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珊 《科协论坛》2007,(5):171-172
本文就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利用Oxford的学习策略问卷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处于中等水平(有时使用),较多使用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较少使用记忆策略。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与成绩的相关性最高。女生比男生耕更少使用各种策略。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加频繁的使用各种策略,两者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元性理论,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员工的创新性使用行为分为拓展型使用和探索型使用,提出双元性使用的概念,并探讨不同的创新性使用行为对个体绩效的影响机理。通过215名企业员工样本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拓展型使用将会对个体绩效产生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型使用却没有表现出直接影响,而当员工保持拓展型和探索型使用的平衡,即同时具有高水平的拓展型和探索型水平时,个体绩效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前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可靠性也越来越得到关注,为了在可靠性评测中提高检测效率,本文主要研究从使用数据和要使用数据的假设中抽取出操作框架,并且使用状态图来模型化这个结构。我们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单步过程方法来设计开发软件组件的操作框架。这种方法运用了要使用的假设和使用数据来发现一种使用框架和使用分布。  相似文献   

4.
曲锴丽  杨永  张瑛  蒋俊  黄乐玮 《科技风》2022,(9):127-129
目的:了解南宁市在校本科医学生耳机使用情况并提出合理、科学使用耳机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调查南宁市在校本科医学生319名。结果:本研究问卷显示,14.73%每日使用耳机4小时以上,7.84%使用耳机时的音量为75%~100%,58.62%有随身携带耳机的习惯,同学们更多在娱乐、乘车、学习时使用耳机。结论:南宁市在校本科医学生普遍使用耳机,并存在很多使用耳机的不良习惯,应加强科学正确使用耳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柯恒 《世界发明》2010,(2):35-35
现在在美国,跟互联网的版权保护有关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合理使用,这是一种豁免和例外。基本上来说,对受到版权保护的东西,除非你得到别人的许可,否则是不能使用的,除非你是合理的使用。合理使用的话,当然包括一些要素,也就是说你不能够是越过了市场,而且要看使用者和二次使用的本质,要看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作品,以及你使用了多少。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某装备综合电子系统操作使用评估需求及实际应用,探讨操作使用评估方法,建立装备操作使用评估通用指标体系结构,从人机交互基本操作项和任务流程两个方面确定评估项目,全面覆盖装备操作使用,从指标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价方面给出装备操作使用综合评价结论。为装备电子系统操作使用评估提供典型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估分析方法,对装备电子系统操作使用评估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笔者在学生科研中,从部分学生处,采样调查了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调查了学生使用手机种类,使用手机时间,以及对智能手机APP使用等问题,分析了普通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和对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呼吸科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2016年1月呼吸科出院病历194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呼吸科出院病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为51例,不合理为73例。结论呼吸科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联合用药不适宜、溶媒不适宜、用量不适宜,为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抗菌药物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9.
文中以选自3种矿业类国外英文期刊的40篇学术论文组建的语料库为基础,从使用频率、语态分布和使用类型3个方面对转述他人观点动词和自我转述动词的使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我转述动词的使用频率高于转述他人观点动词,且高频词汇集中;转述他人观点主要使用主动语态,自我转述多使用被动语态;矿业科学期刊论文主要使用研究动词和语篇动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以判断使用次数是否可作为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WoS)新推出的“文献级别用量指标”,对《中国天然药物》高使用和高被引论文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研究整合替代医学学科论文使用次数对被引频次的表征意义。【结果】 被引频次、使用次数及使用次数(180天)三者之间互相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014年和2015年高使用论文获得高引用,表明期刊可以利用论文发表2年内的使用次数预测其未来是否高被引;年代越久的高被引文献,也可能带来后续使用次数的二次提高。【结论】 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未能形成定论,时间跨度的选择可能是造成矛盾结果的主要原因。论文使用次数与被引频次的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但二者呈正相关,使用次数可作为论文影响力早期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SNS社交网络个人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为研究对象,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为参考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针对SNS的特点引入感知娱乐、感知信任及习惯,建立研究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在SNS情境下有良好的适用性;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用户的使用意向和实际使用行为影响显著;感知娱乐对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向影响显著;习惯对实际使用行为的影响及对持续使用意向和行为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媒介使用和信息认知能力对于公众环境科学知识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媒介使用能够同时提升客观环境知识水平和主观环境知识感知,信息认知能力在媒介使用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具体的媒介效果分析显示,传统媒介使用对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新媒介使用只与客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传统媒介中,报纸使用与客观/主观环境知识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杂志使用仅与客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广播与电视使用仅与主观环境知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新媒介中,互联网使用能够同时对客观/主观环境知识产生积极影响,手机使用与环境知识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文章还讨论了研究发现在政策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期望证实模型以及使用理论,实证研究信息系统采纳后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首先,将信息系统采纳后的行为分为三个阶段:接受阶段、使用阶段以及成果阶段,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期望证实模型以及使用理论构建研究模型。第二,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和路径分析检验,验证影响因素间的假设,同时对影响用户继续使用意愿,三种使用行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满意和感知有用性对继续使用意愿有显著的影响,使用路径和使用融合对绩效有显著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与不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网络使用的日益普及 ,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安全认证成为必不可少。与此同时应用软件的使用 ,也出现了根据使用人员的不同 ,而分功能、分权限使用。1 权限在应用软件中设定权限 ,是为了控制软件的使用范围。根据每个人工作性质、地域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再生水逐渐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但由于其水质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安全问题,民众对再生水的使用存在疑虑,从而制约了再生水的推广和使用。文章阐述了不同用途的再生水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如何保障再生水的使用安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伴随Web2.0的到来,微博迅速发展,微博服务的使用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使用微博服务使用量表与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量表,探究微博服务使用与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揭示这一关系的作用机制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总微博服务使用能够正向预测总网络社会支持。使用频率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记录、互动、娱乐能显著预测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与友伴支持。女性的得分在记录、使用频率和情感支持上显著高于男性,在友伴支持上显著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办公条件下,计算机的普及与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在使用过程中,采取安全、合理的使用技巧有措施,能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使用的效率与安全性。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给排水使用钢管的条件成熟,现探讨了民用建筑使用钢管的战略意义及其使用要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高职学生读者使用图书馆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结合对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院系、年纪和性别在该模型各变量上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发现感知有用性和兼容性显著影响使用态度,使用态度和主观规范影响使用行为意向,而使用行为意向又决定了实际使用行为。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欣  周密  于玲玲  刘倩 《预测》2012,31(5):14-20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已有研究多从认知视角出发,将持续使用归为理性判断行为,本文认为认知判断属短期性质逻辑,而持续使用更应遵从长期性质的情感规律。基于此观点,本文围绕虚拟社区持续使用,辨析认知导向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传统概念,提出"因参与者对虚拟社区依恋而导致长期使用行为"这一新定义;评述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相关的理论模型研究,指出"从需求满足到依恋形成,再到持续使用行为倾向"的研究思路;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尝试构建基于情感依恋视角的虚拟社区持续使用概念模型,阐释从需求满足到依恋情感形成的基本过程,论证情感依恋模型相对于认知判断范式的比较优势。最后,简述了模型的创新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