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存在衔接关系的不同教育类型,并由不同类型的院校来承担.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应用型本科以及职业院校,都统一设置"专业",以"专业"为课程的组织形式,以"专业"实施招生.这种状况的产生,与建国初期教育领域的全面"苏化"有关,也有世纪之交教育的转型不彻底的因素."专业主义"在客观上容易造成教育类型的趋同.职业教育应考虑取消"专业".  相似文献   

2.
对美术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教育类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对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查找此类课程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优化课程结构、更新与完善课程内容以及注重课程实施多元化和课程评价动态化等方面的改革,推动美术学(师范)专业内涵式发展,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美术教育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索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与贯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的核心内容。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分段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能否顺畅衔接,直接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文章从项目的组织、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及过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提出中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的实施策略和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4.
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指针。产教融合与教学标准的融合是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深度协作的表现,它对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设置、课程开发和教学评价的实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地方(省市级)和院校迫切需要制定富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以此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精准育人。  相似文献   

5.
但柳松  严艺  朱青 《教师》2023,(26):120-122
文章作者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发现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模式与和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均与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适配度较低。基于此,文章作者研究得出构建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的策略主要有:明确培养专业艺术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设置适合学生特点的艺术类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实施艺术类课程、确定简洁明确的艺术类课程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6.
优化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对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的办学理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我国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我国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注意:设计完整性的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办学实力和专业影响力,在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建设等方面具备了办好技术应用型本科的条件,在技术应用型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高职院校开设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会计专业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专科教育是应用型职业教育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实现很好的衔接,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升。文章从这一理念出发,构建了会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了会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体系实施步骤,按照实施步骤进行实践之后,总结了会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体系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科职业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一个类型,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是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从本科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出发,鉴于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三类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工作职能以及培养方式的不同,本科职业教育应坚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契机,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突破口,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课程设计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它主要涉及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内容组织三个方面内容。本文通过对现有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综述,发现其在三个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难"现象。"两难"困境的产生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二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定位尚存在分歧;三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政策仍有不明确之处。为解决"两难"问题,未来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研究除了要加强本身的专业定向课程定位研究和社会取向课程理论研究之外,还要继续加强与之相关的内涵特征研究和发展政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课程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应用型高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关乎着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借鉴美国工程教育中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管理之经验,加强我国应用型院校人文社科课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大学应确定自身的办学目标、培养方向,以便构建自己最需要发展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研究型高校仍然承担着培养精英的任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以培养通用应用型人才为主,其专业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兼容.基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完成五大任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应用型本科是在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主要通过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升格"、普通本科院校的试点及普通本科院校的转型等方式形成。应用型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应用型教育为基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并在新世纪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建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通的关键。目前应用型本科发展中的困惑主要是资源配置不足、社会信誉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和师资力量的匮乏等。应用型本科的健康稳定发展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以职业教育为鲜明特征的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要求必须明确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专业培养方案。为了防止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中照搬或模仿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我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依据试点专业建设理念,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按毕业要求设置相应的支撑课程体系,在优化支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课程地图,以此推动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级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校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贯通中职学生继续学习提高的通道,可以丰富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融合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本文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试点项目的实践,对"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有综合型、分科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模式。它们各有特点。现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该专业的基本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但是结合小学教师的专业属性分析,小学教师具有教育专业性强、教师职业性强的特点,因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小教专业要引进职业教育理念,创立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行业特点培养适应专业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是河北省高校正在探索实施的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本文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探索实施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为实例,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思路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以为应用型本科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嬗变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以及人才特质、教育性质上的融通性,形成了普通教育体系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体系下的职业人才培养“双轮驱动”的本科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格局。与本科职业院校相比,应用型高校在学科支撑、高层次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上具有优势,但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应用性不足。应用型高校要树立科学办学思想和观念,强化学科支撑,优化专业和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走好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也称博雅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与通融识见。文学通识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发挥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辅助专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实施高职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作为衔接试点。但该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对应专业具有差异性、课程体系两层分立、课程实施质量难以监控等诸多问题。为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实践中应理性思考,齐心协力提升高职本科教育层次,加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