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性别课程开始成为高等院校的“显学”,然而在我国社会性别的研究,无论是学科,学理建构,还是课程的建设,都属于起步阶段,如何将这一课程规范化,系统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性别”概念从产生开始,其涵义就伴随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拓展而在不断扩大。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结构,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途径。“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女权主义运动中一定时期的产物,既具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了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社会性别这一视角切入高等教育研究,审视传统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性别无意识”,并关注建立高等教育社会性别研究的新领域和形式,为实现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社会性别公平、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妇女解放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性别角色认同研究中存在不同的研究模式,研究模式的差异导致研究结果之间的分歧。因此,有必要从概念界定、研究工具和对象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明确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理论机制,以对该领域研究进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及其特点都是基于社会性别.从长远的斗争目标来看.女权主义要用“关怀”代替“平等”这个口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女性写作”。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理论与中国妇女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在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浪潮中被提出来并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中心理论,这一理论的引入和运用带来了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新发展,但两者互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妇女史研究在适当引进外来理论的过程中要结合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具体经历和两性关系的实际特点。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概念是伴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而提出和演进的,它是女性主义核心内容之一.社会性别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妇女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它在中国的本土化运用与发展,也为中国妇女研究指明发展方向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谢晓雄 《文教资料》2006,(22):31-32
电脑音乐课程的建设以及电脑音乐学科的发展作为新时期音乐学科发展的重点得到了广大师范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文主要就高师电脑音乐课程开设的现状,提出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通过对教学目标的修正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可以进行三种不同层面的电脑音乐课程建设与教学,并对一些具体问题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身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婚姻都影响和形成了他复杂的性别观,而他的性别观又在他刻画的女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在其小说中表现社会性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海明威向人们引荐了一条解决社会性别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女性主义者角度指出性别社会存在对男性和女性不利的社会性别分工和角色定型,有必要提出消灭社会性别的后性别社会的概念;然后从生物性别的视角分析性别的多样性,指出两种性别的分类法不能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又根据心理生理社会的解释模式和社会物理学的成果分析社会性别复杂性,解析本能、直觉等概念的经验来源及其性别歧视的成分;最后参考了有关性别平等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建议一些通向后性别社会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在师范院校中,女生所占比例历来较高。她们大多未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正常的生理卫生及性别知识教育。带着源于家庭、传媒及社会各方面对女性性别角色定位的陈旧观念,在现实中遭遇着种种冲突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开设女性教育课程,不仅有益于女大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更好地参与社会。更由于师范院校学生的性别意识、社会角色定位和人生选择,还会以教育的名义,通过教育的渠道而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的未成年人的发展。因此,开设女性教育课程,在师范院校学生中实施性别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对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文章试图将社会性别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全面引入对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危害与治理的分析中,以期更科学全面地理解、把握乃至寻求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制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比较CSRI-50、BSRI以及CSRI三个性别角色量表中的词汇,发现男性化词汇体现出中西方在男性特质要求上的共性,而BSRI的男性化量表包含的体现强烈个人主义特质的词汇,中国的两个量表却没有,这反映出两种文化背景下男性性别角色观的差异;女性化词汇方面,三个量表均反映出大学生对女性特质的观点趋于一致与传统.但与 BSRI 比较,“勤俭心细”维度体现出东方文化对女性的不同期待;与10年前的CSRI相比,CSRI-50缺少了“守本分的”“安分的”“娴淑的”等特质,体现了社会进步对女性束缚的减少.而CSRI-50的中性化量表增加了“谦虚、孝顺”的特质,反映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价值观的回归;另外,BSRI和CSRI中某些男性化和女性化词汇被归为中性化.总之,我国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观一方面表现为对传统性别角色仍趋于认同;另一方面,两性性别角色界限淡化,性别平等意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5.
对开发高职课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后的教育,由于发展历史短,生源复杂,因此,课程开发方向存在一些问题,中就此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CSRI和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测查338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和职业倾向得分。用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较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差异。结果发现:男性在R、I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A、S、C类职业倾向得分显著低于女性;性别角色差异:在所有6类职业倾向得分上。双性化者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者,男...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社会以来,女性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社会领域,参与到教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女性的社会角色也随之更加丰富。到了新中国时代,女性更是以半边天的形象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80年代之后,随着对文革的反思,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女强人”“女博士”“女汉子”等与女性形象有关的热词先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看似赞美的热词,其背后隐含的却是男性的讥讽.而女性对于这些热词的逐渐接受与重新解读,反映出女性的不断成长,这对于两性关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另外,当今社会男女两性之间仍存在隐性的不平等现象。需引起更多关注与反思,使两性关系更加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的社会引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科正 《高教论坛》2003,(5):12-13,2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的职能除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外,其社会引导作用也日趋突出,这也是现代大学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大学应树立科学远大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同时社会也应重视和发挥大学这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