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蒙自自1889年开埠以来,到1910年蒙自口岸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达到鼎盛。但由于汇市、匪患、滇越铁路通车等原因使得蒙自对外贸易渐趋冷淡。因此,有必要对蒙自海关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发展趋向做简要分析,揭示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近代云南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薄弱。  相似文献   

2.
车辚 《毕节学院学报》2013,31(2):117-122
蒙自是晚清云南的涉外中心、外贸中心、邮电通讯中心和滇东南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法国将修筑滇越铁路的前沿指挥部和后勤补给地放在蒙自,提升了蒙自在区域经济中的商务地位.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进出口商品均由火车运输,不再通过蛮耗水运码头和蒙自县城中转,蒙自口岸开始衰落.  相似文献   

3.
近代,云南对外贸易的开展,以1889年蒙自设关为起点,晚于中国沿海约半个世纪。在其经营环节上一开始便表现出与沿海地区不同的特点,即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由中国商人经营。这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区早就具有对外贸易的悠久历史和便利的商贸通道,以及云南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有效反抗等原因。这种经营特点使云南外贸商人可以较自主地发展,但也因其资力有限而影响着云南丰富自然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近代云南与周边国家区域性贸易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云南省自1889年蒙自口岸开关,伴随对外贸易的开展,逐渐形成了与周边国家的区域性贸易圈,在这个区域性贸易圈中,具有不自主性、转口贸易和土特产品互补贸易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蒙自开关与近代云南市场结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云南传统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迤东、迤西、迤南三大市场。1889年蒙自关和滇越铁路的开通,云南对外贸易日趋繁荣。大锡的出口和外来商品的涌入,西方金融业的开办,云南传统市场结构出现转型。由此,云南与内地一道迈入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推动了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触发了云南的工业化、近代化进程。尤其对沿线城市的对外贸易、县际贸易、地方贸易的发展有显著作用,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商品化、规模化进程,使沿线各站成为新兴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和商业街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云南省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快云南产业发展和升级,扩大对外贸易成为了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出口总量和进口总量、边境小额贸易的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对它们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检验。充分肯定了对外贸易对于云南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阻碍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西方殖民势力东渐,倭患荼毒,市舶司贸易衰落,广州、明州、泉州、福州等对外贸易港口相继退出,而漳州月港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快速兴起,成为中国东南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唯一合法的民间贸易港口.月港的历史地位表现为:首开我国民间海外贸易的先河,首度参与国际贸易竞争,首创民间海外贸易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养成塑造了闽南人的人文性格.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链条中,无论是从时间或是空间上看,漳州月港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体制和相关制度的滞后制约了外贸增长的潜在功能。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创新方向是对外贸易应该法制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从北宋末期到南宋一代,明州港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三大海外交通港口之一。明州港的兴盛繁荣主要源于区位因素和市场因素。明州港具有海航行程短,可近距离辐射中国近海海域的国家和地区,有便捷的内陆运河和陆路交通连接长江黄金水道,靠近南宋都城杭州这一巨大消费市场等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势决定了明州港处于连接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交接点,为明州港海外交通贸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南宋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江南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劲的市场拓展力,极力面向近海市场扩张,明州港因而成为南宋商品经济从内陆向海洋,从区域市场向近海市场扩张的桥头堡。可以说,是南宋商品经济向海外扩张的动力机制推动了明州港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