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共成立初期,有部分熟悉农村生活的共产党人和地方党组织开展了农民运动的尝试工作,并领导了一系列农民运动。尽管这些农民运动规模不大,这些共产党人所开展的农民思想工作方法也未够成熟,但却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扩大了中共在农民中的威信,为中共以后开展成熟的农民运动工作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共成立初期,有部分熟悉农村生活的共产党人和地方党组织开展了农民运动的尝试工作,并领导了一系列农民运动。尽管这些农民运动规模不大,这些共产党人所开展的农民思想工作方法也未够成熟,但却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扩大了中共在农民中的威信,为中共以后开展成熟的农民运动工作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侨务工作,影响和推动了广大海外华侨对中共领导的广东抗战的支援.广大海外华人华侨虽然海天远隔,但积极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广东抗战,积极捐款献物,从经济上支援中共广东党组织领导的华南抗日纵队的革命斗争;政治上积极宣传抗日,声援中共领导的华南抗日斗争,维护国共合作大局;积极奔赴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为创建和巩固华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华南抗日民主政权以及开展华南敌后游击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东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地势、客家人的文化特征、趋于破产社会经济及反抗压迫的传统,是东江革命根据地得以创建的地理和文化基础,也是中共革命在东江地区得以长期坚持和发展重要条件。同时,东江革命根据地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兼容精神、开拓创新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东江文化。  相似文献   

5.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参加抗战.为了动员占根据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抗战、支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冬学运动.文章试图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这一典型地区开展的冬学运动梳理和研究,就其教育组织、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发动的农民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利于吸取我党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组织农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的农民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一开始,中共四川党团组织就利用原有群众运动的基础,积极开展农运工作,宣传和组织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据不完全统计,1926年冬,四川已有15个县建立了区、乡农民协会.次年春,全省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3万多人,并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农民武装.从大革命时期四川农民运动的发展过程看,无论在时间规模、组织领导、斗争形势等方面都颇具有特色.特点之一:时间早.四川的农民运动,在规模上虽不能与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齐名,但就开展农民运动的时间而言,也是特早的省份之一.在党的创建时期,四川南部农村就开始有了农民运动的萌芽活动.1919年至1921年间,中共四川党的早期优秀革命活动家郑佑之就在川南致力于群众教育、地方改革和农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革命时期睢、杞、太地区的农民运动是全国农民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中共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杞县、陈留、睢县等县城,取得了重大胜利。睢、杞、太地区的农民运动为抗日战争时期睢、杞、太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主、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侵略者强加于皖江农民身上的沉重负担,皖江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面对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皖江区党和政府实事求是,灵活运用策略,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9.
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贯坚持的一项方针、政策.大革命期间,中共在组织领导农民运动过程中,已经提出农村合作化的构想,只是当时条件未备,尚未付诸实施.土地革命兴起之后,随着中共力量的壮大,各种合作社开始在根据地设立,由此掀起了红色区域内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合作社的开办对于促使农村建设、改良农民生活、改善乡村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加强农村的秩序化和生产的社会化方面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运动是依托有序组织体系展开的。此类组织体系可细化为两类:一方面是中共党组织,另一方面是为完成农业生产既定的目标而新设立的机构组织。中共党组织居于领导地位,其他组织则是政策的执行机构。淮北抗日根据地以此为依托,先后开展“两减一增”、垦荒、兴修水利、纺织等运动,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