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斯佩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境要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强调语境研究的视角应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概念、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特点等作初步的分析,指出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交际的核心不在于言语,而在于意义的理解,语义分析法只能在初步语境中实现.而言语分析及交际分析应该在动态语境中完成。在言语交际中强调动态语境突出了动态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言语交际的分析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2.
语言风格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言风格学的理论在口语交际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试图在语言风格学的理论和语言交际理论结合中作一次尝试,从二结合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入手,分别从语言风格理论与口语交际的理论建构、语言风格理论与口语交际的实践、语言风格理论与口语教学和口语训练三个方面,论述语言风格理论对口语交际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并试探提出应该注意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认知的基础上,关联理论是研究交际和话语理解的一种方法。在关联理论看来,翻译是依赖于语境的交际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关联理论、交际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言语交流中的话语理解能力以及理解复杂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景静 《考试周刊》2009,(23):29-30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个新的课型,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及应对”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突出教学的生活化、口语化,凸显情感性、互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理想性的设计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口语教学在课堂上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针对新的课型和问题所在,我觉得教师们除了加强对课标的理论学习,更好把握课标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外,还要具备以下几个角色的素养。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将隐喻视为一般性的话语,为其解释隐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新的视角与思考。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隐喻观,试用关联理论显性-隐性交际、明示-推理交际、最佳关联和认知语境等多个术语来阐释隐喻在言语交际中语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与交际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对交际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只有在语境中言语的交际才具有可能性;另一方面,语境制约或阻碍着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引起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7.
何丽 《考试周刊》2023,(11):57-60
知识并不能完全脱离个人和环境,个人的认识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科要将口语交际教学置于情境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情境认知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均强调了情境对教学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情境认知的相关内容,随后从多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情境认知基础上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丽芬 《学周刊C版》2010,(12):135-135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符合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它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实施:1.在口语交际课上.加强口语交际训练。2.凭借语文教材里的说客形象.加强口语交际训练。3.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4.在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总之,只要教学得法.学生的“嘴功”是可以练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重点分析认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探讨认知和关联理论在翻译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学相关理论,对口语教学的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关联理论的口头交际内涵入手,指出最佳关联特性、认知推理、语境建构是关联理论原则在口语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的特性.同时,对口语教学中能够实施的教学策略以语用关联为基础做出阐释,从而为口语教学的改革及教学方法的认识提供理论支撑,为口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交际关联研究提供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课堂上,学生通常被要求操练句型、记单词和掌握语法规则。但事实上,文化和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至关重要。文章从教学的角度,首先指出了文化和跨文化的定义,形象地说明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其次,分析了影响口语交际的一些文化因素———外向型学习方式、语音问题、价值观和信仰;最后,通过分析,文章对如何改进口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内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以及学习者数量庞大,其培养出来的日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让高校实现了教育目标,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为何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之间会出现差异?如何利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岳亮 《华章》2013,(24)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言能力,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都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新的认识和定位,语文教师应是口语交际兴趣的开启者,课程结构优化的缔造者,交际能力训练的参与者,口语训练方法的调控者,教育技术转化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口语交际主要是靠口语进行多向或双向的一种信息交流的活动。初中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社交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和交流。培养初中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是当下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在应试教育下语文教育明显以分数为主,导致了语文失去原有的本质特点。这就需要教育者们认识到在语文教育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师生作为具体的社会历史的人,师生之间不仅存在着教学关系,而且存在着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在师生的关系中,师生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师要时刻发挥引导者、组织者、解难者的作用,运用交互式理论积极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语言开发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生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口语交际为半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是从事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圭臬。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大纲到语文课程标准的演化中,通过对“口语交际”的不同表述,来深入探讨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表现形式、训练方式及评价要求,以期呼唤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系统化与口语交际评价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小学生平时和伙伴交流时口齿伶俐、滔滔不绝,而到了口语交际课上则屡屡出现“卡壳”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了解,发现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正是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了学生自由、流利地表达。  相似文献   

18.
19.
现行小语教材中把以往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是否只是一种提法上的标新立异呢?抑或是老师们说的“换汤不换药”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笔者认为,新的提法应该赋予了口语交际教学“新”的涵义。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着力打造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加工信息、发展认知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并充分注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图式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学习理论对于提高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指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儿童早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开发,合理地制定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情境式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儿童对口语交际的自我效能感和动机,并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