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问题呈现】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乡戏》(苏教版第8册)的片段: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村的戏。师:在你眼前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描述描述吗?(生沉默)师:比如说,看戏的人怎样?舞台怎样?演戏的人怎样?生:老师,乡戏与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戏有什么不同吗?师:那当然不同了。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乡戏。生:老师,乡戏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蔡国锋 《语文天地》2013,(19):46-47
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以说,好奇心是纯粹求知欲产生的原动力,人有了好奇心,才能主动去追求新知,探寻神奇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充满热情,兴致勃勃地汲取生活中隐藏起来的精彩。而对于未来之星——学生来说,更需要好奇心的灌溉。就教师教学而言,语文学科的课  相似文献   

3.
[问题呈现]案例一《:乡戏》(苏教版第8册)教学片段师:同学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课文以生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生动地展现了槐乡孩子纯真可爱、热情好客的特点。课文语句优美,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申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理解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到的。  相似文献   

5.
《槐乡的孩子》是三年级语文教材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感受到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我见本课的学习要求已经达到,正准备进行小结的时候,一学生突然插话:“老师,这些孩子怎么没去上学呢?”  相似文献   

6.
詹小云 《成才之路》2012,(18):66-66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尽力提供科学探索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索的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看外面的事物、看外面的世界的机会少,对万事万物的认识不多。但农村孩子们并不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也想知道个所以然。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如何激发小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槐乡的孩子》是三年级语文教材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再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感受到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我见本课的学习要求已经达到,正准备进行小结的时候,一学生突然插话:"老师,这些孩子怎么没去上学呢?"……  相似文献   

8.
因势利导授之以趣山东省长岛县第一实验小学赵萍古人说:“教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对于十二三岁活蹦乱跳的孩子来说,在教学中若不充分照顾到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便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我在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好奇、爱问、求知欲强,贪玩、好动、实践性强,拔尖、好胜...  相似文献   

9.
一、课前预设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农产品的家园》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胡柚的旅行”,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教师要准备有关“胡柚旅行”的录像,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决定根据塘栖的特点,改编成《枇杷的旅行》。我校座落城乡结合部,既有农村来的孩子,也有镇上的孩子,更有许多孩子来自枇杷产区塘南、丁河。因此,我就近把42个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①农民枇杷的种植、采摘、销售情况。②枇杷如何运输,给家乡(家庭)带来哪些变化。③关于枇杷的新闻活动。④枇杷的悠…  相似文献   

10.
杨扬 《黑河教育》2014,(3):15-15
正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心理问题,而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就要及时帮助解决,让它不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许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认为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同学的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给孩子物质上的过度满足和溺爱,导致了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的不良品格。笔者认为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我和父母》一课,课后对于本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1.
蔡国锋 《语文天地》2013,(10):46-47
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以说,好奇心是纯粹求知欲产生的原动力,人有了好奇心,才能主动去追求新知,探寻神奇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充满热情,兴致勃勃地汲取生活中隐藏起来的精彩。而对于未来之星——学生来说,更需要好奇心的灌溉。就教师教学而言,语文学科的课堂空间对学生猎奇探秘心理的展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如何上出有滋有味、有血有肉、学生喜欢、高质高效的复习课,可能是很多教师多年探索的问题。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也一直对复习课感到困惑,虽然作过很多尝试,但总觉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案例】雪花在欢笑 天气格外寒冷,我看着学生仍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下雪啦!”突然,学生的一声尖叫打破了课堂的平静。对这些生活在南方、很少见到雪的学生来说,这雪具有太大的诱惑力。课堂再也无法安静下来,我立刻意识到,这场雪对于刚刚学了《第一场雪》的这些南方学生,是进一步感悟课内容,深化生活体验的难得机会。于是,我迅速调整了教学预设。  相似文献   

14.
很多家长恳切地要求我:老师,您上课提问或上黑板多叫叫我的孩子。我想,家长的要求是对的,“多叫叫孩子”就是唤醒学生成就感,就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可是,一节课45分钟却是有限的啊!我想,采有合作式竞争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时间有限问题,而且有助于全体同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98届初三(13)班(以下简  相似文献   

15.
王慧英 《考试周刊》2009,(32):176-176
夸美纽斯说:孩子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喜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富于情感式的诱导。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倾注情感对其感化和熏陶。因此,重视情感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引导三个环节中加强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16.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对于智力低下、不能很好接受家长或教师教育、生活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的智障儿童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我所带的班级共有18名学生,其中2个孩子是自闭症,  相似文献   

17.
《新起点英语》第1册第79课的教学重点内容由6个服装类词汇(skirt,T-shirt,sweater,jacket,shorts,pants)组成,这6个单词学生第一次接触,要熟练掌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打算利用课件、运用游戏活动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课堂上,当我讲完词汇就迫不及待  相似文献   

18.
<正>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语文课程中一项崭新的教学形式,是真正的大语文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激发,自信心受到鼓励,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综合语文素养有所发展,特别是对于写作难的学生,不再发愁了。下面是我在七年级下学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的教学过程:提前一个星期,我布置了一个对学生来说比较有兴趣的作业——回家用蛋壳制作脸谱,然后学唱一段戏并收集有关戏曲的知识。上课的时候,先请同学们展示作品,接下来我引导  相似文献   

19.
顾庆荣 《教师》2014,(3):107-107
正几年前,笔者参加市级青年教师赛课,执教《槐乡五月》。和以往一样,我备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学步骤,将课堂教学分成两大板块。首先感受"槐花美",安排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从视觉、听觉、嗅觉几方面去感受槐花的美。其次体会"孩子乐",将引导交流的问题设置为"如果你来到槐乡最想做什么"。备课时,我并没有在教学目标上多加思考,只是根据收集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在朗读感悟中,感受槐花美、孩子乐"。  相似文献   

20.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计划等四个方面。其中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应该怎样了解学生,备课时怎样备学生?这里说说我在实习中的一点感受。实习一开始,我教的是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细雨》。这是一首诗,属于三类(独立阅读)课文。在一堂课里,既要完成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任务,又得把握好时间,对于第一次登上讲台的实习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反复钻研教材,提前写好教案。在前三天见习中,我利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