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汉娜·阿伦特的"行动"理论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蕴,为我们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行动路向和实践视角。"行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直面教育实践本身,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行动中探究、反思,生成实践性知识,走向与学生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以上两种涵义兼而有之。笔者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未来10年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立足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大背景,针对当下教师在"学生为本"理念及教师修养及教育服务、教育个性化等专业成长内容缺失、教师素质的弱项及今后教育发展需要上特别下足功夫,如儿童教育能力、教师"身教"能力、美育、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教育服务能力等,谋求教师专业成长契合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明远 《学子》2012,(2):18-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发展,人们愈加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其规律和过程,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包括困惑期、成长期、升华期和成熟期。这四个时期,是教师普遍的发展过程,当然,有可能会有"早熟期",这需要教师自身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长环境优化的影响。这种百倍的努力和...  相似文献   

5.
段余海 《教师》2012,(7):14-14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行动计划"是湘西州"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项目。实施这个计划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转变观念、凸显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⒈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实施过程必须遵循"三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有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作支撑。要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就必须走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研修"。只有"校本研修"搞得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才能有发展。为此,我校通过"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一线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最直接的参与者,其本身的专业成长亟需培养模式的更新。如何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在历时四五年的摸索中逐步确立了"以教师为主,以教学为主线,师生教学相长的教师专业成长"校本研修模式,并于2008年正式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他们把校本研修作为教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探索可行的校本研修创新路径,着眼可能性,着力现实性,从关注学校特色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性走向开发教师的可能性,构建了以开发可能性为核心的在实践层面具有较强专业情意和可复制传播的系列研修行动。本刊从本期起,分"学科共营课堂教学历练"、"学科带头人专业成长历练"、"城乡教研一体化"、"优质教师魅力形成和传承"、"智慧班主任论坛"五个专题对该系列研修行动予以全方位关注,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即教师专业成长是在由内驱力引起的不断学习中发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建立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和在此情境中的知识需求,教师培训这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无疑要关注这一现象,尊重这一"假设"。一、教师培训需求的两大领域现实中的教师,其由个人天赋条件及其后天修为分化成三类人员。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育中,类型多样、复杂多变的矛盾成为了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破坏因子,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影响自身发展。因此,分析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破坏因子,探寻各种矛盾的化解策略,是新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新教师与同事的"矛盾"作为新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同事之间相互关心,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新《纲要》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界定为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的变化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角色承担能力,需要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适应角色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师培养方面转变方式,用开放的思想、开放的心胸、开放的氛围、开放的学习方法将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给了我们启迪。我们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坚持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为指导,确立"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的园本研修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来临,未来的教师将是"发展的教师"。校本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建立PDS的伙伴合作关系,推进基础教育的同时改革;开展课题研究,构建学习型学校,创造教师成长环境;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以后,在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不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提高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金东 《考试周刊》2011,(81):20-21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参加工作以后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具有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在"就业导向"下实施教学的工作、学习和参加培训的现状,以促进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学校乃至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自我调适型教师专业成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促使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系统的核心使命,其终极目的是练就教师的专业技艺。教师专业成长是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在应对教育实践问题中重构专业自我的过程。自我调适型专业成长观是继知能增长观与指导力训练观之后的第三种教师专业成长观,教育情境、实践环流、实践性理论构成了该专业成长观的三个支撑点,关注实践逻辑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罗刚淮 《师道》2011,(6):23-24
经常被一些学校邀请参与教师的座谈会,座谈话题也常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他们常让我谈谈专业成长的经验,因为在不少老师看来,我几乎成了看得见的"神马"——一年公开发表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你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6.
李明远 《师道》2011,(4):34-34
我们有很多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总埋怨没有好的"共同体",也没人"逼",这两条道固然重要,但在专业成长中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内驱力。我们要强调对自我专业成长的反省认知,提高自我专业成长反思意识与能力,促进对教育活动的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青锋 《考试周刊》2012,(63):23-24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职前的培训,而且需要职后的继续教育。因此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创建一种属于学校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体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波 《江西教育》2014,(7):86-87
教师的教育写作是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身可持续成长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如何让更多的教师牵手教育写作,加快自身的成长步伐,笔者觉得以下四个"关键要素"值得关注。一、唤醒教育写作意识教师的教育写作为何会引起关注,主要是教师的职称评审和名优教师评选中对教师有论文的要求。因此,不少教师因为缺乏相应的论文而无缘职称评审。于是,就有了教师职称评审因缺乏论文被"一票否决"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创新而卓著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优秀教师,卓越教师的基本素养结构主要由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构成,其中,卓越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卓越教师成长中具有决定性的独特价值。然而,在当前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由于未能恰当地处理好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存在着将知识与能力等同起来、采用知识的方式来培养能力、能力的内隐性决定了能力没法教等认识上的误区,致使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性地位的严重缺乏。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以及依据国家相关教育规章的规定,卓越教师专业能力成长合理性建构的要素可以划分为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增强专业修养,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永恒的话题,在终生学习过程中,年轻教师需要成熟,中年教师需要创新,老年教师需要坚持。尤其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正在经历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