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在统一考试招生的体制内实施自主考核评价录取的招生改革,对于国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自主招生制度施行十余年来,随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数量的逐步增加,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度越来越高,其成效和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面对社会各界对于高校自主招生的疑虑,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自主招生担负着“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为了实现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试点高校需要在考核评价机制上有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2.
自主招生制度的试行是对我国高校传统统招体制的改革,但自主招生改革没有脱离统一考试的"羁绊",有限的规模与数量使自主招生改革推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显得无力。高校招生需要不断寻求自主与统一的平衡点,采取多样化的招生模式并不断完善其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高等教育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的实施主体,也是招生的责任主体。在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正走向招生前台的高校须以遵循教育规律、育人为本为前提,不断增强基于构建现代大学教育制度视角的办学活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并与政府、社会建立协同共治体系,将"学术文化"与"决策文化"相统一,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将综合评价招生的自主与自律相统一,进一步提高高校招生能力,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尽其所能。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两个多月以来,引发了社会关于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热烈讨论。《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相比以往,最大的变化是要求申请学生必须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方能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试将在高考后进行。回顾已存在十余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它突破了现有  相似文献   

5.
阳宗 《甘肃教育》2014,(2):14-15
正自主招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03年,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制度一经出台,即被赋予了"打破一考定终身"弊端的重任。"探索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自我约束,政府宏观指导、服务,社会有效监督的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是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  相似文献   

7.
自主招生和保送生选拔录取工作是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招生录取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优秀创新人才选拔新机制,适应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增加选拔具有创新潜能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两种考试,很多考生进入了理想的高校或者理想的专业。以我校今年为例,  相似文献   

8.
英国高校招生制度与我国不同,其高校招生考试方式为证书制,由高校招生服务中心(UCAS)统筹全英的高校招生,其改革趋势包括:统一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考试机会和考试形式增多,考试配套机制与政策日趋完善等。借鉴英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有益经验,将有助于我国高考改革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9.
南洋理工大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一流大学。目前南洋理工大学实行多元化的本科生招生考核方式,将GCE A-Level考试、新加坡理工学院文凭、新加坡国立大学高中文凭、国际文凭、其他国家和地区高中文凭和特殊人才自主招生,都纳入到其招生考核方式中,呈现学院招生自主权大、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和招生对象国际化等特点。多元化的招生考核方式是基于新加坡政府统一领导的教育制度、双轨制的学制特点、培养创新人才和国际化办学的需要而形成的。我国也应立足现实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高校招生制度;适当扩大二级学院的招生自主权;贯彻"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针,探索多种招生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发展,高校招生出现了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方式,如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等特殊类型录取。然而,这些类型中,有的即使通过高校考核,仍需要参加统一高考才有可能被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