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思想和情绪的文化载体,恐怖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电影,其自身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的烙印。从二十世纪初至今,这一以西方为主要发源地的类型电影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西方特殊文化环境的熏陶和传播下愈发发展壮大。而恐怖电影在近几十年由西方传播到东方后,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恐怖片以东方独有的思维方式被赋予了崭新的东方特色。文章正是立足于恐怖片的起源和发展,对东西方恐怖片表现特点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展现了它们之间不一样的恐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东西方恐怖片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进入全球化发展阶段,这对世界文化环境的建设带来深远影响.世界各国社会文化体系相互融合、相互影响使全球文化环境变得混乱、复杂,身处其中部分意志力与自控力较为薄弱的人将会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下缺失精神理想信念与民族自信,进而开始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一切皆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社会意识、价值观念及心理情感逐渐扭曲,对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造成重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予人们正确三观意识的重要精神指引,其中国化发展对净化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将结合汪信砚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一书深层次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为促进中国的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汪雪梅 《科教文汇》2012,(12):199-200
在当前,和谐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整个文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思想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整个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图书馆价值和图书馆权利的图书馆精神基本内涵出发,认为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权利联系密切,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价值引导着图书馆权利的走向,图书馆权利则反映着图书馆的价值追求,从图书馆价值到图书馆权利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的逻辑构想到具体的制度落实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并通过图书馆立法规范具体实践活动、体现图书馆精神、实现图书馆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年级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为过渡性,更多更明显地体现出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质的转变。实践中我体会到,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形成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史汉生 《今日科苑》2007,(16):237-238
在文化传播翻译中,常常会遇到不同的文化传播障碍。译者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加以详细、深入的文化考证方可将其译成另一种语言。这一点不同于对原作的语言风格,篇章结构及思想内容等的表述,是一种以历史资料及现实事实为基础的详细的调查研究。这种文化考证需要译者具有深入钻研的精神和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本文通过具体例证说明这种文化考证在文化传播翻译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从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精神环境三个不同层面,具体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环境育人的具体体现,说明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在学生中得到传播、推广、吸纳的过程,又是学生作为主体,在学生群体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过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生际传播"过程。文章试图以学生的传播为视角,探寻高校马克思主义"生际传播"的特点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这一方法既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总结经验相一致 ,又体现了邓小平世界观同方法论的统一。从抽象到具体之所以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根本方法 ,还在于这种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是通过赋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作品的专有权利而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和艺术的进步与繁荣。维护著作权人与传播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这一精神并没有发生变化。网络环境下使用、传播作品以及技术措施的保护行为,在处理著作权保护与信息传播的关系上,仍然适用利益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了文化与价值的意义、科学研究的文化价值意义,即人类的存在与一定社会的文化及价值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是一种文化现象并在价值观念等层次上深刻影响着文化,进而推导出高校科协的文化价值意义: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内部群体文化与同类价值意识对科技工作者个体文化人格的形成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在学术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批判、继承和创造进行文化融合;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以自身的观念、意识、行为去影响公众。高校科协应构建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文化价值体系,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中医药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对研究技术的创新性,另一方面是对传统理念的自信心,此类挑战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意识形态显性灌输的方式已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部分高校对文化作用的重视不足给学生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文化渗透、建立文化自信,对当代中医院校大学生和中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理性对人的文化存在具有无限广义的本体意义。理性是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精神。理性是历史的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是从本体理性生发而来,并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发挥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中,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对应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科学和人文的矛盾、冲突是现代文化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对理性片面、狭隘的理解导致严重的文化后果。当代文化大厦应该以广义的本体理性为根基,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4.
欧黔 《科教文汇》2014,(31):89-91
广播电视新闻学更名为广播电视学后,学科专业方向更为宽泛,突破了新闻学的传统框架。另一方面,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规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与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西交通中,近代科学逐步走入国人的视野。“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论经由部分具有开放精神的士人的阐发成为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引进西学的理论,它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近代科学移植入中国的历程,具体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看法,但其理论的应时性也为它们最终嬗变为阻碍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埋下了伏笔。对此,严复基于对近代科学的切身体察与对中国科学发展的炙热关怀,对两种对待西学的观点进行了条剖缕析与批判,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他对近代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层面看,自主创新教育有其时代的内涵。然而,当前自主创新基本精神、大众科学民主精神、创新思维形态互补机制及价值观认知等,在我国自主创新教育中呈现诸多困境。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文化意识增强,全面弘扬基本精神、彰显大众科学民主精神、培育多元创新思维形态与形成自主创新根本价值观等,应成为我国文化自主创新教育的永恒始基。  相似文献   

17.
党内基层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当前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存在诸如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动力缺失和制度建设不够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应着力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培育推进党内基层民主的动力.科学构建党内基层民主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执行度.  相似文献   

18.
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1-13
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在STS领域内应被视作社会活动之主体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其本质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推动社会进化的主要原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异化而又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负面效应。环境伦理观的核心是:人类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服务,维护地球生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科学史学纲领的提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佩 《科学学研究》2019,37(2):212-218
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是大会上首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史观,尤其是鲍里斯·赫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与经济根源”探讨牛顿的科学工作与时代的社会经济语境之间的关联,与当时的科学史研究传统形成鲜明对比。尽管苏联人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释科学史上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存在教条化、庸俗化等问题,在大会上并未取得期待的交流效果。但他们的科学编史学方法在会后持续发酵,在史学界的猛烈批判和科学家们的盲目推崇中不断引发争论,最终为科学编史学的社会文化转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总体目标。对此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能够解释很多社会过程和社会问题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治理理念所倡导的多元主体、协商民主、消解矛盾和精细化的思想,都与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需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深刻的理解。未来学界应更多致力于有关社会治理的心理学研究,而且该领域的研究应注重理论本土化和方法多元化,坚持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定位,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