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党领军模式的出现反映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欲建立一支与旧军队相区别的新式武装的情绪,也反映了党在军队中影响的现实。它为整合国家军政关系、改革军制、建设现代武装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完成政治统一诸多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其发展演变更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军政关系的曲折演变提供了器物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首深受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他反映了人民军队与旧军队和土匪武装的本质区别,体现了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首歌就源自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官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前我们要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军队基层的普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持真学真用、弄懂悟透;建立理论武装的长效机制,使学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特点规律,继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推进理论武装;坚持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优势.努力把我军的理论武装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政党领军”模式,是决定20世纪中国体制架构的富有特色的基本模式。它创自孙中山与南方革命党人的黄埔建军,经由中共开展武装斗争、实践“党枪原则”而得到完善发展。它为整合国家军政关系、改革军制建设现代武装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完成政治统一诸多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政党领军"模式的创立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勇 《历史教学》2005,10(7):14-20
"政党领军"模式,是决定20世纪中国体制架构的富有特色的基本模式.它创自孙中山与南方革命党人的黄埔建军,经由中共开展武装斗争、实践"党枪原则"而得到完善发展.它为整合国家军政关系、改革军制建设现代武装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完成政治统一诸多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是在武装暴动的基础上,通过与工农武装割据互相依托而创建的。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所组建领导的军队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的不同于以往军队的特点,以此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地武装起义中探索建军治军规律,逐步深化和完善对创建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战争的认识,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加强军政素质训练,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防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防生的培养定位于造就"军政兼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随着国防生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军政素质训练已成为实现国防生与军队"无缝对接"的关键,也是国防生培养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军政训练需要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结合普通高校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促进国防生的全面发展。清华大学在国防生军政素质训练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党军关系理论与实践发展和稳固时期。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党内错误思潮的肃清以及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斗争,进一步确立和稳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在既联合又斗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对共产党领导军队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符合形势特点的设计和调整;通过舆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和整风运动,理顺了党和军队的关系,夯实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最终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强化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9.
浅论军队函授教育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我军函授教育工作已为部队培养了两用人才几百万人,为优化官兵文化知识结构,提高军政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功不可没。但反观军队函授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未来高科技战争和国家两个文明建设对我军官兵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军队函授教育的规范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蜀汉政权政治体制基本沿袭汉制,表现为军政合一的特点,突出对主要军事目标的出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以来的政治变化。诸葛亮去世后,军政合一体制分化,呈军政分离倾向。蜀汉经济实行战时屯田,并对南中实施贡役制。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党员监察网是国民党监察组织的辅助机构,通过党员监察员.的调查、规劝和检举等工作,加强对国民党党员的监督,以保证国民党党员能够执行国民党的各项政策,巩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但实际上,由于国民党当时已失去其革命性,这种做法不仅在外部没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就是在内部,也由于其将监察网变成特务网而引起内部互相猜忌,使国民党党员人人自危,有良知的国民党党员也不顾一切“叛党”。党员监察网没有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训政前期,国民党用党法规定中国是一党制度。所以,这个时期的治国方式是名副其实的直接党治。从形式上看,党和国分别有一套组织系统,它们通过中政会来联系和沟通。从实际运作来看,由于党与国舍为一体,党政之间还有其他的附属联系管道。它们是中执会、中常会和中监会。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中间势力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时,中间人士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最先提出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及谋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办法,对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国共矛盾愈演愈烈之时,他们又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调解矛盾,平息内争,沟通歧见,防止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维护了团结抗日的局面,对坚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间势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特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抗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步加深,国民政府从军事角度选择了中国西部为抗日依托,并将重心放在西南。但由于该地区经济十分落后,国民政府只好被迫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国民政府对西部的开发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不仅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资基础,而且改变了我国经济的陈旧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5.
各级民众团体由国民党各级党部指导,受各级政府监督,但各级党部不能干涉各级民众团体的内部事务。各级党政与各级民众团体的权责关系不清。为了维持独裁统治,国民党对民众团体会员资格和民众团体的活动实行严格限制,初期主要是通过党团来控制民众团体。普通民众团体中的党团被撤销后,则主要通过干事会操纵民众团体。国民党控制民众团体的结果导致党群关系恶化,从而使它失去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湘西会战之所以获胜 ,是因为中国军队有地利、人和之便 ,且军事力量对比我强敌弱。湘西会战是国民党战场从防御转入进攻的重大转折点 ,它张扬了国威 ,显示了中国官兵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清党后,由于废除了党代表制度,军队政治部与党部之间由于职权不明,导致纠纷不断,政工的衰落导致军队各级政训部门遭裁撤,政治训练工作由军队党部兼办;三十年代重建后的军队政工机构由复兴社控制,军队党部因工作无效被撤销,政工部门兼办党务.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兼具政工、党工、特工三重性质,它对官兵及民众进行政治训练的功能在逐渐减弱,对军事将领进行监督的功能占据主导.军队政工系统在实现人事与思想统一的同时,逐渐成为蒋介石进行派系斗争、军事独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抗战影视剧创作目前已经形成一种不可忽:现的创作声势。探讨其创作的特点包括抗日英雄塑造的特点,揭示大陆对中华民族抗战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国民党抗战地位的重新评价,正视历史,顺应海峡两岸El趋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此类影视剧创作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之所以能实行第二次合作,笔者认为是合力的结晶,其中,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是客观基础,中间势力的促进是重要原因,国共两党间的互谅互让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