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和核心。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操作活动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操作,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推导法则和公式、理清数量关系。一、组织感知性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起始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在教学中,数学起始概念知识跨度大,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形成…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种特殊的语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把语言训练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铺好路搭好桥.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动手实践活动,让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等转化成直观的操作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数学概念或规律等。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尊重儿童,激发学生的趣意和情感,实现教学水平的跨越,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  相似文献   

5.
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是数学教育中实践与智慧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的灵魂。数学活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1):51-52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不能只依赖于记忆和模仿,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素养的关键。这给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素质教育视角,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了分析,以其有助于数学教学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叶伟飞 《考试周刊》2014,(47):75-75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让他们与周围的世界发生作用,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作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计算机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渠建松 《广西教育》2014,(13):104-105
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地实施课堂教学,积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下面谈三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猜想发现数学规律,思考验证数学实验原理,从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形式、知识结构和数量关系进行辩证的思维,从而发现某些规律或性质,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数学的发展史来看,许多数学规律或性质的发现都是从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实验中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有助于透过数学问题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把握数学中的定理和公式,有助于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有助于探索和发现解题途径。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逻辑的起点就是数学概念,强化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使其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本文就中职院校数学概念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材中操作实践类内容比例有所上升,所以,广大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结合工作经验,给出了数学操作实践类课程的实施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操作学习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实践证明,操作学习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内隐的数学规律,形成较稳定性和可迁移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本文试从知识形成性操作、知识应用性操作两个方面谈谈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操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辨能力强弱是数学素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核心素养旗帜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第二学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模拟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学具操作,学具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学具操作巧妙引入课堂教学,以操作促思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起到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操作是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极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数学操作来优化学生数学学习,逐渐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操作兴趣;合理设计,优化操作方法;有序操作,养成操作习惯"三方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图形与几何"这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能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权松爱 《考试周刊》2011,(26):94-94
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提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原来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数学教学中,学生学具的操作越来越多地被老师重视起来。为了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本文作者在课堂上也越来越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研究的成就感,使数学课堂经常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作者还谈了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我国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需要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的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抽象思维.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也是为学生之后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科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的源泉与起点,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性动手操作、思考性动手操作、探究性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