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伦理已有的理论建构主要是规范伦理向度的建构.规范伦理向度建构面临着规范生成困境、规范有效性问题、规范与行动之间的逻辑距离、规范普遍性与主体差异性的矛盾等诸多困境.事实上,环境伦理在德性伦理向度的建构不仅可能的,而且可以有效地超越规范伦理向度的各种困境.德性伦理向度的建构思路包括传统德性伦理德目意义的拓展以及具有环境美德的新型道德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革新的重要趋势。但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也隐匿着一定的伦理风险,呈现出隐私侵犯与责任失守、智能仰赖与茧房围困以及情感疏离与交流异化等多方面伦理风险样态。究其成因,与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偏移弱化人文关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技术素养的欠缺以及伦理规制与政策法规的迟滞等关联密切。据此,要强化责任自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责任伦理规制;回归教育主体,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聚焦情感向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化教育场域中的情感温度等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语境下,从伦理价值角度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从伦理角度分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间性(学生)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最后从伦理角度提出构建具有伦理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伦理维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探索对完善人性、提升人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含义与伦理内容,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了具体剖析,并深入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伦理缺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刘钊 《江苏高教》2015,(2):116-1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关于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伦理意蕴,是从伦理视域以对"人的发展与需要关注"为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实施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对其进行"合道德性"的结果预期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营企业要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正确理解求和是和谐企业的内部伦理取向、伦理诉求。分析求和是和谐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伦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挖掘企业资源,有利于有利于减少有限理性。树立和谐的财富观念是企业追求和谐伦理向度的精神诉求,运行和谐的治理结构是企业追求和谐伦理向度的组织诉求,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是企业追求和谐伦理向度的人才诉求。并提出民营企业的内部求和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
韦伯在讲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时,提出在政治语境中的道德分级学说,把道德伦理分为“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主张伦理准则的专业化。韦伯两种伦理理论对我们正确解读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传统伦理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但在道德秩序、人格修养和义利争辩等方面对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价值取向和传统伦理的“对接”与“互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真诚与平等,强调义与利的和谐统一,鼓励集体认同下的个性张扬。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智能科学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发展前景。但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隐匿着伦理风险,呈现出主体地位消解与情感疏离、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发展异化、个人隐私泄露与权责不清等多方面的伦理风险样态。其生成原因在于其与相关主体的技术素养欠缺、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自身的局限、伦理制度和政策法规的滞后等有着密切关联。为防范和规避这些风险,需要“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师生伦理空间、“以术为用”增强智能思政的技术治理、“以法为界”构建智能思政大数据责任伦理规制,推进做好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使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回归学术本位,实现其育人的本质。这就预示着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必须强调教育的伦理向度,并把伦理向度作为制度构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的伦理向度应着重体现为对人道、理性、公正、自主和民主等的价值追求上。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基石,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校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论文介绍了工程伦理的研究现状、课程定位、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强调从学生抓起,落实工程伦理教育,将工程伦理内涵进行深化和推广,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导师、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者、时代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思想引领者。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伦理水平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水平展开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坚定人生信仰,加强辅导员职业建设;夯实自身素质,提升辅导员学习力;找准自我定位,提升辅导员发展信心;坚持自我反思,激发辅导员职业潜能;完善自我管理,增强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要实现和谐发展,应该正确理解和谐校园的内涵与内部伦理取向和伦理诉求。“求和”是和谐校园的内部伦理取向,“求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挖掘高校的办学资源,有利于减少有限理性。运行和谐的治理结构是和谐校园内部伦理向度的组织伦理诉求,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和谐校园内部伦理向度的经济伦理诉求,拥有“仁爱”与讲求“诚信”是和谐校园内部伦理向度的美德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社会剧烈变迁的过程中,以"孝"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和以"忠"为代表的政治伦理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在先秦传世文献中,尊亲和事君、私情和公义时而统一,时而冲突。考察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关于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关系的论述,发现早期儒家关于忠、孝所分别代表的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的关系的思想,经历了一个政治伦理逐渐强化并取得对家庭伦理的优先地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学基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颇具争议。被教条化、实证化理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正是产生此争论的根源所在。而基于实践性、历史性语境中的解读指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伦理学向度,即内蕴于非道德化的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话语中的对人类真正道德化生存的伦理承诺。必须回到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语境之中,重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
网络次生文化有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世界观及价值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尤为深刻,因为学生也是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与缔造者。网络次生文化对学生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因而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伦理价值观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推动学生伦理观念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工程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理工科大学中结合学生专业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应该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易于为学生接受,且影响持久、深远。工程伦理教育就是理工科高校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伦理规范的两个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教育伦理研究重新受到人们较广泛的关注。在教育伦理研究中,教育伦理规范问题无疑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它为我们对教育进行道德反省和道德追寻提供了基本标尺和方向。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者对之倾注了较多热情。美国学者斯蒂瑞克和索特里斯于1985年推出了专著《教学伦理等》。在这本著作中。作者结合案例讨论了教学的“公正”、“自由”、“平等”等问题。布朗在其著作《正义,道德与教育》中主要讨论了教育公正问题。我国学者王本陆博士在其《教育崇善论》中提出教育基本伦理规范为人道、公正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勿庸置疑,这些研究中所揭示的伦理规范是我们对教育进行价值批判和规约的重要向度。但笔者以为,这些仅仅是教育伦理规范的一个向度,教育伦理规范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向度,这就是教育自身的道德。这种伦理道德是教育活动得以存在和顺利进行的内在保证。这两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伦理规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