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技术叙事包含双重含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技术展开文化实践;技术史家的写作实践,它们分别对应日常知识和专家知识。文章以现象学为指引,以论述二者在实践层面的可通达与统一性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各种不同技术叙事模式及其历史意义的建构方式。进而以关于惠特尼的不同历史叙事模式为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技术叙事模式通过不同的隐喻与情节化组合以现实化历史意义的方式,以此深入讨论叙事的情节化机制,从而展示了技术叙事的本体论、认知、审美与政治维度。由此,文章展现了对技术叙事进行文化研究的不同侧面与文化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黄霞 《科教文汇》2013,(19):99-100
本文以影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红日》为例,以英雄观的演变看平民英雄的释义;对平民英雄的形象特征,从其外在形象特征和小人物心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分析;通过话语地域性和不同叙事视角探讨影视作品对平民英雄叙事所采取的话语策略;与文学叙事作比较,以时空建构、情节设置、人物形象三个维度考量影视作品对原作的再创造。从以上四个向度窥看当今军事题材的平民英雄叙事,展示其在共时语境下对平民英雄价值内涵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叙事的一种,但新闻的叙事视角与聚焦不同于传统叙事,有特殊性。在传统叙事学中,视角和聚集是同一件事。在新闻叙事中,视角指"谁看",表现了媒体的意识形态;并在文本内部,通过选择"由谁看"、"在什么位置看"来体现新闻的客观与公正。而聚焦,在新闻叙事中则强调"什么被看",与视角区别开来,将叙事眼光集中投射到最能反映事实本质的某一个点上,来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4.
林海音回忆北平生活的创作,浸透着浓浓的“京味”意识。她的“京味”叙事,是从三个不同视角层面切入的,即童年视角,女性叙事和文化乡愁。三个不同的视角层面使得林海音的“京味”叙事别具一格,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方铭 《科教文汇》2010,(32):62-63
本文通过对中国红色题材纪录片〈老镜子〉的传播效益分析,从纪录片选题、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和纪录片发行和推广渠道的选择三个方面,试图找到纪录片传播的关键因素,以期寻找到纪录片传播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马晓宇 《科教文汇》2009,(10):238-238
中西方的叙事理论在各自不同的社叁意识形态、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中西叙事各自使用的表述语言都十分的确切而又精美,不同之中蕴涵有相同,个性之中包含有共性。但两者之间的相异之处也是十分的明显:中国古代的叙事思想是很丰富的,但是缺乏系统性和自觉研究,纯理论性菩述数量很少。西方叙事理论由来已久,有较早的自觉意识,明晰的发展轨迹,并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成果。总的来说,两套理论各有特点,也各有长短,要建立我国现代科学的叙事理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取两家之长,糅合中西理论中最精华的部分,融会贯通,为构建符合我国的科学的叙事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在70多年的探索性创作中形成了不同于世界他国的中国特色与重要流派,以西部地区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别样风情为基调的中国西部纪录片特别关注人类学题材和自然环境题材的创作,并呈现出鲜明的西部特色.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省份的甘肃,同样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为甘肃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种种可能,蕴涵着相当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荒凉山庄>是狄更斯的第九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由于其中众多的人物,复杂浩繁的叙事情节,使得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即被公认为狄更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运用两种不同人物视角--全知的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和第一人称人物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达到了将整部作品中人物与故事情节糅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设置这种独特叙事视角的原因厦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本文力图简洁明了地弄清楚叙事视角的分类与叙事口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人文学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使用传统手段感知数据的技术困境和进行数据交互认知的人文迷思。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出发,无论是遵从信息的生产者驱动模式,还是消费者驱动模式,都需要寻求一个兼具技术与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Data Storytelling(数据叙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赋予新的使用语境与意义,并以数据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支撑,成为数字人文方法论甚至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方法/过程]研究从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和数据交互认知的困境出发,通过文献调查理清数据叙事的概念与逻辑脉络,提炼其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再对比传媒、商业、文化教育等应用数据叙事相对较早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各情景中数据叙事的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知识感知与传播价值、认知驱动价值等,继而总结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据叙事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图情档学科利用数据叙事展开数字人文研究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探索与发展,始终围绕着数据感知与价值发现的技术规律与叙事话语体系的人文框架或范式不断迭代升级。以数据科学为平台、信息可视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态、叙事学为价值变现渠道的...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中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小说中一种新型的叙事类型,抛弃了时间的序列性,具有多维度、多视角、时空错乱与倒置、立体感强烈、没有明显的逻辑思维走向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几部比较典型的小说进行分析,论述环形结构、多线性结构和分形叙事结构这几种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并对非线性叙事结构的意义与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周博  刘衡宇 《未来与发展》2013,(11):56-58,52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时代背景,它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以及社会交往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监控难度增强、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冲击大学校园主流文化等问题。置身于新媒体时代之中,如何利用新媒体牢牢地把握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已经成为了现代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维雅  赵文艳 《科教文汇》2014,(16):111-112
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影视剧作品中应用最多、最灵活的一种叙事结构类型,在小说中也得到了应用。它抛弃了时间的序列性,具有多维度、多视角、时空错乱与倒置、立体感强烈、没有明显的逻辑思维走向等特点。本文在区分线性与非线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几部比较典型的小说进行分析,大致总结出小说中的几种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倒叙与插叙、复调结构等。复调又可分为不同声音的复调和相同声音的复调。  相似文献   

14.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复杂的叙事策略讲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下生命的扭曲,黑人在变异环境下的同化或顺应,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我等等。  相似文献   

15.
书信体叙事策略是《紫色》里最重要的叙事技巧。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沃克对书信体叙事策略的运用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书信体叙述策略赋予女性声音、传达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沃克在《紫色》里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不但使她成为美国当代最伟大作家的一员,且充分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及娴熟的创作才能。本文运用叙事策略理论剖析小说的多变的叙事角度以及多元化的叙事结构,探求其如何将艺术形式与思想完美结合的艺术奥秘。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来中国的主流科学技术观是以"科学是生产力"观点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本质上属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范畴。其主要缺陷是: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的倾向普遍;科学技术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功能未受重视;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科学主义思想影响广泛等。塑造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方向是:坚持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适当吸收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优长之处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思想资源,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统一、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统一,以及科学的生产力属性和科学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属性的统一等,努力超越"生产力科学技术观",走向一种新的、更高级的主流科学技术观。当前,重塑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至少应强化以下基本观念:(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技术源于并支撑科学;(3)科学技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4)科学的自主性不容漠视;(5)科学并非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18.
杜雪琴 《科教文汇》2014,(11):110-111
英国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从叙事角度审视翻译与政治文化冲突的互动关系,将翻译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基于Mona Baker的观点,本文审视了中医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政治文化冲突,并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叙事建构策略,以促进中医对外积极传播。  相似文献   

19.
朱钦文 《科教文汇》2012,(22):164-164,168
影视中镜头的组接是指相邻两个镜头的连接方式,它是一种形式,是一部影片叙事内容发展的需要。组接(又叫转场)的手法大体可以分为技巧转场和直接切换(又叫硬切)转场两种。  相似文献   

20.
疫情防控期间,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网络教学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该文在分析高校现有主流网络教学平台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疫情防控期间大学实施网络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并对某学院网络授课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对网络教学今后的完善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思考与探讨,以期为推动网络教学在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