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用对了吗?     
"书"与"书籍""书"和"书籍"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都是指"装订成册的读物",但在使用时是有所区别的。"书"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集合体。如"我买了一本书",这里的"书"是指个体;"书是知识的海洋",这"书"是指集合体。"书籍"则只能指集合体,不能指个体,不能说"我买了一本书籍"。  相似文献   

2.
每个班级都是一本"书",这本书藏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记忆里;这本书中记录着我们所遇到过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我时常会翻阅这本书,感受它给我带来的亲切和快乐。  相似文献   

3.
1982年,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曾预言信息社会将取代工业社会,这本书销售了900万册,预言也变成了现实。如今,他又出版了一本新书《定见》,在奈斯比特看来,所谓"定见",是一种可以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心态,他试图告诉人  相似文献   

4.
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冰心称其为"一本奇书",刘白羽赞叹为"穆斯林的诗魂",无数的读者评价其为"真挚而感人至深"的书。这就是霍达于1987年写就的《穆斯林的葬礼》。  相似文献   

5.
现在,学校开设的课程多了,小学生背的书多,书包自然就重了。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我们被大书包压得直不起腰,个子也都长不高了。看到这种情形,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发明一本书,它可以代替沉重的大书包和众多的书呢?"  相似文献   

6.
正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一书中,记述了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0年来的经历、成长与思索。书中十分强调一定要看见"人",不但要睁眼看见他人,也要看见自己。柴静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强调的"看见",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同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在工作中,学着柴静那样时刻看见"人",也看见自己,无疑是极为有益的。名人的书自然有各自的卖点,但是《看见》这本书能够得到教师的青睐,我想更多是因为引领成长的吸引。  相似文献   

7.
正本书叙述了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故事,是"教师的故事",也是"写教师的故事书";是"教师的研究",也是"研究教师的书"。这体现了一种模糊性——它准确地说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了。本书共有八个故事启示录,每一个启示录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小故事,并对这些教育故事进行了分析点评,揭示叙述这些教育故事在教师成长中的意义,颇为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8.
“乱”读书     
正我喜欢在任何时间读书,但不包括在课堂上。我觉得课堂也是一本书,只不过是现代版的"说书",一个人在讲,另一些人在听。所以假如在一本书没读完,而去读另一本书,我是极不赞成的,那是对书的不尊重。我所指的任何时间是指我空闲时由我支配的时间。可以是早晨刚起来朦胧的雾气中,也可以  相似文献   

9.
与好书为友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一本好书,可以把人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在那里尽情地享受。书,这位知己,我很小就已经认识了,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4岁那年,父母给我买了第一本书。那是一本故事书,里面的图片丰富多彩,图片下面有一段文字,是注了拼音的。那是我第一次与书见面,我只被书中那些图片所吸引,根本没注意到书中那些精彩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一本叫做《我不原谅》的书很火,热议至今不断,甚至有些专家也进行"围观"。原因很简单,一是这本书抨击了咱们现行的教育,而且近乎是一种"猛击",于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乃至忧思;二是这本书出自仍然在学的青年,而且似乎是一个"愤青",于是又激  相似文献   

11.
正当你在华盛顿的街上,突然看到一个又一个装满了书的"鸟巢"时,会是什么新奇的感觉?这似乎已不是一个阅读的年代,网络时代不少人喜欢上了电子书,用手机或上网本阅读。而这些书巢,却在美国刮起了一股图书馆风:一个个迷你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供大家免费借阅。不仅风行全美,甚而流传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迷你图书馆没有卡片目录,还晚了也不用交逾期费,只有一个原则——"取走一本书,放回一本书",所还书籍可以是原先借走的那一本,也可以是其他书籍。"上周,这里出现了11本新书。"华盛顿北郊贝塞斯达居民凯文·沙利文专业描述自己的图书馆。沙利文2011年5月在自家车道的尽头搭架了一个屋形木箱作为迷你图书馆,"屋顶"上贴着一句英国  相似文献   

12.
单位组织开展<阳光心态>读书活动,人手一册.这两年,类似的励志书籍我已看过不少,粗略浏览一下,把书带回家便随手放在了卧室.一天深夜回家,老婆还没睡,正捧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呢.一看书名--<阳光心态>,我乐不可支:老婆,这书别人看看也就罢了,你这整天笑得合不拢嘴的人还要"阳光心态",还让不让别人活啦!老婆平常看书不多,一本书能让她爱不释手、挑灯夜读,不易,自然也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爱书没商量     
<正>好消息!我们学校的"阅读·阅心"书吧开放了!这一天,我一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先睹为快——书吧很美丽,加上花花绿绿的书,这里就像一座童话中的城堡。我如痴如醉地流连在书的"城堡"里,拿起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想到,爱看书的同学这么多,书吧的座位不一会儿就坐满了人。我每天准时来这里"报到",书吧里总是人头攒动,看来对书"执着"的人不止我一个呀!我拿了一本书,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又开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美国的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名为"the Drinkable Book"的书籍(jí),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用来过滤水。这种书的纸张用的是特殊的过滤纸,这种过滤纸是采用先进技术研发而成的,用它过滤后的水纯度可达99.9%,达到了饮用水的标准。而它的成本仅需几分钱。每张过滤纸可以重复304  相似文献   

15.
何炅 《中学生百科》2011,(36):44-45
说话的三层境界何老师,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为了改变自己,我会去看一些号称可以提高语言技巧这样的书,也有不少名人、主持人出过这样的书。我基本都看了看,但是一本书看完,最多的感觉是"原来这样",但还是不知道具体情况应该怎么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书架     
正10月11日晴我长大要当一名建筑师,我要发明一种书架,那么请大家看看我的新发明吧!这种书架有语音功能。只要你说出你想看的书名,这本书就会自动弹出来。这种书架还有快速整理功能。只要书架一乱,它就会自行分类整理。这种书架还有自动保存功能。如果你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你只要对书架说:"保存。"这本书就会被输送到保存柜里了,第二天可以继续看。这种书架还有分类选择功能。如果你想看书,它会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跟着刘老师的文字,穿透时间的厚度,走进一个姑娘的旧时光。那个扎马尾的姑娘,是幼时的芳芳,安静羞涩又美好,一本书接一本书地啃读,为现在的芳芳提供了原料;那个叫"七妹"的"小芳儿",是青春时期的芳芳,认真踏实又富活力,用力生长用力绽放;而那个爱哭的姑娘,承载了太多,也给予了我的芳芳太多。感谢那个姑娘,让芳芳沉淀,让芳芳变得更加美好!而我眼中的芳芳呢?回忆将我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15日阴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心灵的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像在我面前打开一扇扇窗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本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共同生活了多年,但直到两人的母亲去世那一刻,他才"看见"她。既然"熟视",为何"无睹"?又因为什么机缘而"看见"?——"看见"的说法,实在大有意蕴。不过巧的是,我想我不经意间"看见"了《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我是说,这本书一直就在我眼皮底下晃悠,但以前我充其量只是在"看"它或者"看到"了它,发现它的价值,只是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本书     
从前,有一头驴子遇到了一只猴子。驴子是"电脑达人",热爱一切电子产品;猴子则很"守旧",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书?"驴子很好奇,连连问猴子:"你怎么向下滚屏?你用它写博客吗?你的鼠标在哪儿?你用它打游戏吗?它能发短信吗?玩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