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起科学假说,有的人往往不以为然,认为既然是假说,就不是真理,没有什么价值。其实,科学假说是通向真理的先导和桥梁。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在其探索和完全确立的过程中,都要先经过假说阶段,通过科学假说而达到真理。  相似文献   

2.
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想要习得一种语言,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但是这一假说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国内外语言学家就对其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评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阐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治理具有清晰的生成逻辑,它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层”推动治理的“环境变革层”,在不同“认知适配层”的规范下而形成不同“治理范式层”的过程,其认知图谱主要表现为技术逻辑、制度逻辑、文化逻辑和资本逻辑,不同逻辑下人工智能治理的议题理解、价值导向、主体关系、路径依赖和工具选择具有差异性,亦各自具有不可回避的理论困境。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理需建构包容性框架以实现内生性逻辑与建构性逻辑、一般性逻辑与情境性逻辑的统一,为此,研究构建了基于“共性价值—结构要素—行业场景—微观操作”的人工智能治理综合分层框架,详细阐释了各框架的价值导向、功能定位、治理原则、关注对象、主体间关系结构和工具选择,并揭示了该框架从宏观到微观的维度衍变,从抽象到具体的内容衔接,该框架启示人工智能治理需体现多元认知逻辑的融合,嵌入多样治理范式的协同,实现多维目标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以前的“旋涡说”与“星云说” 早在1644年,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原理》一书里就提出了原始太阳星云的概念,猜测太初混沌之时,物质微粒在宇宙旋涡中逐渐形成了太阳系,“以太旋涡说”是近代第一个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相似文献   

5.
潘晓红 《内江科技》2010,31(5):51-51,53
外语教学和外语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语言输入和情感因素很大程度上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克拉中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然后在分析其与外语教学成效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提高外语教学及外语习得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丽 《科教文汇》2012,(5):117-117,133
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是高校在扩招的新形势下,为了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隋感过滤假说”对于探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透过身体现象学这个视角,可以发现认知科学中的计算主义、符号主义、表征主义、认知主义等等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实质,即在考虑认知活动或智能活动时,以表征为核心,而忽视身体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所以这些思想可被统称为无身认知。另外,在无身认知背后有三个未经检验的哲学假设,而它们都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无身认知应该被具身认知取代。  相似文献   

8.
意义(meaning)是人类语言和各种符号系统的核心,更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功能和认知过程。100多年来,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信息和通信科学等都对意义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样有关意义的理论;当前,第二代认知科学对意义问题提出了与传统意义理论截然不同的见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对意义的理论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从认知科学或更宽广的科学视角对现有意义理论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推动意义理论在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这将会对认知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会对未来基于认知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晶  袁勤俭  刘影 《现代情报》2018,38(10):152
为了增进国内学者对认知匹配理论的了解,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认知匹配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认知匹配基础模型、认知匹配扩展模型、认知匹配分布式模型3个阶段。认知匹配基础模型只考虑了任务特征与问题表征的匹配对解决问题的绩效的影响,适用于解决问题者认知负荷较轻的常规信息处理任务,应用时需注意根据任务选择问题表征方式,操控问题解决绩效的一个维度再测量另一个维度,以及用多元匹配关系描述匹配状况。认知匹配扩展模型进一步兼顾了解决问题者个体和环境因素对解决问题的绩效的作用,适用于需要消耗解决问题者更多认知资源或造成更大的认知负荷的专业应用领域,应用时需注意借助理论研究明晰模型扩展的边界和有效性、以任务为核心考察扩展模型的匹配关系。认知匹配分布式模型对认知匹配理论的基本研究框架进行了进一步地解构和发展,适用于需要同时研究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绩效的高度专业化应用领域,应用时需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角的认知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主要在人类学领域首先开展,其认知人类学分支成果较为显著,并在理念和方法上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中的"文化革命"。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心理学分别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文化色盲、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局限,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进一步互动,关注情境认知,因此今后应继续借鉴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长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视角的认知研究,20世纪前半期主要在人类学领域首先开展,其认知人类学分支成果较为显著,并在理念和方法上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中的"文化革命"。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心理学分别针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文化色盲、文化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等局限,对文化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目前人类学和心理学进一步互动,关注情境认知,因此今后应继续借鉴人类学文化研究的长处。  相似文献   

12.
根植观和过程观是研究管理认知变革的两种不同理论逻辑。在鉴别管理认知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对根植观和过程观等两种理论逻辑进行比较,总结这两类理论逻辑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研究范式。基于对现有管理认知研究文献的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温柳春 《科教文汇》2008,(19):115-116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是二语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强调语言习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可理解输入和低情感过滤。该理论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有很多有益启示,对我国的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起指导作用。本文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学实践出发,探寻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理论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现的逻辑:是归纳-演绎还是假说-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过分注重于被凝固化的归纳法形式表述,所有为归纳法辩护的方案都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科学发现中,以简单枚举法为范型的归纳法是否是科学家真实的思维进程呢?文章同意科学哲学家K.Popper的观点,不同的是我们详述了将归纳法从科学发现中清除出去的理由,并对假说演绎的发现观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确立了科学家对自然齐一性信念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计算主义是一种认知上的唯我论,计算认知过程仅仅发生于人脑或颅内,没有必要提及外在的世界.涉身认知科学主张认知并非仅仅发生于人脑或颅内,它完全可以发生于人脑或颅外的对象中.但是,计算主义和涉身认知科学并非是不可融合,涉身认知科学为计算主义提供了意见参考,计算认知过程可以跨越脑,延展于环境之中,而涉身认知科学面临的"一致性"难题也能够通过诉诸"计算"概念予以解决,最终二者走向了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主体认知适应性研究的范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不确定性的环境假设与有限理性的人性假设,在解读主题概念的哲学内涵和现实理解基础上。构建了以认知图式等理论为认知基础和CAS与广义进化论隐喻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框架,深刻挖掘认知要素在行为决策中的主导作用,旨在通过决策研究范式的创新探索为决策主体在变幻莫测的复杂情境中提高决策行为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一些有益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心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认知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是如何被组织而产生智能思维,以及这些过程是如何在脑中实现的科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认知心理学在理论框架的构建和实验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感觉、知觉、注意、意识、学习、记忆、语言和认知控制等各个主要研究领域均实现了重要突破。本文就这些研究领域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和特点、现状和动态进行了回顾和阐述,并就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从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S.D于1977—1982年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输入假说”(TheInputHypodl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AffecfiveFilterHypothesis)理论后,在语言教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激烈的争议。一些语言学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学家,应用语言学家等对Krashen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Krashen的假说理论根本就是不可测试的,不科学的,在实践中很难以验证。本文详细介绍了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中的i+1结构和他的核心理论习得是通过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在达到可理解性输入后,之所以没有习得的原因是因为情感的影响;以及持相反观点的语言学家Gregg,McLaughlain,whte对他的理论的驳斥;最后通过作者对波斯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来验证Kz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的不科学洼和不全面性,并对持相反观点的理论进行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9.
初冬时节春意暖,八方名流聚独山(清华、云端)。友芝故里传佳话,文化认知谱新篇。11月26日至27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共独山县委宣传部和中共独山县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人民政府、贵州宜辰净心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八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在百年名校清华大学和文化古城独山县同时召开。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人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技术性存在。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技术的思考。然而,技术在西方的认知中却经历了一个从边缘到中心的发展历程。西方文明的早期,技术基本上处于哲学认知的边缘;中世纪,技术继续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从近代开始,技术逐渐受到有意识的关注;19世纪,技术开始进入哲学认知的殿堂;现代,技术逐渐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成了人们认知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