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道德教育,而树立道德榜样、用孩子来影响孩子是有效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每天夕会的10分钟交由班主任集中处理班务,为避免单纯的道德说教,我利用这10分钟开展了“班级微故事”的实践,即把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榜样行为,编成诗意的美德故事,让学生在倾听中受教育。“班级微故事”前期为“夕会故事”,类似微型小说;后期又简化浓缩为“一句话美德故事”,相当于当下流行的微博。“班级微故事”力求将视角切换到班级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努力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哪怕只是偶然,也借机放大,以固化成定势,让优秀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时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会"旁逸斜出",发出不和谐之音,这是孩子们独立自主的人格在发展。这些班级里的"沙子",老师的眼里要能揉得进,这样他们才能融得进集体。  相似文献   

3.
依托班级QQ群,制订群规,建立规则意识,树立正气;举行"在线家长会",汇聚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开设家长微讲堂,打造育人共同体,引领学生发展正途,助力以"正"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班级管理中的故事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英 《班主任》2006,(7):19-20
班主任总喜欢用"痛并快乐着"调侃自己的内心感受,我也在尝试着从班主任工作的烦琐和艰辛中挖掘更多的"快乐宝藏",探索着教育管理的捷径.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走出了一条诗话般的班级故事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我巧妙利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感人场面,并且充分利用这些照片推进班级发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1.明星上墙,为同学树立榜样我在班里开展"比一比,拼一拼——争当班级明星"活动,发动全体学生评选班级"学习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为学生树立典型,鼓舞士气,为班级领航。  相似文献   

6.
彭荣辉的《夕会故事》,书名质朴:夕会,学校工作的一个时段,或场景;故事,人类教育的一种方式,或手段——手段这词语,易被理解为贬义,但我喜欢它极强的动作意味:仿佛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双温暖的大手,引领或助推着听故事的孩子,向上,向真,向善,向美。  相似文献   

7.
陈静 《辅导员》2014,(12):44-45
正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一个载体,去年我接新一年级,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根据孩子的上进心强,爱表现,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努力营建"爱学校、爱班级、包容他人、展现自我"的班级文化,并在这种文化建构下开展班级活动。一、在涂鸦中找到自我,展现自我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模仿,教室前的大黑板是孩子眼中的一块"圣地",他们崇拜老师,羡慕老师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美好的人。小学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外界的刺激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孩子找到适合的团队。团队的建立要结合班级文化开展。接下来,我以"小鸟飞飞"团队评价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一、摒弃"惩罚",张扬"奖赏"不知是否受我国法治的影响,惩罚被班级管理者所看中,并且成了管理班级的过硬手段。迟到了,罚站10分钟;作业没完成,罚做数遍;……凡此种种,大抵是较为文明的轻罚,可能还有较之甚者的重罚。在高压式的惩  相似文献   

10.
正最初让学生写班级故事是因为学生的作文。在让学生写班级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班级故事对改变小学生作文的现状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行、良好的思考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好帮助。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学生的班级故事中,看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班级的故事     
每次走进班里时,总有几个学生向我报告班级又发生了什么事,有些事还挺有意思。时间长了,我发现那些让我不太留意的事,有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因为它往往反映了一些学生的习惯、心理和个性。于是,我决定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且让学生自己记录自己的事情。 我买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请书法好的老师在上面写上“班级的故事”几个字。我挑选了10名作文好的同学,成立了一个班级故事编辑部,此举赢得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个个不经意的故事,被小编辑们用独特的视角发现并记录下来。隔段时间,我就拿出来在班里读一…  相似文献   

12.
在道德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关于道德教育的主张。比如,认为只要向孩子灌输既定的道德箴言,让他们记住了照着去做,就可以形成好品德,我们把这一主张称之为“美德袋派”;也有人认为,孩子记住了道德箴言,不一定会照着去做,应当从训练行为着手培养孩子的道德人格,我们可以称之为“行为训练派”;有的主张给孩子树立好的道德榜样,孩子在榜样人物的影响下,就会渐渐习得好的品德,我们可以把这一派称为“社会学习派”;还有人主张在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好的道德习惯,长此以往便“少成若天性”,等他长大以后,自然会成为有道德的人,我…  相似文献   

13.
一到作文课,学生就唉声叹气:“又写作文啊!实在没什么可写的啊!”确实,作文是现在的孩子们最头痛的事了。可以说,大部分孩子对写作没什么好感,更不用谈什么兴趣了。一则,没事可写;二则,没话可说。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首先关注学生最爱看的课外读物,了解到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读物主要还是以童话故事和校园小说为主。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校园小说尤为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园小说描写的人和事都是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故事,这些人和事贴近学生的生活,看这类故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起了共鸣。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不禁心动:何不让学生也来编写自己的班级故事?杨红樱的《五(三)班的坏小子》风靡整个校园。如果通过我们自己的笔来写我们自己的班级故事,学生也一定会兴趣大增。于是,我尝试了让学生来撰写班级故事,想以此为切入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个阶段下来,我发现对班级故事的撰写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美好的人.小学阶段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外界的刺激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孩子找到适合的团队.团队的建立要结合班级文化开展.接下来,我以"小鸟飞飞"团队评价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位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中学有个孩子,每天都惹事,班主任恨之入骨,于是把他每天的故事写下来,想以此告诉世人"一个孩子是如何走入监狱的"。每学期末,班主任把写成的故事打印装订成册,送给那个孩子一本。后来,这个孩子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并且成为了一班之长——歪打正着,班主任对他的故事叙述成就了这个孩子的优秀。几年来,我也在做着和上面那位班主  相似文献   

16.
班级精神,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利用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而结出的文化成果,是班级的精神文化.它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宝贵的班级文化资源.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各项活动的安排体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培养,来塑造.  相似文献   

17.
正策略提示榜样选择:按照洛克的说法,选择榜样的原则是选择同学生"应该做的事情"相关的榜样。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学生在学业、德育、行为及个人成长方面"应该做的事情"有很多,所以,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特定阶段在思想和行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多元化、多层次地建立起班级的榜样群。●榜样示范: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感知规律不同,对榜样示范的呈现方式也应有不同的要求,大体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更容易感知具体的榜样行为,采取"现身说法"呈现榜样信息效果会更好;而小学中  相似文献   

18.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10,(1):19-22,66
故事和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孩子们喜欢故事,他们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故事更与儿童的道德生命成长紧紧地相联系、相融通,儿童总是从故事中汲取道德的滋养,故事中的美德常常影响着儿童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唤醒着儿童的道德生命。过去是这样,现在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与很多班主任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总喜欢听班主任们讲故事,自己也喜欢说故事。故事形式生动活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班级管理智慧,对班级管理有着较强的启发性且非常实用。其中,有三个故事是我常说的。  相似文献   

20.
杨勇  李小平 《西北职教》2007,(10):23-23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我希望能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使班级形成一定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做人与做事的道理。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