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型”与“信型”是现代汉语诗学的两种文本形态。“谈型”文本具有“随意性”与“快捷性”两个显著特征;它既与传统诗学文本的主要类型——诗话、词话、曲话之间存在巨大亲和力,与西方诗学文本的主流形态——论型文本存在较大的反差,但又受到西方谈型文本的某些影响,显出与古代汉语诗学谈型文本的一些区别。“信型”文本在现代汉语诗学建设、为新文学进行辩护、拓展新文学的社会影响、指导青年作家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谈型”文本相比,在灵活性、随意性、快捷性方面颇为相似,但在个人性、亲切性方面则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的结构主义诗学研究享有盛名。为了提出他的诗学主张,卡勒周密分析了英美新批评文本阐释模式的体制性局限,对超越这种模式的必要性给予了论述,进而探讨了语言学在文学研究和结构主义诗学建构中的重要意义。这也正是卡勒从超越文本阐释到结构主义诗学建构的基本学术理路。  相似文献   

3.
杨仲义教授的“文本诗学”(由四本“系列”论著组成),体系独创,见解新颖,论证有力,深而不玄。其新著《汉语诗歌解读学》更具有创新色彩,是学术界迄今为止,第一部从解读学角度对古代诗歌进行研究的理论著作。它丰富了传统诗学的内涵,拓展了传统诗学的理论空间,开辟了古代汉语诗歌和诗学研究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比较文学是以中西比较诗学为发端并取得突出成就的。中西比较诗学既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比较自觉意识增强的自然选择,更是中国传统诗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回顾这一历程,有利于当前中国比较文学和现代汉语诗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凡涉及到小说本体的理论思考和方法论的思考,诸如文学作品的结构技巧、情节模式、叙述方法、文体特征等审美形式系统的理论研究,均属于小说诗学研究的范畴。论文从意象叙事、时间与空间形式、情节模式、审美回忆等方面,探讨了京派小说的诗学风貌,并草图总结出一些带有普适意义的诗学范畴。这种研究范式时于小说文本解读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知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就国外认知诗学的研究动态作一分析,发现认知诗学在对认知理论的解说与运用、认知模式的探析以及对文本阅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作为交叉学科,认知诗学研究在其特有理论与术语的形成、研究的范围以及多向性与统一体的矛盾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7.
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诗学没有阐释力,只是对"文学阅读过程的解释说明"。文章通过查看认知诗学与后结构主义诗学的渊源关系,发现认知诗学家们借鉴了卡勒的诗学观,却忽略了卡勒在诗学阐释方面的独到见解。认知诗学将阐释的概念置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心理框架,通过主体经验将文本与世界相关联起来,成为一种语境化的诗学和独特的阐释理论,而不只是一种阅读理论。对照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不难发现,认知诗学家关注的只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而非文学能力,这使得认知诗学的理论建设缺少一个文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8.
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诗学没有阐释力,只是对"文学阅读过程的解释说明"。文章通过查看认知诗学与后结构主义诗学的渊源关系,发现认知诗学家们借鉴了卡勒的诗学观,却忽略了卡勒在诗学阐释方面的独到见解。认知诗学将阐释的概念置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心理框架,通过主体经验将文本与世界相关联起来,成为一种语境化的诗学和独特的阐释理论,而不只是一种阅读理论。对照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不难发现,认知诗学家关注的只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而非文学能力,这使得认知诗学的理论建设缺少一个文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叶兴起的新一种文学分析方法——认知诗学,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将认知诗学这种文学分析方法运用到各个文本当中.但由于该方法是用科学认知来分析,避免不了过于客观而忽略其他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析读者诗学     
本文在阐释读者诗学之所以在传统诗学处于边缘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读者诗学崛起的必然原因,认为读者诗学是美学与历史统一、历时与共时统一、主动性与创造性统一的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