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负载着儿童文化与语言的交际,正如叶圣陶所说,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而作文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基于让习作成为儿童生活、娱乐、心灵愉悦方式的思考,笔者以“赏识学生”为目标,展开作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当前农村思想品德课堂现状,笔者对我县三所办学规模较大、较有代表性的农村初中12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科课程理论抽象、照本宣科、一味说教、枯燥乏味、生硬僵化、死气沉沉。这一调查结果引发了我长时间的思考。如何让高度浓缩的思想品德理论变得鲜活而成为学生成长中的精神大餐呢?我想起一位德国学者的精辟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溶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15克盐也就全部吸收了。这个比喻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改变满堂  相似文献   

3.
以“体验”为特征的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不是机械接受文本(课本、教参)、他人(老师、同学)观点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即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出发,和文本、作者、老师、同学展开积极对话,并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生成自己新的认知和体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5.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体验是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化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促使学生的体验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变教学活动的主宰者为教学活动的对话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以“体验”为特征的新的阅读观认为:阅读不是机械接受文本(课本、教参)、他人(老师、同学)观点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生成自己新的体验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说出“自己的体验”、“真切体验”与“独特体验”。从心理学上讲,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因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生成情感反应,并由此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体验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别人无法替代。因此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片断回放] 生:“我”让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我”该负法律责任;马车夫把小珊迪双腿轧断了也该负法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8.
杨芳 《物理教师》2013,(10):39-39,44
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创设活泼生动的物理情境,营造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从而营造美妙和谐的物理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结合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要巧妙应用媒体情境,促进感性认知;要充分设置活动情境,引领主动学习;要适时营造人文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学《两位数加减法(笔算)》时,不少教师往往习惯于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外出参观(配以情境图),男生12人,女生35人,一共有多少人?由此引出加法算式12+35。接着,又补充提问: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继而引出减法算式35-12。无疑,这样的情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某种程度上也的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问题是,这样的情境究竟能不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会自觉引导学生生成必要的数学思考?如果不能,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上述问题情境作出如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此可见,创设有效情境,生成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生活情境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由于多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概念是思考问题的准绳.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概念教学.但纵观实际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概念教学,而是急功近利,常常选择对概念直接呈现,再模仿训练,即完成教学任务.虽然学生题目会做了,但对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状态中,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深刻,也不牢固.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现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频频听到"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情境导入"等等之类的词汇。那到底什么是"情境"?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  相似文献   

13.
创设有效情境,生成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教师们所重视。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而真正有价值的、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问题,是产生于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数学课堂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境创设功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在新课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从而引发思考,创生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情感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达到获取知识。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乐意参与,使课堂产生个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英勇 《课外阅读》2011,(5):265-265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课堂生成”理念渐入人心。张大均先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生成,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一堂巧妙生成的语文课是更真实,更灵动的,它更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也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带给学生更好的语言体验、情感体验、精神体验,更能“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改革给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空间,同时让教师碰上了新问题。在教学改革实践尝试中,我们发现,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这样一个课题摆在了众多教师面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教学呢?有效性教学是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有一个感慨:上课学生提不起精神,上语文课更是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激发生成自己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培育和生成核心素养为立足点,创设直观形象体验情境以引发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生活体验情境以触发深度思考,创设角色互动体验情境以培养辩证思维,创设实践探索体验情境以促进核心素养内化,从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