻世界》2014,(4):317-318
近些年来,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对新闻传播伦理的研究必须更加深入,发挥伦理道德的非权力性社会规范作用。本文概述了新闻传播伦理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当代语境下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新闻传播伦理的原则和规则,阐述新闻传播伦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张才刚 《中国编辑》2023,(5):110-115
智能技术催生了一场全新的媒体革命,传播权力的迁移与传播关系的重构是这场变革的显著特征,职业化新闻机构及其从业者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而言,当务之急是深刻理解智能传播背后的逻辑,在新的权力架构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转型,借此重塑“新闻人”的专业地位与社会价值。具体实践中,应将技术规则融入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全面改革;将行业标准引入育人环节,推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评价的整体更新;将智能平台纳入协同机制,推动高校课堂、媒体机构和内容分发渠道的资源共享。对技术规则、行业标准与平台价值的强调,本质上就是对智能传播逻辑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上进行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它为新闻的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以新媒体形式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和亲民性表现突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本文以现在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模式为对象,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提出新闻创新模式,希望能对今后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牛炳文 《新闻界》2007,(4):64-65
市场化动作为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使新闻业开始了中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话语张扬。新闻传播业获得了本体的追问和受众回归的同时,也为充分展示自己的话语能力营构了一个具有极大发展空间的语言环境。然而,对市场需求的过分注重和对受众的低俗趣味的一味迎合,使得新闻传媒将新闻报道的权力和所报道的新闻一起作为商品进行出售,从而导致了新闻市场运作中的低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凯君 《今传媒》2020,(4):61-64
数据新闻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的生产、存储及算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兴起的新闻版块。正是因为伴随着的大数据资源的特殊性,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数据新闻生产的权力出现了位移,数据平台出现了数据新闻资源垄断等新特点。权力位移与资源垄断进而对新闻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除了从传统的新闻传播视角进行伦理探讨外,还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及媒介环境学角度对数据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探讨人类与信息的关系,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的生态形成。在新闻人才培养中,需要思考技术的边界,以及面对技术革命浪潮时如何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方法】文章旨在结合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新闻业的最新应用,梳理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脉络,思考ChatGPT对新闻从业者带来的挑战。【结果】ChatGPT在新闻采集、新闻生产、新闻传播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高效获取信息,提供新闻写作灵感来源,助推知识生产与传播等多方面。与此同时,ChatGPT在新闻业中应用的潜在问题包括虚假新闻、内容生成“全面”却不“深入”、数据内容的风险与偏见等。【结论】新闻业人才培养的应对性改变可以基于更加强调“融通”育人思想、更加注重细分领域专业素质培养、加强人机协作能力培养等,坚持“以人为本”的逻辑与发展方向,以确保新闻业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这一变革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