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林黛玉所抽的花名签上的酒令的分析,认为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林黛玉不能自主的悲剧命运无可奈何的叹息,但同时又肯定了宝黛爱情是无可替代的,也应是林黛玉感到欣慰的;花名签上的芙蓉应该理解为水芙蓉和木芙蓉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2.
本章原以“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为回目,后半部分入选中学教材后一直以“林黛玉进贾府”为题,而没有采用惯常说法“林黛玉去外婆家”或“林黛玉去舅舅家”。这是为什么?有评论认为是因为贾府对林黛玉冷漠无情,所以采用“进贾府”这个没有多少温情的说法。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欠恰当,贾府Et后对林黛玉热情还是冷漠难以简单下结论,但无论热情抑或冷漠都是以后的事,用将来的感受表达此刻的心理显然犯了颠倒时间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开始就先给他俩起了这个花名,其实这个花名是我和老公早在认识的时候,我帮我俩互相取的花名,当时可能因为老公比较木纳,所以称他为小薯仔,我叫小薯女。  相似文献   

5.
山娃子多花名。可山娃子不因自己的花名难听而难堪,而是乐意被人叫,也喜欢去叫别人。每每有人在村头巷尾叫“猪仔妹”、“土匪”、“空心豆腐”,都能听到脆快的应答。上课提问,按座位表每读出一个名字,下面就一片“喳喳”声,被叫到的学生则迟迟疑疑老半天才羞怯地站起来。可能他们对自己的“正名”要比花名陌生得多。 我想让他们改改这习惯。 一个星期后,班里组织春游。等他们看够了,玩累了,我把他们叫到一块大草坪上坐下,然后让他们逐个说说自己花名的来历。 都有点忸怩,谁也不肯先开口。 我问班长:“艳芳,为什么大伙都管你叫…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以其一生的眼泪控诉着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对她不公平的待遇,并以死作出了最憾人心魄的反抗。林黛玉的美是典型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与曹雪芹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林黛玉的恋爱观及其爱情生活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反观作者曹雪芹的经历及思想,从而找到二者的内在联系,得出曹雪芹思想的矛盾决定了林黛玉形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以林黛玉的行踪蔓线索,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的人物、环境作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这一回里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贾府。它是《幻楼梦》故事展开的一个基础,是众多人物性格生成的土壤。对课文中人物的剖析大家往往注目较多,而对其中复杂的环境描写,常常是提纲挈领的一笔带过或轻描淡写的附上两句。其实,本课中的环境描写是很值得推究的。这里,笔者作了一叶探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存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这种分析,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0.
中文里有很多好听的花名,其实花的英文名也很美哦,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