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2007-2011年长三角城市群16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知识密集度、实际使用外资、工业发展程度、信息技术、人口规模、政府规模指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行业实证研究.结果是,工业发展程度和信息技术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知识密集度对除金融业外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较大;实际使用外资的影响与假设相反,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成反比;人口规模对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外的行业影响较大;政府规模只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微弱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中部六省共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计量回归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不同,主要取决于产业关联程度、人力资本水平、政府投入水平、信息化水平、城市规模和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并倾向于在多样化的产业环境中集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过程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分析出各时期的发展特征,归纳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即城市化水平、市场需求、基础设施、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等因素,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机理。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方向,最后提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1978-2007年数据,对影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以及政策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较强,经济发展水平和分工水平正向作用较小.城市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负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有赖于金融发展及金融政策支持,需要加快生产的专业化进程和分工水平,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GWR模型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5,(7):21-24
利用GWR模型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呈正相关作用,而2011年中西部地区其的贡献相对较低;创新能力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为正,但存在减小的趋势;城市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变化较大,由2005年和2008年的负相关转变为2011年的正相关;工业发展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为正,高值区存在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对外开放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呈明显的负相关;市场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为正,且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两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受到政府政策、产品研发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等四个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规律,将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我国工业通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报酬激励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并没有导致利润水平的同步上升。而生产性服务业在市场化程度高和基础条件较好的特大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实现价值链地位跃升,从而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之间形成有机的专业化分工。因此,加快行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9年珠三角九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利用基尼系数、PC指数对九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行测度,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的具体测量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的拟合,分析该类聚集现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探讨珠三角九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固定资产增加值、城市化水平和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两大产业高度相关、深度互补,互动发展成为两者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机理展开系统研究,从社会分工、价值链和生态群落等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从分立、互动、融合3个层次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互动基础因素、互动条件因素和互动环境因素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影响因素,最后给出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自身效率,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最终提升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指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共生理论,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间的内在关系建立Lotka-Volterra生态模型,通过求解,讨论了合作竞争模式下均衡解的存在及均衡条件,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竞争合作关系的演变中实现相互间的产业引导、产业延伸和产业孵化演变效应。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巨大推动作用,反映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和社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本文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动因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了要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必须创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其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当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影响着生产性服务业。利用中国20个城市2003—2011年的就业数据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熵及空间基尼系数,分析发现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挤压"效应,一方面促进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的聚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向周边城市的扩散。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为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江苏沿海开发,需要进一步增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对外服务功能,强化其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是当今体现区域中心城市对外服务功能强弱的核心门类,江苏沿海地区三个中心城市应紧抓国家战略机遇,通过优化区域分工、强化产业集聚、深化体制改革等途径,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增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对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区NDVI与气象因子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龙  王庆  张明明  衣华鹏 《资源科学》2010,32(9):1777-1782
探究植被的长期波动规律,对其持续性做出准确判断,是当前LUCC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R/S (重标极差分析)分析了1998年到2008年旬值NDVI序列和与之对应的旬值气温、降水、日照数等气象因子序列的 长程相关性,结果显示:NDVI序列和各个气象因子序列均存在长程相关性,并且Hurst指数存在突变点,气温、降 水、NDVI序列的突变点分布大致相同,分布约在55旬左右。在1~55旬时间尺度上,气温、NDVI序列的Hurst指数 大小很相近,呈很强烈的长程相关性。分析得出气温、降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影响NDVI的长程相关性,日照时间 对NDVI其持续性影响甚小。NDVI时间序列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分形特征,植被演变存在状态持续性及其内在的周 期循环长度,从而为植被的非线性和复杂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结论。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成为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山东省自主创新经过近几年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为了更好促进自主创新建设和发展,本研究选取2000-2009年十年科技统计数据,重点从影响自主创新的五大因素视角开展分析,发现山东省自主创新出现新特点:专利总量滞后经济发展,科技投入结构中财政支撑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成效显著,外资促进作用减弱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区域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对其演变历程、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地考察分析,发现山东省区域发展规划呈现出规划战略的明晰性、规划区经济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规划保障措施的切实性等特征,但存在多个规划战略的政策重叠区且当前的考核机制弱化了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最后,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山东工业企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山东工业企业要想战胜危机,就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置于企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赢得主动,真正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杀手锏"。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山东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并与江苏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差距,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提升山东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模型组合的山东省耕地生产潜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程传周  杨小唤  李月娇  王挺 《资源科学》2010,32(11):2165-2171
山东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却在持续减少,粮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该省的土地生产潜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km×1km栅格尺度的气象、土壤、耕地、遥感等数据,利用不同的模型组合来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各限制因子对生产潜力的限制程度,可为农业粮食估产、相关土地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两套模型在用于山东省土地生产潜力计算时,都是合理的,但第二套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产量的相关性更大;山东省西南平原地区土地生产潜力较高,胶东半岛地区和中部丘陵地区较低,全省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程度不足80%,其中沿海地区和北部地区开发程度较高,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开发程度较低,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山东省生产潜力开发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水分,其次为土壤条件,温度的限制性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